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过藤校榜单后,听听这3个高中生的自述

2022-12-17 09: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Wendy 谷雨星球 收录于合集 #谷雨星球上的00后 37个

大家好,我是Summer。

在朋友圈之中,国际教育还有一件大事发生——2027届部分美国顶尖大学,包括普林斯顿、哈佛、宾大、哥大等名校早申(ED)开始发offer。

根据不完全统计,已知UWC常熟有哈佛(初中是世外)、北师大实验和上中国际有普林斯顿、深中、北京十一有宾大、上海WLSA(初中新竹园)和平和有哥大等……

肉眼可见,今年录取进入了冰冻期,跟往年相比,连发榜的热度都少了很多。(P.S有家长问海外高中录取哈佛的学生,多数是美国公立学校,也就是不招中国籍的local school,跟国内的我们没啥关系。)

不完整统计查看现有录取

业内都说今年录取惨淡。但是一打开朋友圈和小红书仍是各大名校录取的喜报。被名校录取的学生身上有非常值得取经的地方,我们也会邀请他们来分享。

但同时,还是要提醒大家,名校录取只是幸存者偏差,仍有许多学生在等候offer,大家千万别被卷入喧嚣中,努力做好自己,还有RD机会。

我们明天会发出早申完整榜单,以及正确如何看待榜单,敬请期待。

而在这之前,我们邀请了三位挣扎在申请季的普通孩子来聊聊,身为大多数她们,为升学也付出了许多努力,很值得被看见。

■祝等offer的大家心想事成,早日翠鹿!祝福大家都能翠鹿哦!翠鹿=干脆的录取!

Wendy

ED美本收到等待

按下提交键的那一瞬间

我和永远拿不到满分的自己和解了

我的升学之路是一个,缓慢地去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这件事的过程。

在进入国际学校之前,我一直是个传统学校的体制内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我就一直被教学如何去追逐别人的成绩,被指导去追求成功和成就。

看到和自己一起学习的同伴永远比自己高几分,我会沮丧,然后轻轻把卷子翻到背面,盖住自己的分数。

特别是我的初中,一个人才云集的七年一贯制初中,我的同学们又聪明又多元,不是小提琴演奏级,就是辩论高手、竞赛金奖。

他们既会玩,又会社交,成绩还永远名列前茅,而我好像没有一门科目是擅长的,只知道扎进我根本无法理解的理科题目和现在想来不免有“过度解读”嫌疑的阅读理解。

我的初中生活迷茫、焦虑,充满患得患失和不确定性。尽管思想包袱比较轻,但似乎也没有因此获得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我没有好学生的title,没有密不透风的青春,也没有漫长的叛逆期,只有一次又一次地陷入逃不开的学习定式:被邻座的成绩惊艳,再面对自己的惨淡分数。

在第10086次获得不及格的数学成绩后,我理所应当地失学了。

初三的一场考试和一通电话结束了我所幻想的保送之路。

不久后,辗转于各大国际学校招生考试的我被推推搡搡进入了一所国际高中,误打误撞选上了ib课程,又在无数个崩溃的深夜的堆叠下走到了申请季。

这可是换成初中的我根本想都不敢想的申请季。

初中的我对申请季的理解只有金榜题名,听着高中的学长学姐录取Cornell、USC、UCLA,看着朋友圈里加州的阳光、康村的草坪,我默默点赞,然后打开我数学一课一练,想着以后要是能保送个211就好了。

高中的我开始接触更多大学,幻想过自己走在名校的走廊里,勾勒过无数个自己将就读的大学名字说出来的时候被众人用艳羡的目光注视的瞬间。

耶鲁、威廉姆斯等学校官宣今年早申录取率分别创下了历史新低

直到论文的ddl将我拉回现实。

原来我还是那个堪堪攀上年纪均分,日均睡眠五个半小时的ib学生;还是那个被成绩追逐着,每天乘着晚高峰地铁回家的高中生。

我在无数人期待的目光下成长,又在数不清的6分(ib的满分是7分)下重新审视自己,寻找自己的价值肯定。

我并没有像亲戚们期待的那样去“爬藤”,但我依然如释重负。

我申请了从初中就想要读的专业,递交了最满意的一稿文书。尽管这一切和我瑰丽的幻想差距甚远,但我已经做好了我所能企及的所有准备。

我还是会惋惜曾经心高气傲,想要进入名校的自己,但是按下提交键的那一刻,那个永远得不到7分的我也顺利地递交了申请时,我突然特别想大哭一场。

跳出了被成绩定义的价值体系的我,依然是一个幸福快乐的高中生,也会在将来成为一名努力接纳自己、拥抱幸福的大人,这就已经足够珍贵了。

Ella 申请英本等结果

我一度陷入神秘学的旋涡

还去静安寺做义工

在申请季里,当人的情绪积累到一个已经快要难以承受的高峰,难免就会想要借助一些神秘力量来帮助自己度过那个难关。

我之前读的一本小说里写“未知苦处,不信神佛”,我觉得这完美符合当时等offer的那段时间,特别是我把申请交出去,然后石沉大海的那段时间的心理状态。

我每天的情绪在不同的时间段是截然不同的,就好像bipolar disorder,我每天的情绪可以在非常亢奋,和非常抑郁之间来回徘徊。

特别亢奋的时候,我和谁讲话的主旨都是世界好美好,阳光普照大地,一切都会好的,风雨过后必有彩虹,这种心态。

非常焦虑,非常抑郁的时候,大概九月份,那段时间刚好一堆事情特别多,又快要提交申请了,我散步散着散着就会开始嚎啕大哭。

哭到后面,我爸我妈就跟看戏一样在一边看我哭。

他们就坐在沙发上,一左一右像庙里的哼哈二将一样坐在我两边,一个给我递餐巾纸,一个一边听我讲话一边笑。可是我当时真的太难过、太焦虑了,我想着必须要找一个宗教信仰来盛放一下我的崩溃。

于是我就开始潜心研究各种神秘学。

从周易、中国神话占卜牌,到星盘、塔罗、占星骰子,目前主流的占卜方式我都接触了个遍。

后来我感觉这些自我探索已经无法帮助我控制住我的焦虑情绪了,我甚至去报名了静安寺的义工。因为我觉得我很需要一个宗教信仰来帮助我度过这段迷茫的时期。

那段没有任何offer、面邀,邮箱安静得像没联网的时间,每一次路过静安寺我都会进去拜拜。

而且不仅进去拜,我还去捐钱。我在静安寺的功德箱里投了无数张粉红的100块,然后在旁边的簿子上留下我的名字,祈求佛祖能注意到我这个焦虑的女高中生。

每一次,跪在佛像前面的蒲团上时,我就觉得这申请季日子怎么这么苦,我怎么还没有得到合适的归宿。

除了祈求佛祖垂怜,我还正儿八经地花钱去算了命,花了钱。结果那些大师说得一点都不准,有些甚至完全没中。

他们有说我学业运特别好的,也有说我的学业运坎坷,什么最后不会达到我想要的结果的,还有说我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反正就是什么样的都有。

我还尝试过当下很火的正念,花了六百多报了一个网课。

屏幕里的讲师教导我要把心给沉下去,闭上眼睛,感受自己的呼吸,品尝每一种食物的每一丝微小的味道。

而我唯一的课后感是有这个正念的时间还不如多睡觉。

通过这些经历我被迫地深刻认识到,人还是要靠自己。

我也不清楚是不是每一个人的申请季都是像我一样错综复杂、百感交集。经历了申请季,我觉得我整个人经历了一场蜕变,一种过去的任何一段时间都没有经历过的巨大改变。

我还是会为这些不确定性而焦虑了。

但是算没有进入梦校,我还是会打起精神来,承担自己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

我只有十八岁,还在雀跃的年纪,哪有那么多板上钉钉的事。

我们的生活像河水一样,总会缓缓地向前流动的。

Cindy ED美本等结果

焦虑来自社交媒体上

别人都有漂亮的offer

我在申请季的心理状态并不稳定,甚至充满了焦虑感。

每次我看到社交网络上别人晒出了自己的offer,我都特别想要去找到我的朋友,然后抱怨一通。但如果我不去抒发我的羡慕、甚至是嫉妒之情,我就会被巨大的难受感包围。

这种难受并不在于我没有拿到offer,或是我被拒绝了。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我所处在的不确定性中。

究其原因,我会觉得是我每天接触的社交网络的环境、氛围,造成了我的焦虑。

开玩笑说,小红书,真的是焦虑的万恶之源。

我觉得我的焦虑的一大半原因是因为现在大家一部分人拿到了offer,一部分处于等待的状态。而在社交网络上又呈现出“幸存者偏差”——我只能看到那些拿到了offer的人晒出自己的offer并且附上自己的成绩。

虽然通过我的标化、gpa、活动、文书,我完全可以感觉出大部分的学校是否会接受我,但是因为学校发offer的时间的不同,我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会把我积累的自信一点一点被磨灭,这种自信流失的感觉让我非常地焦虑。

但是讲述这些文字的现在,虽然依然在等待offer,但我仍在自救。

我开始意识到那些我抓得住的东西,回想我从初三开始,到现在高三,三年多的时间让我意识到我和那些有能力申请藤校的人确实具有很大差距。

无论是天赋、努力,还是我的profile的全面程度,确实是跟人家不能比的嘛。所以不管是我拿到了我的梦校的offer,或者说是拿到排名不那么高的学校的offer,又或者说被一些我的reach school拒绝,我也不会去埋怨学校和我自己。

我们总得去正视和别人的不足之处,才能不那么患得患失。

我们现在都在焦虑ED1的结果,虽然我也觉得ED1录取了当然是好事,因为可以不用再准备后面的申请和材料了。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被defer,或者说被reject也有些好处,比如我们就可以去看一看,为什么自己会被ED1的学校拒绝,是标化不够,还是说活动列表或者文书不好。

那其实是增加了后面轮次录取排名更高的学校的可能性,所以就算被拒绝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我觉得申请季是一个特别好的让我见识到世界的多元和参差的机会。

无论金榜题名与否,我们都收获了一段宝贵的经历,而这是永远都无法被复制的,无法再次体验的。

最后还是祝大家都心想事成,不管ED还是RD,总能收到自己心满意足的录取。

原标题:《看过藤校榜单后,强推听听这3个高中生的自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