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本书看起来真好吃! | 翻翻书·书评
《香料之王》的作者是一对父女,父亲康拉德·佩恩斯蒂奇在巴西、印尼与印度这三个胡椒产地国工作了十七年,对胡椒的历史与文化研究颇深,女儿娜塔莉·佩恩斯蒂奇-阿曼德也对香料美食十分感兴趣,在维也纳开设数家芭贝特香料暨美食图书专门店。
本书算是胡椒的一本“个人史”,作者通过描写胡椒揭开了中世纪阴暗历史的一角。书中前半部分详细描写了胡椒是怎样在人类的世界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数百年的航海商贸和斗争史造成了巨大影响,后半部分则展示了以胡椒为佐料的各式菜肴,看得人食欲大增。
此前,我们发起了「它的香气能引领亡者的灵魂?| 翻翻书·写写字」的征集活动,最后选出三位读者寄送了《香料之王》的样书。十天后,三位读者都已经阅读完,并写下了他们对这本书的理解和看法,以下是他们的书评。
希望大家在阅读这本书后,能够在品尝到胡椒芳香的同时,了解到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如果能从一种香料与人类的角度串联起一部世界史就再好不过了。
《香料之王》
[奥]康拉德·佩恩斯蒂奇/[奥]娜塔莉·佩恩斯蒂奇-阿曼德 著
新星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
像旋律一样让人爱得心悸
文 |何明
这大概是一本我在书店不会轻易打开的书,也是一本一旦打开就停不下来的书。
作者是父女俩,父亲在低纬度的三个胡椒产地工作多年。作为一个欧洲人,他的血液里仿佛天生就流淌着对胡椒的热爱,而作为一名工程师,他又严谨科学地对待胡椒的历史。
至于这种对香料的狂热,恰恰是大多数亚洲人曾经最不理解的。我最初感受到西方人对香料的迷恋,是在那首著名的《斯卡布罗集市》里,反复吟唱的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这些香料的名字跟旋律一样,优美得让人心悸。
此书自然也从起源于东方国家的香料讲起,讲到了中世纪的欧洲人在宗教高压和禁欲理念后,压抑的人性无处安放,顿时沦陷在芳香辛辣又刺激的香料里。他们赋予了香料以神秘的魔力,在宗教仪式上使用,敬拜诸神,使香料成为了教会和贵族权力的象征品。在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作用下,香料因为稀缺和价格昂贵,变成了一种上流社会的奢侈消费,而高额利润的诱惑,使得无数人不惜远渡重洋、发动战争。
香料的交易打通了欧亚大陆间的道路,也打通了多条海上航线。从罗马帝国到威尼斯共和国,从葡萄牙西班牙到荷兰英国,这些商贸之旅均进账不少。争议战争不断,热络的交易使最为馨香的胡椒成了香料之王,它也因此触动了数百年的航海商贸和斗争史。
而其中最惊悚的,莫过于荷属东印度公司激烈血腥的所作所为:为了保住马鲁古群岛的香料垄断地位,它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如有人走私或偷取香料苗株,会被处以死刑。直到150年后,某个法国旅行家才在被东印度公司残暴对待的居民手里,得到了20000株肉豆蔻和300株丁香的苗株。当肉豆蔻和丁香树东非的塞舌尔群岛上成功栽培后,香料的栽种才渐渐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随着欧洲烹调方式的改变和法国菜系强调食物自然风味美食潮流的掀起,香料需求渐渐减退。大浪淘沙后,唯有胡椒没有受到影响,它一枝独秀,成为了餐桌上必备的调味品。
如今,胡椒的历史不再充斥着人类的权力和贪婪,走向了平民,走向了陆地上的千家万户。所以,在书的后半部,结束了香料之王波澜起伏的历史后,作者父女俩为了满足饕餮族的食欲,也结结实实地去四处搜集了不少食谱,地理上横跨了从北欧到南欧,从印度到中国等地方,菜式则涵盖了从蔬菜、海鲜到肉类,从配菜小吃到甜点的各种美食料理,不管这些菜谱来自哪里,最终呈现的是什么菜式,无一例外的是,它们都要使用到非凡的香料之王:胡椒。
探索胡椒的异香世界
文 | 金楚楚
什么时候开始对香料感兴趣的呢?可能是从小爱吃的兰州拉面,或是粤菜里的胡椒猪肚汤,也可能是冬天的苹果肉桂拿铁以及圣诞时节朋友煮的热红酒。芳香的气味和辛香的口感比起日常调料品来是那么陌生又奇异,让人忍不住闻了又闻,喝了又喝。
打开《香料之王》,我第一次仔细阅读了关于胡椒的传奇历史、种属和各种有趣菜谱。从前的欧洲人将香料以及所有胡椒科植物的果实都称之为胡椒(pepper),该词起源于古梵文的pippal,你肯定也能猜到,胡椒的历史开始于印度。而在公元两千多年,胡椒和其他香料就开始通过贸易网络通往欧非大陆了。
胡椒不只是有效的货币、“美食的调味料、制造香水与化妆品的基本材料、祭拜神祗的供品、医疗用的药物,还是法老木乃伊的防腐配料”,其用途之广、历史之辉煌,都称得上是香料之王。而正是人类的渴望、贪婪和冒险精神成就了香料的辉煌,从阿拉伯商人的信风贸易、威尼斯人的贸易垄断、葡萄牙人的航海冒险,再到近代的跨国贸易,胡椒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因奇特辛香而珍贵,又因珍贵而被商人和冒险家视为如黄金般的存在,让人甘冒奇险探索大洋中的航路。在这个意义上,胡椒的贸易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
书中对胡椒的辛香用了这样一些形容词,“清新的”、“气味浓郁的”、“果香味的”、“柠檬味的”、“香草味的”、“树林味的”,而把这些形容词混合起来可能就是胡椒的味道。多么奇妙的一种果实!作者告诉我们,每一种胡椒的气味都是其独有的,光是品味它们就是一种充满乐趣的美味游戏。如果你也喜欢厨房里的冒险,打开这本充满胡椒香气的书,说不定会发现一个充满着奇香刺激的美味世界。
一切都是生意
文 | 周游
任何自然界的物品,一旦成为了商品,就不再仅仅只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会覆盖它原有的自然特征,人类社会将以自己独有的价值标准对其进行评判。
《香料之王》这本书,通读之后,我不免有以上的感悟。
胡椒以及肉豆蔻、豆蔻皮、丁香等其他用于调味的“作料”,就是我们以前在历史课本中读到的“香料”——一个似是而非,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化妆品的通称。西方人为了使自己餐盘中那略显单调的食物更加有滋有味,不论食材和烹饪的差异,一股脑大量掺入这不同植物磨成的粉末,以刺激味蕾,达到满足口腹之欲的目的。
但欧洲作为香料的消费所在地,却无法大量种植这些植物,于是只得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诸如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这些东方国度遥远而神秘,因此极大程度上催生了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地理大发现,只是用于掩饰欲望、贪婪、杀戮、财富等摆不上台面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不论是哥伦布还是达伽马,或是别的什么航海家,真不是像历史教科书上写的那般富有理想主义和人文关怀。他们最初出海的源动力,无外乎是为了前往东方那些盛产胡椒等作物的国家,尽可能多地将这些欧洲的紧俏之物带上船,塞得满满当当,然后远渡重洋运回欧洲,从而换取真金白银。要知道,在当时的欧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克胡椒的价值远远高于一克黄金。以至于,宗教势力即使担心香料的气味会让人变得淫邪,但在疑惑、扭捏、挣扎之后,终于无法抵御香料和金钱的香味,开始亲自下场参与香料贸易。在宗教仪式中,甚至加入了焚烧胡椒的环节,意在营造出一种宗教场所香气扑鼻的氛围,以此来提升宗教的神秘性和权威性。这哪里是烧胡椒,分明是在烧钱。但这个是传教过程中应该付出的成本,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信徒越来越多,烧胡椒的钱能够迅速回本。
欧洲的贵族觉得这样显得很尊贵,开始纷纷效仿后,宗教势力立即吓得严厉制止。毕竟这种独家经营权一旦扩散开,宗教对民众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宗教的钞能力也将大打折扣。
说一千道一万,小小的一颗胡椒豆,原本只是自然界的一种非常寻常的植物果实,至少在它遇见人类之前就是如此。当人类发现了它那特有的辛辣味道,以及与食物放在一起后所产生的魔法,一切都被改变了,一切都是生意。胡椒开始被大量人工种植,在地球各大洲相对闭塞的年代,它们率先开始了环球旅行,被当做大宗商品成为全球贸易的宠儿。在为世界各地人们带去美味的同时,也带去了未知的劫难。
目前读书栏目将和各大出版社合作,定期发布「翻翻书·写写字」书评征集活动,欢迎出版社联系合作,图书信息可发送邮箱:wuxh@thepaper.cn
如果你喜欢读书,有表达的欲望并尊重彼此的时间,欢迎关注“湃客工坊”微信公众号的活动详情,成为下一期的图书推荐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