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旅中国元宇宙首届生态大会 | 王巍:中华文明探源成果转化传播的思考

2022-12-16 14: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12月1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应邀参加 “文旅中国元宇宙首届生态大会”分论坛“元宇宙技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文旅中国元宇宙开发与应用”,并于现场发表主题演讲《中华文明探源成果转化传播的思考》。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研究古老文明起源、形成的综合性研究项目。共有二十多个学科直接参加研究,有考古学、历史文献学、古文字学、天文学、环境科学、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古植物、古动物、物理学的科学测年、物质结构和成分分析、地质学、遥感科学、计算机科学。从2002年‘十五’到2022年‘十四五’,已经进行了20年。是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人文科学的自然科学结合的研究项目。” 王巍在主题演讲中说道。

据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由科技部立项作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距今5500—3500年间最能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和权力强化程度的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和河南二里头4个都邑性遗址以及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的中心性遗址作为工作重点,从中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和周围地区聚落分布调查,获取方方面面信息,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进行研究。

王巍还具体介绍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需要解决几大关键问题:一是中华文明何时形成?有多久的历史?二是中华文明如何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华文明从多元起源到中原王朝为引领的一体化趋势是如何形成的?三是中华文明为何会走出一条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延绵不绝的道路?四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道路和机制有何特点?五是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如何?

“经过20年的工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考古学可以通过实物资料实证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成就,展示中华先民创造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其中蕴含促进中华民族历史自觉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因此,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宣传和成果转化传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这些文化基因都可以通过元宇宙进行在线展示,让年轻朋友通过他们喜爱的数字化虚拟空间的方式了解和感知中华文明,感知当时的历史场景。”王巍补充道

王巍表示:“我有幸在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上汇报探源工程成果,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深邃,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的讲话,受到极大教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做出了原创性贡献。这是对我们400多位直接参加工程研究的学者二十年辛勤努力给予的充分肯定,令我们深受感动,倍受鼓舞。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探源工程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深入研究,仍有很多历史之谜等待我们去努力破解,深化探源研究仍然任重道远。”

王巍在演讲最后强调:“遗迹、文物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文明成就,利用元宇宙科技来创新探源成果的转化与传播形式,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对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我相信元宇宙、AR/VR等技术在宣传普及考古成果,弘扬传承中华文化方面一定大有可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