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工业时代,手工作坊的出路在哪?
作者|齐笑
编辑|嘉辛
地处西班牙中部的托雷多,是欧洲的历史名城,是堂吉诃德的故乡,也是塞万提斯笔下的永恒之城。
在数百年的时光中,托雷多用风格迥异的建筑、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记录着历史,为世界保留着文化遗产。
瓷器、刀剑、镀金首饰、金丝镶嵌画都是托雷多独特的手工艺品,几乎每项工艺都在经历了工业化的冲击后,找到了出路和立足点,如今托雷多的兵器锻造技艺、大马士革镶金技术仍然世界闻名。
当今,手工艺也被很多奢侈品牌当做是品牌灵魂的一部分。有学者这样评价工匠精神的附加值:适用于另外一条经济学法则,即投入越高,产出越少,含金量就越高。
然而不是所有的手工艺人、手工技艺都能够得到保护、传承下来,在浩浩荡荡的工业化进程中,更多的手工艺会被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那么,快节奏高效率的大工业时代,手工作坊还有生存的空间吗?工匠精神还有坚持的必要吗?工艺精神的附加价值要如何变成经济价值?要如何传承文化价值?这是当前所有手工业从业者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01 现代社会需要工艺精神吗?
自从珍妮纺织机出现后,全世界开始步入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对于规模和效率的追求前所未有,与之相对应,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带来标准化的产品,这些工业品,满足了大众对于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
而手工、工艺精神,往往与低效率、质量高度依赖人的技术容易参差不齐联系在一起,或者是曲高和寡过于小众。二者之间似乎天然是对立的、冲突的。
其实不然。
第一,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既是物质时代,也是精神的时代。
从黑白灰、僵硬平直的工装工裤,到休闲装、职业装、汉服等可以根据场景、喜好进行选择和搭配的服饰;从搪瓷茶缸到马克杯、吨吨杯、咖啡杯;从全国统一的花开富贵床单到现在各色花样、材质······我们的物质早已极大丰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当满足基本生理性需求之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审美需求。
随着认知触点的多元化,消费认知被数字媒体广泛影响,审美需求成为了当前重要的消费动因。
手工作坊有各色各样的美,它们往往代表一个地区的风俗、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传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理应被发扬和传承。
我们需要高效率的标准化产品,也需要更高级的审美个性化。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拉曼查自治区手工艺人联盟主席也曾说,很多活下来的手工艺企业都将工业生产与手工创作相结合,在“艺术”上取胜。
第二,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手工作坊也是经济体里的重要角色。
手工作坊往往聚集而生,是很多乡镇地区百姓的生活来源,也是经济的毛细血管。不管是快节奏的工业化还是高效率的信息化、智能化,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要让每一个个体有幸福感。
因此,工匠精神有存在的必要,手工艺也有发展的空间。
艺术不会消亡。但工艺精神如果不能转化成经济价值,手工艺和手工艺人如果没有好的环境,很可能明珠蒙尘,甚至黯然消失。
在产生经济价值的过程中,除了上文提及的效率低下和品控问题之外,手工作坊还存在两个短板:与大众市场的审美无法完美契合,供需错位成为发展的阻力;因位于乡镇地区,导致物流成本高,最终削弱竞争优势。
补足短板,是手工作坊活下来、走出去的关键。
一方水土一方风情,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手工从业者众多,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些手工作坊样本中窥见其蔚起的秘密。
02 工艺精神如何变成经济价值?
20世纪50年代,年轻的大足龙水镇人邓孝文背着一个背篓,走街串巷卖菜刀。他祖祖辈辈以做刀为生。
大足龙水的五金业,最早可以追溯至晚唐时期。唐末时期,在这里屯兵建寨的军队,不需要朝廷供给兵器,正是因为这里有修造匠,有兵器匠具之业。
如今,大足是“中国西部五金之都”“中国锻打刀剪中心”,菜刀更是闻名全国。“邓家刀”以其背子厚、叶子薄、膛子空、口子锋利、光洁度好的特点,成为其中的翘楚,获得了重庆老字号品牌称号。
做一把好刀的关键在于“揉钢”,别人用几十分钟揉钢,邓家刀要花上两三个小时。
技艺的传承总是困难的,工作环境、对体力的要求以及高成本能不能带来相应的经济价值,都会影响这门手艺的发展。
在邓孝文年轻的时候,刀具作坊就在家里,拉一张帘子,里面睡觉外面打刀,自己做自己卖,累了一天下来,赚的钱仅仅够买一碗饭。
邓家刀传到邓孝文的儿子邓修建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邓修建开始是在农贸市场摆地摊,因为品质过硬,积累出名声后,产能开始跟不上了。
常年走南闯北的邓修建思路活络,有市场意识。他主导改变了邓家刀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开始引入自动化生产线,但在关键环节上,坚守核心记忆,保留了手工安钢、磨削等工作,把手工锻打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
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既提高了产能,也保证了质量。
邓家刀的创新还在于积极拥抱电商。邓家刀组建了全新的团队,入驻了拼多多。品质过硬加上拼多多平台的扶持,一把售价30余元的锻打刀片成为了“爆款”,每天销售上千把。
拥抱电商之后,邓家刀通过精准对接市场,设计思路更能契合消费者的需求,比如露营热,邓家刀就推出外观好看、携带方便的新品“砍柴刀”。
今年三季度,拼多多推出了“2022多多新匠造”活动,通过流量等资源扶持补贴,助力乡村好物“出村进城”。在这一活动下,今年双十一期间,邓家刀在拼多多销量占据全网的50%以上。
在陶瓷重镇潮州,陶瓷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改革开放后顺势腾飞高歌猛进,又在疫情之后偃旗息鼓,遭遇重创。
将自家陶瓷生意搬到网上,陈佳烁的这个念头不是2020年之后才有的。只是上一次,刚毕业的陈佳烁对怎么做电商,不得其法。
当时的陈佳烁判断不准消费者喜爱的风格和款式,为了给电商备货,导致手里积压了百万级的货,吃尽了苦头。
这一次,陈佳烁把店开在了拼多多。在拼多多流量和补贴的扶持之下,陈佳烁的陶瓷生意做得风声水起,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陈佳烁的父亲试着改造陶瓷生产线,亲自上阵研发了拉胚、洗水、烘干、印花、上釉、烧制等一系列专业机器,来扩大产能。
随着自研机器问世,潮州及其他地区的陶瓷工厂也相继跟进应用,“潮汕模式”成为陶瓷业的新样本。
同时,通过拼多多,陈爸精准拿捏了市场偏好,他说“国外的客户喜欢色彩艳丽的陶瓷,偏油画风,但国内消费者的审美大不相同,尤其是年轻群体更加喜爱简约的设计和色调”。
正是如此,今年“双十一”期间,陈爸研发的很多小众单品都成为爆款,日销达到数千单。
山西祁县的人工吹制玻璃技艺、湘西凤凰的手工蒲扇、河北藁城的宫灯等等,这些手工艺品随着手工作坊的转型,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欣赏,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正在释放。
可以看到,这些手工作坊能焕发出新活力,有两个共同点:
第一,在需求侧,手工作坊需要了解市场偏好。
手工作坊应当兼顾传承和创新,创新的来源就是消费者的需求点,借助电商平台大数据,手工作坊不再闭门造车,而是可以充分挖掘消费场景,通过拼团等模式,聚合消费需求,为规模化生产打下基础,也能摊薄物流成本。
第二,供给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手工作坊需要更现代化的生产模式。
除了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供给侧的数字化、智能化也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上文提到的“多多新匠造”活动在提供流量扶持和补贴之外,也为手工业的数字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在供给侧提升效能,需求侧精准对接消费者偏好,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雪球才能越滚越大。
03 工艺精神如何释放更高的附加值?
前面我们提到,奢侈品牌都将手工艺当做是品牌灵魂的一部分,手工艺是一种附加值。
附加值如何落地?是通过品牌这一载体。相较于白牌,品牌能取得更高的溢价,相较于品牌,知名品牌或者奢侈品更具有定价权。
比如“邓家刀”的品牌就等同于它的质量,陈佳灿家的陶瓷生意,也正在通过“多多新匠造”的专项团队申请店铺的“品牌黑标”。
除了传统手工业,还有一类因外贸而兴起的地方特色产业带,这类产品往往有类无品,即使质量再好,也只是代工厂,利润的大头还是品牌商的。
山西祁县就是因外贸兴起的玻璃制造产业带,人工吹制玻璃的技艺是晋商从欧洲带回来的。
最开始主要生产的产品单一,工艺简单,直到玻璃产业在祁县落地生根,产品类型才丰富起来,衍生出酒具、茶、餐具、花瓶、果盘等工艺品。
以红酒杯为例,人工吹制的红酒杯口边最薄0.8毫米,杯颈4毫米,而机制则要厚一倍,手感会差很多。
虽然受益于出口,但过度依赖一个市场也有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在疫情的背景之下,必须打开国内市场,才能改变以前“有单子就生产,没单子就闭炉”的境况。
颉育麟是土生土长的祁县人,主要为当地的玻璃找市场。作为年轻的95后,颉育麟在拼多多开了店,并且有不错的自然流量及转化。在疫情的背景之下,颉育麟通过拼多多,不仅盘活了自己工厂的销路,还为当地多个玻璃制品厂提供代运营。
颉育麟还着手申请产品专利,注册了“新祁力”品牌,让品牌成为祁县玻璃的符号。
对一个工厂、一个企业来说,品牌化是实现更高溢价的正途。
同类工厂聚集而生,形成产业带,在产业带里,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一定区域内能够形成最优配置,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对一个地区来说,产业带的数字化升级带来的是就业增长和竞争优势提升。
比如,意大利皮具名声在外,小众品牌都爱用“made in Italy”证明自己的皮具质量好,工艺上乘;再如,伦敦的萨维尔街是定制西服界的王牌,聚集了多个西服高定的名店。
在拼多多上,祁县玻璃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可观的销量,还带动了吹制工匠、描边师、产品美工、仓管分拣等多个就业岗位。
不管是手工作坊还是代工厂,都应该善于借助外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甚至引领潮流。
产业升级、品牌建设之后,人才也会回流到产业带上,有人才,产业就能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力和活力。
到目前为止,“多多新匠造”活动已经走进湖南凤凰、安徽宣城、山西祁县、江苏宜兴、山东章丘、浙江义乌、江西景德镇等多个乡村产业带,线上同步专属活动,包括蒲编、藤编、陶瓷、刺绣、玻璃、木雕、厨具、银饰、摆件以及传统手工农副产品等,百亿补贴频道也将对入围的产品进行重点倾斜。
其实,在帮助制造业和传统手工业塑造竞争力之前,拼多多就一直在农业领域进行供给侧的实验。
通过“新匠造”“新国潮”“出海扶持计划”,拼多多又将农业领域的经验嫁接到了传统手工业和制造业,为农村好物走出去开山架桥,为产业带兴旺提供支持。而产业带的兴旺正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拼多多关注乡村的初衷。
04 结语
人的生命会为了适应外在关系而对内在关系不断调整。手工艺乃至传统文化的生命也是如此。
它们要适应的外在关系,是向前奔跑的社会速度,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据此对内在的生产关系、生产力、与市场的连接方式进行调整,才能生存下来,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传统在每个时代里获得新生的力量,来自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来自于工业化与艺术审美的融合,需要手工作坊传承,也需要像拼多多这样的平台助力找到创新的方向、调整内在关系的方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