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防疫新形势下的心理热线:咨询较多的是自己阳了家人怎么办?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2022-12-15 20:0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我们单位有人阳了,我现在该怎么办,还能回家吗?”

“我很怕感染后,传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我被感染了,会不会有后遗症?”

“我刚测了抗原是两条杠,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感染的”

……

在新冠疫情防控新形势下,上海市24小时心理热线962525,再一次成为了排解大众内心焦虑与担忧的渠道。

12月15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医生、962525心理热线管理人员金金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防疫“新十条”发布以来,每天平均来电在150-200通,电话数量相较于此前上海疫情封控高峰期间减少一半左右。其中,来电市民咨询相对较多的问题是“担心自己阳了,家里人该怎么办”,有接线员在夜间值班期间接到的10个来电中3-4个都在陈述这一问题。

金金正在接听上海市24小时心理热线962525。受访者 供图

尽可能地让老人和孩子做好防护

“咨询‘自己阳了家里人怎么办’的人群基本上以女性群体为主,很多是上班族,由于家里有老人和孩子,很担心在办公场所感染新冠,从而将病毒带回家传给家人。”金金坦言,一些来电人员说家里老人有慢性病,孩子还在上小学,很担心老人感染后的就医和诊疗问题,也担心孩子被感染,又要看病又要在家持续一段时间的网课,也有人担心居家办公会耽误工作的进度、影响工作效率。

对此,金金表示:“这样的担心和焦虑我们都可以理解,主要是出于对家人的关心,‘新十条’的出台基于新冠病毒新的特点和传播特性作出了一系列防控措施的优化,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起初我们难免会经历一些焦虑紧张的负面情绪,这时候需要接受自己内心的变化,尝试着去安慰自己,不要为不确定的未来去担忧。

她表示,我们当前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尽可能地让老人和孩子做好防护,减少外出,如果老人有一些基础性疾病,目前也有互联网医院、新冠在线门诊,可以尝试咨询医生;孩子亦是如此,这段期间在做好防护之外,也可以加强营养、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与其操心未来该怎么办,不如把握当下,想想一切如果真的发生了,该如何面对,尽可能地提前做好心理和物质等准备,这样是不是来得更好呢?”金金说。

别让负面情降低你的免疫力

金金透露,除了上班族,还有一些大学生来电反馈“自己很纠结,要不要春节回家过年”,一来他们担忧回老家前,会来不及将学校的事情都做完,二来他们担心在回家路途上被感染,会给家里人带来麻烦,觉得待在上海更安全,另外也有人担心许久未回家的自己,是否会因为理念和想法的不同,与亲友发生小口角、小摩擦。

对此,金金认为,新冠疫情暴发三年来,人们对这一病毒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的传染性虽然很强,但是病毒毒性在减弱,应该保持一个平常心,逐渐找回以往生活的节奏感。

“过去我们因为疫情原因,或许没有办法回家,在新的防控政策下,我们具备了回家过春节的条件,应该尽可能地放下心理包袱,不要过度关注新冠病毒,也没有必要再给自己的心理加一道枷锁。我们可以想一想,回家后我们会遇到哪些亲人、朋友,聊一聊近况,而不是将自己封闭起来,或许通过面对面的聊天等社交活动,自己未来会有新的方向、新的规划。”金金说。

另外,金金也提及,热线来电中,也有来电咨询“感染新冠之后的后遗症”等。

她指出,针对这一问题,很多权威的专家都已经作了详细的解释,现在一些所谓新冠后遗症有可能是一种主观感受,比如全身疲劳等,还有一种感受和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时间变化,感染者的症状如味觉、嗅觉会慢慢恢复,我们的情绪和心理也会逐渐调整,不安和焦虑也会逐渐消失。因此没必要无谓的担心和焦虑,也不要多看一些没有权威来源的信息,别让这些负面情绪徒增了你的压力,无形中降低了免疫力,平常心生活、平常心工作、平常心学习,规律作息、注意营养搭配、定期健身和运动,才是我们可做的、能做的、要做的。

不要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容易形成自我暗示

针对疫情新形势下如何减缓自己的负面情绪,金金建议,首先不要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这样容易形成自我暗示,总会怀疑自己接触了什么,可能会感染,这类负面情绪的出现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更紧张和焦虑。做好防护,该干嘛干嘛,适当储备药品,过多的“未雨绸缪”就是焦虑,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即便自己真的感染了,依靠现有的医疗水平、可治疗的药物等,我们也能够平稳度过感染期。

同时,她也建议,平时可以选择一些注意力转移的方式,如运动、瑜伽、放松冥想等,看一些轻松搞笑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按时吃药,也不要熬夜,不要在睡前刷手机,建立一个“支持圈”,多和朋友聊聊天、谈谈心,可以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分享给别人听。

金金表示,为了更好地倾听来电者的心声,今年962525心理热线还招募了一批新的接听志愿者,数量超过了400人。志愿者中不仅有专业领域内的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还有教师、社工师、高年资心理系师生等等,他们都具有专业资质,有志于社会公益的一颗热心,也具备相应的知识技术。

“很多时候,可能一通电话并不能解决你内心的所有矛盾,但我们相信,你多找一些人倾诉,多听听一些正面积极的话语,你的焦虑和紧张也能慢慢地消减,这就是热线志愿者正在努力、尽自己所能为大家做的。”金金表示。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朱伟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