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圆桌|曹知白山水与元代松江文人画的高地
2022年是元代上海画家曹知白诞辰750周年。澎湃新闻获悉,12月15日,由上海市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韵度清越——纪念元代画家曹知白诞辰750周年学术主题交流活动”在青浦区博物馆展开。这是继曹知白展览、画集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纪念曹知白的文化活动。活动当天,与会专家围绕曹知白或青浦、上海文化史、中国艺术史主题展开,对曹知白山水画风格和特点、地位和影响、身世生平及其朋友圈以及元代上海文化艺术发展状态、元代松江文人群体研究展开了讨论。
研讨中,有学者对曹知白和元代书画大家黄公望交游展开了论述。据正德《松江府志》介绍黄公望,“与曹知白最善”,黄公望出生常熟,他的祖父陆霆龙,世居华亭,黄公望为曹知白之子曹世长所绘《溪山雨意图》上题跋,称“世长”,即是长辈对小辈称呼。
青浦区博物馆研究馆员王辉以《元代松江府地区文化格局简析》为题作了发言。他认为,元代时期,松江府地区因经济发展的财力支撑、相对安定的区域环境、开放包容的思想理念、谦逊学习的文化态度,曹知白、任仁发、张中、陆居仁等一批土著文人雅士群体性成长,吸引邵桂子、黄公望、杨维桢、陶宗仪等一批流寓的文化精英集聚,加上赵孟頫、张之翰、王雍等游历、为官者的推波助澜,代表时代主流的上述三股文化力量在此交汇融合、创作生产,同时以富户、文人为平台的文化雅集活动此起彼伏,取得丰硕的文学艺术成果,提升和确立了松江府在全国的文化影响和地位,这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和同步,一改前代文化相对落后的局面,可谓“厚积勃发”。
曹知白 《清凉晚翠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供图
“从历史维度来看,元代当是松江府地区第一个文化高峰期,呈现出名家引领、多点散发、开放包容、相对独立又与周边交互的崭新文化格局,成为与吴中、浙西并驾齐驱的新兴文化高地。这种格局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显著的地域特征,为明清时期上海地区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基础。”王辉说。
青浦博物馆馆员王铁中认为,隐逸精神作为古代文人雅士的个人追求和价值取向,也体现在元代曹知白的山水画意蕴中,克继宋代李成、郭熙,吸纳董源、巨然艺术传统,融会贯通,形成独树一帜的曹氏山水风格,以苍劲温润的笔墨描绘出江南山水的儒雅诗意。曹知白的隐逸思想于无为中有为,以虽隐逸而心怀天下的积极人生态度重视家族教育、主持曹园雅集,与同时代的顾瑛、倪瓒等人一起拓展着传统文士优游雅集、隐于书画的文化传承。其重视“水墨”和弃仕隐逸思想,本质上也是对前朝宋代华夏正统文化的复兴和追思,代表着中国传统文人群体的气节责任和隐忍勃发。富有人间烟火味和重视生活品格的人生淡泊,成为隐逸精神下曹知白山水画的独特意味和美学认知。而这种淡泊明志、儒雅蕴藉的文化特色,也正是江南文化的独特内涵。
元 曹知白(款) 山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选自《元明人画山水集景册》
上海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馆员孙景宇通过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曹知白山水册页的研究,对这件书画作了真伪鉴定。据介绍,这幅山水册页为《元明人画山水集景册》之一开,此画朱痕累累,被项元汴、梁清标、安岐收藏过,还有乾隆帝题跋及印玺,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我查阅了台北故宫的著录以及王季迁的读画笔记,均认为是真迹。王季迁评价为‘极好’,并打了三个圈。我在《韵度清越》图录里认为此画是赝品,主要依据有四点:1、题跋内容相抵牾;2、题跋如出一手;3、画法过度偏李郭,与我们对于曹氏晚年画风的认知不同;4、画技水平不高,构图凌乱,层次感差。”孙景宇说。
由于与历来的认知差异巨大,孙景宇也深感不安。经过对题跋书法、题跋用印、绘画风格等多方面深入考察,孙景宇依然坚持原观点,并进一步推断出这是明早中期的仿作。他提出的研究路径有五点:1、王冕、郑元祐题跋书法与更靠得住的真迹相比较;2、全美“静轩”一印,风格属于明早中期;3、松树画法全用勾,而元代人画树是勾皴一体,明代人才是全用勾;4、山的画法是擦染一体,这是明代人的特点,元代特点是皴擦一体;5、李郭画法在宋金元明有完整的传承脉络,尤以职业画家的传承为主,在墓室壁画里体现很明显,文人画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孙景宇认为,认真研究这开册页,对识别明代的作伪有帮助,更有助于体认绘画史的传承谱系。今天对元明清山水画的主流叙事是文人画,但李郭派一直是个暗流,贯穿宋金元明,绵延不绝。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教授张长虹以《曹知白与水墨松石图的绘画传统》为题展开了论述。据他介绍,水墨松石图题材主要流行于中唐至五代时期,代表画家有张璪和荆浩等人。这一题材直到北宋初仍有延续。米芾《画史》记其所收李成四轴松石图作品:山水李成只见两本,一松石、一山水。四轴松石皆出盛文肃家,今在余斋;山水在苏州宝月大师处。秀润不凡,松干劲挺,枝叶郁然有阴,荆楚小木,无冗笔,不作龙蛇鬼神之状。
元代画家赵孟頫力倡“复古”并身体力行,其中包括对于《松石图》的复古——他特意创作了一件《双松平远图》(今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赵孟頫所要兴起的,其实正是唐代张璪等人的《松石图》传统,他的改良之处是加入了书法用笔。赵孟頫对于张璪松石的兴趣,有明确的记载。汤垕《古今画鉴》记:“张璪松石,清润可爱。平生尝见四本,并佳。后得《山堂琴会图》,赵子昂见之,欲得不与,因题云:张璪松人间最少,此卷幽深平远,如行山阴道中,诚宝绘也。”当然如从笔墨效果来说,“元四家”中的吴镇以绢本加水墨渲染的方式,相对更忠实地在追踪《松石图》传统。说明这一题材在元代画坛仍有一定受众。
元 曹知白 《双松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长虹认为,曹知白对于水墨松石图题材的继承,至少有两个来源。他对于李成山水风格的学习是大家公认的,这是一个来源。第二个来源就是元代画坛领袖赵孟頫。“曹知白存世的《双松图》《松林平远》《疏松幽秀图》等作品,都处于中唐以来水墨松石图的延长线上。从这一角度讨论元代画家的复古与他们对于汉族文化传统的保存,有着特别的意义。”他说。
元 曹知白(款) 《松林平远》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施錡认为,“双树”画题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元代复古唐代和北宋画史的图像明证,但事实上却暗藏着以“双树”喻友和栋梁之材两种意涵。曹知白《双松图》中呈现的赠友与交游体现了元代江南隐居文人的心态,他们既追求高洁不仕的形象,却又对朝廷采取服从和默认的态度。如此意涵的“双树”符号虽然在形象上主要承袭的是北宋画史中的李郭传统,但内在的意涵却仅存于元代江南交游画作之中。
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凌利中以《曹知白于元末上海成为江南文人画活动中心的作用》为题作了发言。他认为,曹知白的艺术风格糅合了李成、郭熙,为元代“李郭派”的重要代表画家之一。尤擅雪景寒林,以“蟹爪”“鹿角”出枝,能赋新意于笔线之中,松秀疏朗的笔致中有坚挺遒劲之趣、温和儒雅之情趣,漾溢着浓重的书卷气。
曹知白 《清凉晚翠图》 绢本 水墨 纵二一·二厘米 横二一·二厘米 上海博物馆供图
明代奉贤鉴赏家何良俊高度评价:“吾松善画者,在胜国时莫过曹云西。其平远法李成,山水师郭熙。盖郭亦本之李成也。”传世作品多以寒林、雪景为题材,或与其画法源渊有关,如此次于青浦博物馆参展的2002年上海博物馆“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七十二件国宝之的《清凉晚翠图》,以作于1349年的《群峰雪霁图》(黄公望1350有题“笔意古淡,有摩诘之遗韵,仆之点染不敢企也”)。而后者《群峰雪霁图》,恰与黄公望1349年正月在上海寓居期间创作的《九峰雪霁图》意境相仿,或为二人互相影响之见证。
曹知白 《群山雪霁图》轴
值得一提的是,1349年五月,黄公望题曹知白的《重溪暮霭图》又称,“云老与仆年相若,执笔濡墨既有年矣,老而益健。于今诸名胜善画家求之巧思者甚多,至于韵度清越,则此翁当独步也。至正九年五月廿五日大痴学人题识。时年八十又一。”“韵度清越”,诚为曹知白艺术风格的最佳总结,可谓知言也。清代画家王原祁称,“元人名家四家外,首推曹云西。”
凌利中表示,元季东南战乱,各方呈现割据之势,与兵家必争之地、行政中心如苏州等城市不同,太湖流域以东如松江、青浦、嘉定等区域一时略无兵火之虞,加之“九峰三泖”胜景,一时成为文人偏安避地之桃花源,随之发生了如文徵明所言“松江在元季时,鸿儒硕彦多避地于此”、聚“天下士”之局面,可谓海纳百川,肇于元代。这为上海带来了特定时期的文化繁荣,成为了当时文人画的创作活动核心地带,亦成为上海古代绘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中,元末明初百余年间的上海,相继出现了三位核心人物及其雅集中心,而其中的曹知白(1272-1355)及其“曹园雅集”无疑是第一个阶段的聚“天下士”之灵魂人物,时与无锡倪瓒、昆山顾瑛(玉山雅集)并称“江南三大名士”,和其后的第二阶段代表人物——杨维祯(1296-1370)及其草玄阁、第三阶段代表人物陶宗仪(1316-1396后)及其南村草堂,共同造就了上海于元末成为江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的辉煌成就,为之后明中期吴门画派的形成,起到了不或忽略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研究员蒋方亭以《姚廷美〈有余闲图〉初步研究》作了线上发言。她介绍,元顺帝至正后期,豪强割据、战火频仍。在此背景下,一类为有身份的隐居者绘制的诗书画合璧式居所图,在吴淞及其周边地区较为集中的出现。至正二十年(1360),画家姚廷美为淞江青龙(今上海青浦)隐居者杜英发、杜敏父子作《有余闲图》(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明代以来,画史多将姚廷美与曹知白、朱德润、唐棣等画家并归于李郭派。本研究通过对姚廷美画风渊源的追溯,认为《有余闲图》是体现14世纪中期山水画风格由李郭派向董巨派转向的代表作,姚廷美则是元末画坛审美趣味发生转变的见证者与实践者。雅集活动以及居所图在元末江南的流行,是《有余闲图》的体裁与形式来源。各地文士被迫避难江南的实情,则是隐居与雅集活动盛行的时代背景。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蒋志明对曹知白和黄公望交游展开了论述。据正德《松江府志》介绍黄公望,“与曹知白最善”。又据李日华《紫桃轩又缀》所说,黄公望“至松与曹知白友善”。
黄公望为《曹云西画卷》作诗:“十载相逢正忆君,忽从纸上见寒云。空江漠漠渔歌度,一片疏林带夕曛。”并序,“云西与余,有交从之旧,别来四年,心甚念之。” 诗情序言,亲如兄弟。诗中后二句借画中景,赞美云西潇洒自适的渔隐生活。
蒋志明认为,黄公望与曹知白成为至交,一是他们有着共同的艺术爱好追求;二是他们有着共同经历,都曾在官府任职,后都过着渔隐生活;三是他们是同乡之谊,黄公望出生常熟,他的祖父陆霆龙,世居华亭,尽管他因父去世,无奈过继平阳黄氏,但他身上流淌着华亭陆氏血脉;四是曹知白唯一儿子曹世长娶了陆氏,黄公望为曹世长所绘《溪山雨意图》上题跋,称“世长”,是长辈对小辈称呼。
另外,曹知白女婿陆泳此类曹家和陆家姻亲关系,以及生活在松江府的黄公望弟弟陆德承儿子陆行之等等信息,使黄公望和曹知白关系更加紧密。
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副研究馆员颜晓军以《制造曹知白——曹知白生活的古代上海及其诗画问题》为题,试图勾画那时候曹知白与他的朋友们在古代上海的诗画生活,并通过一些例子来剖析人们热爱曹知白的原因和那些有趣的事情。
元 曹知白(款) 《疎林亭子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研究部馆员魏崴认为,曹知白善诗文,精绘画。他的山水画宗李成,郭熙一脉,清新淡雅,阔远疏朗,不落凡尘。自元以来,皆为世人所珍视。在书画之外,他还精通水利,造福地方。早年,曹知白曾游历京师,王侯巨公多与之交。然而,他却不欲仕进,晚年寓居乡里,治园种花,招揽宾客。于是,雅士名贤汇聚松江,诗酒慢歌,相与唱和,名震江左。盛名之下,以叙述文人雅集和描绘曹知白宅第为题材的画作多有流传,如台北故宫藏元曹知白《群峰雪霁图》轴、《疎林亭子图》轴等。这些画作所呈现出的是曹知白与黄公望、倪瓒、张雨等文士欢聚交游的故事。于史料中,这些画面无一例外均为鉴藏家记载为曹知白的亲笔之作。在此次发言中,他以《馆深窗幽——谈曹知白几件作品的真伪问题》为题,选取几件曹知白画作,理清他与友人交游的几个片段。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陶喻之以《向上:元末隐逸诗人王逢的流寓上海生涯》为题作了发言。元末隐逸诗人王逢(1319—1388),本是江苏江阴人,元末流寓青浦青龙镇后,才与上海史和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元代青浦青龙镇籍著名水利工程学家暨著名画家、主持建筑过今普陀区“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的任仁发(1254—1327)之子,同样是鞍马画名家的任贤佐攀上亲戚关系,成了儿女婚姻结亲的亲家;王逢的女儿就嫁给了任贤佐的长子王掖。而今存青浦博物馆的任仁发、任贤佐父子墓志文字,尽管漫漶剥蚀损毁严重而残缺不全了,但《谒浙东宣慰副使致仕任公及其子台州判官墓有后序》正出自王逢文集的《梧溪集》,从中人们足以了解包括先他而死的亲家公任贤佐在内不少任氏家族的历史。
“韵度清越——纪念元代画家曹知白诞辰750周年学术主题交流活动”现场
陶喻之认为,王逢这样一位上海原住民由来的事迹和史迹,相当值得在今后青浦博物馆陈列改建,和华泾古镇历史文化展示开发中广而告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