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异地抢药”,真的没必要

澎湃特约评论员 张十味
2022-12-14 13:4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近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不少市民开始自备退烧、止痛类药物。有网友称,部分城市相关药品出现缺货情况。

然而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有用户发布了“异地网购药品攻略”,称只需将跑腿软件的定位修改到广西、西藏、新疆等地,再通过快递的方式就能抢购中小城市药店的布洛芬、美林、泰诺林等退烧药品。一些用户在抢药成功后,还主动在社交平台分享“成功秘诀”,告诉网友哪些地区的药店还有存货。

这个行为在网络上也引发了众怒,有当地网友痛斥这种行为是“薅羊毛”,会导致本地不会使用快递电商的老人和孩子无药可买:“偏远地区补货也不容易,给别人留条生路吧。”

从法律角度来说,“异地抢药”不那么容易定义。有律师分析,也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是违法的:囤货并高价卖出,那么就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考虑到我国严格的药品经营制度,私人倒卖将面临严格的处罚;而从“网络平台分享”的特征看,购药者大部分应该还是自用。所以这些行为在有些人眼中或许“不道德”,但要定义违法也不合适。

其实,这种事如果放在平时并不会引起太多关注,不过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资源配置。当一些地方缺药,其他地方的库存就开始进行投放,对市场进行调节。但在眼下,这却变成了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资源紧缺,这种行为容易给当地人造成了一种“被剥夺感”——无论这种感觉是否真实。

有些人设置了一个道德批判框架:大城市里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在抢夺小地方老人与孩子的药。这是一种容易引发共鸣的叙事模式,但很难说是成立的。比如抢药的那一头,也有可能是城市里一位买不到药的老人或者一位急着给孩子退烧的母亲。但无论如何,资源紧缺就有可能会扭曲日常的道德框架,降低人们的宽容度,让人们变得敏感多疑、彼此猜忌,制造许多不必要的冲突。

现在不少平台已经下架了所谓的抢药攻略,网民也展开了火力密集的批评,但这些其实都不是治本之策。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缓解买药难的问题,如此才能缓解人们抢药和“被抢”的焦虑。

目前针对购药难,各地都已经出台了一些措施,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取消了购药实名登记要求,并表示将会协调制药厂商加大供应;一些电商平台也开通了“全城找药”功能,帮助用户在本市全城搜索并购买所需要药品。人们也期待这些措施能够尽快体现在购药体验中,让买药不再那么艰难,也就不至于因为买药而产生那么多口水仗。

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一句话:“有商业的地方,便有美德。”其实这里的“商业”的意思其实更接近“市场供应充足”,只要物资充裕、市场健康,就不会让正常的商业行为被附加一堆道德评价。

不过话说回来,跟风买药本来也是没必要的,恐慌性地买药反而会让那些急需药物的人买不到药。而且,最近也有不少因为乱吃药、吃错药反而造成健康状况恶化的案例,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理智、相信科学,切莫头脑发热、盲目吃药买药。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