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弦传情,一曲南音绕乡情!

2022-12-13 16: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南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峰南曲历史悠久,艺人众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可以说是融合土汉文化,培育绽开的一束瑰丽山花。这朵鲜艳的艺术之花,在该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陆先模的浇灌下,正在五峰盛放。

专程从长乐坪镇白岩坪村赶到渔洋关的陆先模,和他的徒弟、今年刚刚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樊哲丽一起,为我们表演了一支又一支南曲,两人天衣无缝的配合、深情婉转的唱腔,将五峰南曲的特点诠释得淋漓尽致。

春去夏来,不觉又是秋,

柳林河下一小舟,

渔翁撒网站立在船头。

头戴斗笠,身披蓑衣;

手执钓竿,腰系鱼篮。

但只见波浪滔天忙解缆,

柳林之中去藏舟;

左边放下青丝网,右边垂下钓鱼钩;

钓得鲜鱼沽美酒,一无烦恼二无忧;

风波浪里消岁月,荷叶林中度春秋。

南腔北调任咱唱,

就是那王孙公子不能得够,

喜的是清闲自在不爱风流。

这是陆先模最喜欢的《春去夏来》,是他跟师傅杜海卿学的,一代一代传下来,现在成了陆先模给弟子授艺的启蒙曲,乃至他的微信名字,也是“春去夏来”。

“我16岁那年拜南曲大师杜海卿为师,是他的关门弟子,那一年,师傅已经快80岁了。说起来,我和师傅还有亲戚关系,师傅的儿媳妇是我姑妈。”陆先模回忆说,师傅读过四年私塾,17岁随苏博安学艺3年,他弹唱技艺娴熟,擅长润腔、装腔,也是当地有名的木匠、画匠。师傅做活儿累了,就会拿起一把三弦,弹奏几曲消遣解乏,陆先模沉浸其中,觉得特别过瘾。学了一年多,师傅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到外面做活儿,他只能转益多师,自己揣摩南曲的妙处。

作为五峰南曲继往开来的核心人物,陆先模天资聪慧,三弦弹奏技艺日渐娴熟,呈现出清晰的质感,其主音跳跃,大简若繁,并实现南曲伴奏的简约化;打板既谙熟常用“三眼板”,也擅长具有数落或呛白意味的一字板;唱腔清澈明媚,字正腔圆,精准把握文词意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当年师傅对我说,唱南曲的时候不要太高亢,要收着唱,要把南曲字少腔多、一唱三叠的特点表现出来。”陆先模说。作为重要的传承人,今年56岁的他正值艺术盛年,经过辛勤努力,目前他能够弹唱南曲《叠断桥》《银扭丝》《清江引》《马蹄调》等五峰长阳流传至今的全部31个曲牌和《会友》《扫松》《四时乐》《渔樵耕读》《关公辞曹》等近百个传统段子。“在我唱的南曲段子中,时间最长的是《赶潘》,段子唱完要30多分钟,这是师傅杜海卿创制的。”陆先模说。

五峰文化馆馆长胡冰称,五峰南曲历时二百多年,经久不衰,是与它的艺术特点分不开的,一是内容丰富、曲目众多。五峰南曲传统段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婚嫁寿诞,节庆吉日,朋友应酬,不同的场合都有相应的曲目弹唱;二是曲牌较多,音乐丰富多彩。五峰南曲常用曲牌就有二十多个,不同的曲牌在板式和行腔上有对比和变化,所以百听不厌。三是五峰南曲音乐婉转细腻,优美抒情流畅,旋律性强。抒性描景叙事皆宜。它以五峰方言行腔,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四是用三弦简板等托腔伴奏,以琴托声,互相衬映,相得益彰。

至今还在老家务农的陆先模,家有五亩多田,以种茶、种苞谷为主。农事之外,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南曲的传承与弘扬中来。自2020年以来长年进驻柴埠溪风景区,为游客提供南曲弹唱服务,还每年参加县内外非遗展演20场次以上。今年,他还将师傅传给他的一把百年三弦捐赠给五峰非遗传承展示馆永久收藏。他主奏弹唱的《茶里人生》《云上五峰》《青岗岭茶歌》《我的家乡白岩坪》等成为文旅融合非遗项目经典作品。

五问“守艺人”

VS

1

记者: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陆先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记者:从事这项手艺有多长时间了?是从谁手上学的?

陆先模:我1982年开始跟师傅杜海卿学南曲,距今已有40年了。

3

记者:请讲讲“守艺史”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陆先模:记得跟师傅学艺的第二年正月,我们有一亲戚结婚,接我们家里人过去帮忙,当时我没有去。恰好师傅喊我一起到杜家堡的一户人家“刷嫁妆”,因那户人家与我们家有过嫌隙,我把师傅送到后,说明缘由后就回家了,师傅不但答应,还把自己的三弦让我带回,我别提多高兴了,回来后整整弹了三天,感觉对三弦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升。

4

记者:为传承和弘扬这门手艺,作为传承人,您做了哪些工作?

陆先模:这些年我带了不少弟子,其中有五人能自弹自唱10多首曲子。另外,我还到五峰22所学校授课,传承南曲技艺,授课学生近七百人,其中有5多个学生能独立弹唱曲子。

5

记者:这门技艺在传承上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陆先模:南曲的传承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让更多的人热爱南曲,弹唱曲。

原标题:《三弦传情,一曲南音绕乡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