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面孔 | R的人生酒单:乘务员、马夫与调酒师
原创 第二新闻中心 新新报NewTimes
昆明凌晨5点的冷风也没吹散阿柔的醉。
她闭着眼睛从口袋里摸出钥匙,一脚勾上门,然后径直倒在沙发上,穿着西装三件套和皮鞋沉沉睡去。最多6小时后,她就要起床洗漱,然后骑着小电驴通勤40分钟赶到福康。她要赶在酒吧开店前,多练几杯“马天尼”。
看似结构简单的烈酒远没有想象中好学。两周以来,她每天都要练习、品尝好几杯。对于一个酒量不算好、刚学调酒3个月的学徒来说,在上班时保持清醒成了最难的任务。
但阿柔还真的一次都没醉在店里过。全靠硬撑。
去年6月,阿柔来到深圳,成了福康楼的调酒师。这间不算大的清吧流散出复古的气味:昏暗的暖黄色灯光、挂壁的《低俗小说》旧海报、放置各处的古怪面具以及满满一墙的中古小物件。
阿柔在吧台。她用量杯将威士忌、蒸馏酒、白兰地、伏特加依次倒入波士顿摇酒壶中,一翻手腕,将壶身另一半扣入,手握成拳向下一锤扣紧。摇酒壶壶身上的花纹随着调酒师的动作翻飞,在暖黄色的光下时明时暗。
冰块不断撞击酒体,使酒体温度在30秒内下降20摄氏度左右。她突然用滤冰器卡住壶口。
琥珀色的液体顺着玻璃杯底的山川纹路散开。木质的杯盖将引火木冒出的烟气笼罩在山川之上——
“您好,这是您点的15:57”,阿柔将酒和杯垫推到吧台前。
这是店里卖得最好的酒之一。畅销酒一般有好入口、酒精度数低的特点。但这都与“15:57”无关。四种烈酒打底,烟熏风味,调酒师将这杯酒描述为“人生之酒”。
这杯酒卖得好,顾客一是奔着“品味人生”,更多的是因为它的附赠——调酒师的十年人生故事。
15:57也是R系列酒单的第一杯酒。R是阿柔的代号。调酒的第三年,阿柔自主研发了这个原创酒单,基调是阿柔过去15年的生活。
三段经历、两次重启,R说,尝试和选择是我们应当的权利。
以下是她的自述。
采访 | 赖苑芊 邱禧虹 蒋婧 高宁
文字 | 赖苑芊 邱禧虹 蒋婧 高宁
内容编辑 | 张朔 陈炳璋
排版设计 | 邱禧虹 蒋婧
出品 | 新闻工作坊·第二新闻中心
"15:57"
15:57的配方关键词介绍 受访者供图
昆明-济南线,是铁道昆明局最长的线路,每次出乘都会在铁路上工作四天四夜。我在这条路上呆了四年。那是我抽烟抽得最多的四年。
2008年,技校毕业之后,我第一次去面试列车员,被卡掉了,但我想留在铁路,最终进了后勤部。我想穿那身制服。看着他们每天出乘,列着队像士兵:操练、升旗、踢正步、跑步,最后练站姿。后来我才知道,帅气干练的队列背后,是严苛的管理和极大的心理压力。
六年后,我第二次面试乘务员,一是因为不想放弃,二是再不尝试就没有机会了。乘务员有年龄限制,过了24岁,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靠着在后勤部的工作经验,我通过了面试。
成为乘务员之后过了一把瘾。但好像过了这把瘾之后,对没当兵这回事也没那么后悔了。在单位管理特别严。规定有一个小本,还分级:A到J,每一个字母代表不同的高度,J 是最严重的——扣钱。
以前在火车上,车厢连接处允许抽烟。乘务员负责的区域如果被发现废弃烟头,乘务员就要被罚款。抽烟处有专门的烟灰缸,但不起作用,甚至会有人当着我的面扔。我能做的只能是友善提醒和重复打扫。并非全程都要求严格至此,但总会有几个区间,一些无聊的领导会突击上车检查。
从昆明始发前,我们要在学习室里面先学习客运安全知识。学习之外还有季度考核,内容主要是安全隐患相关。这是有道理的。
晚点事故现场 受访者供图
2014年,火车因为暴雨晚点了24个小时,物资都被耗尽了。
晚点的概念是什么?
——车上用水、餐车食物会被耗尽。没有饮用水喝,去上厕所也没有水冲,又脏又臭。
更糟糕的是,乘客会把乘务员当作万能的存在。遇到突发状况,我也很紧张,但是不能表现出来。旅客比我还躁动、急躁,可能有重要事情需要马上回家,却停滞在路头上一动不动。
用来泡面的热水,把小孩手烫到了,家长要找我帮忙涂烫伤膏,有时还要做些简单的一些急救。乘客快到站了,我去叫他下车,但他又睡着了,还得去帮他处理。还有旅客,中途得去帮他打小偷。
湖南一带是重灾区,那儿站点很多,方便捞完就下车。一般这种事发生在硬座,卧铺人少票又贵,不划算。小偷其实不难抓:普通旅客上车后都是找位置坐下,看好自己的东西,小偷不一样,上来就是东瞟西看,眼神勾着别人的东西。
那时候为了最大程度上节约水和食物,我很长时间没有进食,饥饿困倦时就在连接处抽烟以缓解。
列车乘务员不仅做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还负责打扫卫生。
长途车没有保洁阿姨。我垃圾扔最多的一次,是在合肥站,刚好在饭点。一个人无法提动的黑色垃圾袋,能丢十大袋。乘客不会“干湿分离”,而是连汤带水一起扔。如果被筷子、叉子戳破了,混合口味泡面汤就会在列车上徜徉。
一些会晕车的旅客,不会吐在厕所里,而是直接吐在洗手池。洗手池的下水道很细,无法让呕吐物流走。那天是深夜交接班的时候,交接前我需要检查卫生,一进卫生间就看到满满一盆呕吐物。
乘客吐得把下水口堵死,并且放了大量的水,可能想把吐的冲下去,但显然失败了。水和呕吐物混在一起,满满一盆。我戴着手套,把它一点点地挖出来。每掏出来一把,捧着把水沥一下,再丢进垃圾袋里。一边闻着味道,一边感受呕吐物的颗粒,我一阵阵地反胃。
在火车上还会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旅客。春运期间尤多。从乡下出去省外打工的人,不会把钱存到卡里,14年也没有普及移动支付,多数将现金揣在身上。十几个小时的长途中,真的会有人不闭眼,怕钱被偷。一个人持续紧张的状态太久,精神容易出现异常。
有一天也是快要交接班的时候,深夜一点多。我发现车厢的连接处有一堆粑粑。
卫生间就在旁边。从状态上看,那不是小孩儿的。能怎么办呢?还是得亲手去把那坨东西清理掉。尽管带了胶皮手套,但是处理时仍然有很清晰的触感。我当时无语、委屈并且愤怒,很想掉头离开。但我是乘务员,不可能让它撂在那。
火车上差事多,但工资待遇还不错。14年到18年,乘务员出乘一趟共4天,酬劳有1000多块钱。
15:57是K491列车到达向塘站的时间。从列车上望出去,大片的玉米地被阳光斜斜地照射着,染上了金黄色。到了向塘,旅客会被十里飘香的玉米吸引下车。
那个时间容易嘴馋,玉米十里飘香,旅客们人手一个热乎乎的玉米,热气多得让人看不清旅客的脸。我在列车门边上哈气给手取暖,突然有个老爷爷牵着小孙女过来,递给我一只玉米,说“列车员辛苦了。”我当时其实有点愣了,直到那个老爷爷走了之后,才发现眼眶里已经有眼泪在打转。
我的手被这包玉米捂得热热的。
马夫
马夫的配方关键词介绍 受访者供图
而我为什么要离职,是因为我觉得在那份职业上看不到任何希望。说白了就是混吃等死,每天拿那点死工资,撑不着也饿不死。
我在铁路那么多年,确确实实觉得跟社会脱轨了很多。我琢磨着我不能再这么混下去了,我应该在未满三十之前,赶紧“逃”出来。我当时离职,我们小组的所有同事都很震惊,因为外界看来我是一个比较稳重的人,他们压根都没想到我会离职。从有想法到实际离职,大概历时三四个月,是在18年的时候。
但是说实话,我出来之后,也很迷茫。
我在跑车的过程中,一直有在看工作,但我发现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会干什么。正好我才离职出来的时候是上一届世界杯,就跟着彩票店打了一下票。体彩中心给了几台彩票机,然后自己去找各种娱乐场所谈合作。当时我们找了一家小酒吧,然后把机子放在他们那,来喝酒、来玩、来看球赛的人就会打票,说白了就是赌球,最后来清算。
那个月的世界杯小赚了1万块钱,但是那1万块钱也被我自己输出去了,因为我也参与了赌球。
然后世界杯结束了,又开始陷入迷茫,那才是真正的迷茫期。
当时一个要好的朋友,他认识在马场工作的人,就介绍我进去了。马对我来说很亲切,我爸老家是在农村的,我的姑妈家里养着一匹花色灰白的小马。
我小学的时候经常跟着我爸回老家,当时我会跟大人们去田地里,他们把马拴在大树脚下然后去做农活,但我不跟着他们一起去,我就坐在小白马的旁边,一直陪它玩。当时正是放暑假的时候,天气炎热,那儿没有水,而拴马的地方离河边有一段距离,我就学电视剧上的,去扯一片荷叶,“咚咚咚”跑下去河边打水给马喝。
那匹小白马陪伴我姑妈家有二十多年了,要帮忙做农活,要拉车,拉很多很重的东西。在农村,地面又不平整,泥土路布满了小石子,下了雨更会有坑坑洼洼的,小白马要拉着一大车农作物,人还要坐在上面。
我当时就觉得马好厉害。小白马是本地的马种,个字比较小,不像外国有些品种的马身型那么大,它正常站立的时候,人的头是高过于它的马背的,也就是说还没有人高。
R跟马场的马合影 受访者供图
我最喜欢的动物就是马,因为欣赏太多关于马的品质,比如忠诚,洒脱和老实。所以在离开铁路后我十分憧憬成为一名合格的马术教练,后来进去马场,也算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我刚进去马场的时候是在前台做接待的工作,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调到教练组。每天不停加训,不停冲业绩,然后不停地帮教练忙,都被看在眼里的,大家觉得我是这么一个诚诚恳恳想学习的人,也愿意提拔我。
但是好不容易去了教练组,现实总是与愿相违。我发现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认真地学习马术,只有一个和我关系比较好的教练,利用那么一点点的下班时间教我,但是这样下去根本也学不了多傻东西的。
而上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跟马打交道,要帮马洗澡,帮马铲屎,还有客人来骑马的时候,要帮忙抓马鞍。抓马鞍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马场有些进口马又高大,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装得好,如果装不好是很容易出安全问题的。
马夫这杯酒选用了马翁金酒,与马相关。而且马翁金酒在酿造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香料提取物,在和胡萝卜汁融合后可以让酒体散发出青草的气味。也是大多数人对马的联想。
而材料用到了胡萝卜和苹果,是大白和朱莉最爱吃的食物。大白和朱莉是马场里我最喜欢的马,而我也是它们俩最喜欢的马工。尤其是当我手提胡萝卜和苹果时,它们俩对我都格外亲切。因为对这两匹马的特殊喜爱,就算是下班后,我也常常等他们回来,亲自去马厩里喂它们最爱的胡萝卜和苹果。有时甚至会在网上特别挑选这两样食材给它们。
不过最终我又离职了,因为在马场也看不到我想要的东西。
南诏辛
南诏辛的配方关键词介绍 受访者供图
第三杯采用云南的特色小吃。最突出的风味是泡梨。原料是小黄皮梨,用甘草和腌渍,酸酸甜甜,十分开胃。我在云南长大,在云南当乘务员,也在云南学习调酒。
2019年的2月,从马场离职之后,我又陷入了迷茫之中。从朋友圈看到认识酒吧的老板发了招聘广告。广告上写着“你可以什么都不会,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可以教你。”我心想,那不就是我吗?
那个酒吧是昆明数一数二的酒吧,一共有三层楼,不是很宽,但是非常长。我去面试的时候,一共有十一个面试者,围着长桌坐成了一圈,老板也坐在我们旁边,一起聊天。面试的形式不像深圳,先做一杯酒验证一下自己的水平。那时我简单做了一下自我介绍,说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是因为喜欢调酒。但其实那时候连金酒和朗姆酒都分不清。
进展异常顺利,面试完的第二天我就去上班了。作为学徒后,第一件事是洗杯子、做服务员。男生还得刷厕所。想要真正学调酒,还得等待机会进吧台。有些学徒从入职到离开都是服务员,没进吧台学过一杯酒。我很幸运,杯子没刷几个,第二周就拜了师傅,开始学酒。学徒有师傅是值得骄傲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干自己的活,我有一个师傅手把手带,显得很特别。
师傅从Stir、Shake这些基本功教起。调酒其实不难,但是在意细节。每种酒和酒杯以及冰块的搭配都有讲究。鸡尾酒分为长饮和短饮,短饮一般度数比较高,用冰镇制造口感。如果喝一杯马天尼,三两口就能喝完的烈酒,却用300毫升的细口平底玻璃杯装,酒滑过杯壁就已经不冰了,毫无口感。威士忌酸属于长饮,而且old fashion,适合用古典杯装。古典杯杯身矮,杯肚大,放入大块方冰慢慢化水,稀释酒体。
所谓“讲究”的来源,除了酒本身的特性,很大一部分来自文化。电影里的old money翘着二郎腿摇晃威士忌酒杯、詹姆斯邦德严格地点单vesper、滚石乐队将龙舌兰日出定为巡演名称,诸如此类的符号总是引得人们争相模仿。
R在调制鸡尾酒 受访者供图
19年6月份,我第一次参加市内的调酒比赛,拿回了一等奖。参赛酒叫“盛夏童年”,用料是旺仔牛奶、柠檬和朗姆酒。酸甜清爽的一杯酒。在拿奖之前我从未、也不敢做特调。有客人点,但我很怕搞砸,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前辈的指令去调。但自从比赛之后,我就开始尝试自己研发。
从19年的2月到8月,我跟师傅学了半年调酒,后来他去开新店,我独立了。2021年6月,我来了深圳。每次我介绍自己是云南人,别人一般会翻着白眼说,“你有病吧,云南这么好的地方不呆,来深圳。”
其实是因为爱情——我和我女朋友一起来的深圳。
福康楼
福康楼的配方关键词介绍 受访者供图
桃子姐是福康的熟客,她每次来都要夸我那杯福康楼。
当时我才刚来福康不久,那杯福康楼就是因为桃子姐特调研发出来的。她来的那天店里没什么客人,我知道她是福康的熟客,于是就按照她的要求来做了这么一杯特调:酒精度数要高,但是又要好入口,加上她很喜欢喝的白酒,福康楼的雏形就这么来了。
虽然白酒是她的要求,但是后期的一些创新只能我自己去研究,我想白酒和陈皮还蛮搭的,所以就用白酒去浸制陈皮,有点烈,但是又压得还不错,不太有白酒的那种刺激。
后来我有问她喜不喜欢陈皮、柑橘风味,她说没问题。做了之后她很喜欢,连喝了两杯。
当然,我第一次调这杯酒的时候,它不是叫福康楼,只是说这杯酒的配方跟福康的整个调性比较类似。因为其实福康就是按照唐人街的题材来做的一个酒吧,而想要做的鸡尾酒形式更多的是中西结合。
福康楼这杯酒的用料就比较符合,有中国的白酒、中国的陈皮,也有用到波本威士忌,就很好地把中西融合在了一起,让这杯特调拥有了和这间酒馆相同的名字和风味。
所谓的特调、研发,其实很多都是可能哪一个熟客来了,我即兴发挥,突然开了个小窍,做出来的好喝,我就会顺带把它记下来,然后再尝试、更新。
贵哥是福康楼的主人,也是我的老板。在他的理念中,每来一位新调酒师,都意味着酒单的一次更新。他非常鼓励我用酒为载体,拥有一个独立表达的自我空间。这也是R系列的由来。
贵哥说我有“灵性”,我其实有一点疑惑。他对酒的评判没有具体概念或是客观标准,更多是主观感觉。比起酒本身的风味,他更看中酒所传达的东西。他说调酒师是“杂家”,是“艺术家”,调酒本身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调酒师在艺术创作中传达着个人的“灵性”。
瑞雪是也福康的常客,她带着一位面生的朋友来喝酒。她习惯一进门就对着吧台——也就是我的位置,喊一声:“不要酸,不要涩,其他你看着心情来。”
新来的女孩子叫十五,她照着瑞雪的点单方式问我有没有推荐。我大概问了她的口味喜好,就给她推荐了一款特调,海盐、柠檬,她的评价是“正中下怀”。
这是我做特调,或者说做调酒师最开心的时刻。顾客和调酒师之间有一种隐形的默契,她信任我,而我懂她想要什么。
原标题:《面孔 | R的人生酒单:乘务员、马夫与调酒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