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海洋大学更名十周年:艰苦奋斗再创业 只争朝夕向未来
本文原标题:《写在学校更名上海海洋大学十周年之际:艰苦奋斗再创业 只争朝夕向未来》
仲春初夏,正当紫藤伸展枝蔓,于校园檐角廊间盛放朱紫花蕾之时,我们迎来了学校百年发展史上具有深刻纪念意义的日子。2008年5月6日,学校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上海水产大学”正式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揭开了“从海洋走向世界,从海洋走向未来”的崭新序幕。
更名是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之根本,更名是对标世界海洋高等教育之基础,更名是实现学校格局转型内涵发展之选择。不忘来路,才能开辟新路,走向未来。
学校百年沧桑发展历程,既是一部辉煌的“向海图强”发展史,更是一部从创业到不断再创业的奋斗史。秉承“渔界所至,海权所在”的创校使命,“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学校始终心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沿循着国家战略变迁、产业发展演变、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等历史脉络,坚持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的办学传统,学校向海而兴,砥砺前行,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产生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成功培育了“新吉富”罗非鱼“申福1号”与传统品种的养殖对比发展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学科,围绕海洋、水产、食品三大主干学科,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紧跟国际前沿,开展应用研究。建立健康绿色水产养殖新模式;构建种质创新与良种选育技术体系,繁育了团头鲂“浦江一号”、坛紫菜“申福1号”等新品种;在新渔场和渔业资源开发、渔具渔法革新与研发、高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中国远洋渔业开拓者。开创了我国罐头、水产品加工、食品冷冻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水产品综合利用研究。
学校积极开发新渔场和新资源开拓和发展远洋渔业常年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活动取得了水产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华绒螯蟹育苗和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供给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创新》等项目分别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为中国水产事业发展、海洋强国战略、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次搬迁,十一次更名,从被战火夷为平地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废墟上艰难西行到四川合川偏安一隅求存;从院系调整升格为共和国第一所本科水产高等学府“上海水产学院”,到适应改革开放浪潮更名上海水产大学建设水产大国;再到新世纪服务国家海洋战略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坐拥东海弦歌逐梦。每一次搬迁与更名,都成为见证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彰显着学校始终与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信念与永恒立场。一路走来,筚路蓝缕,虽历经多重困苦,仍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不仅一次次向国家、向社会、向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更铸就了艰苦奋斗再创业的宝贵精神。百年历史实践证明:学校发展的每一步向前,无不源于艰苦奋斗精神的推动。历经百年历史锤炼的艰苦奋斗精神,成为了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正是在“艰苦奋斗再创业”这个百年传承积淀的强大精神引擎驱动下,十年来,学校坚持党的领导,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不断落实深化格局转型和质量提高的双重任务,不断实践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双重使命,秉承“育人为本、内涵为重、质量为先”的指导思想,坚持水域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和地球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学科主线,遵循“学科-专业-学位点”三局同布的原则,按照“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发展定位,聚焦“特色化、国际化、信息化、法治化”的发展路径,突出创新点、理顺交叉线、夯实基本面,成功探索出一条由传统水产大学向新型海洋大学转型发展之路。
积极探索海洋牧场建设坚持生态保护研究十年间,学校坚持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立身之本,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科专业功能、优化资源配置支撑。
通过地方“十二五”内涵建设、上海地方一流学科、教师激励计划、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载体,巩固了水产学科的优势,凝练了食品学科的特色,拓展了海洋学科的布局,促进了特色学科优势明显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体系建设。学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水产学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跻身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水产学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数代海大人圆梦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学校格局转型得到新的深化,能力建设取得新的提升,功能支撑得到新的增强,制度供给不断加强,治理体系、治理结构、治理能力有了新的发展,社会声誉不断提升,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学校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国内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建成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委、市府和教卫党委、教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真诚关爱和广大校友的鼎力相助,更得益于广大师生员工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在今天这样一个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历史性时刻,我们向一直以来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各种支持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创业难,守成更难。以守维成则成难继,因创兴业则业自达。
当前,学校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特色化内涵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形成了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提出了“到2030,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将学校建设成世界一流特色大学”的美好愿景。
新起点标注新方向,新时代呼唤新业绩。站在新百年战略发展的新的起点上,作为一所由国家两部委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学校正处于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战略深化期,正处于全面建设有国际影响力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战略决胜期。学校举行“两院一部”成立大会如何在已有扎实工作基础上,开创学校发展新的格局?如何持续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保持和发展学校一直以来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如何更好地实现特色学科优势明显的多学科协调发展?如何打造学校在全国乃至全球新的影响力?如何进一步凝聚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力量,为学校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平台?诸多课题现实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这其中,有些是全新课题,有些才刚刚破题,还有不少是要在实际行动中不断攻克的难题,需要我们在历史的、世界的坐标中重新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定位、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创新创造的天地无限广阔,击鼓催征的召唤一声紧似一声——再创业。
适应学校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承担新时代新的使命担当,新时代的再创业必将是又一场广泛深刻的变革,又一次艰苦卓绝的奋斗。
艰苦奋斗再创业,我们就是要始终扎根中国大地,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强化“四个意识”,牢记“四个服务”,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评价办学成效的根本标准,更好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深挖百年内涵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创新持续培育具有“四个正确认识”,站在世界舞台,活跃于产业界、行政界、学术界的人才。艰苦奋斗再创业,我们就是要不断接续“渔界所至,海权所在”的创校使命,为国家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国家一流,学术才能一流。我们要准确对接海洋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长江大保护战略、军民融合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发展大计,引导教师坚持“四个统一”,把学术研究建立在国家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体现学术前沿,形成独特应用面向,在服务国家发展中不断成长壮大。我们要积极服务于上海地方经济发展,在新的实践中大力弘扬并不断丰富上海城市精神,着力构筑“四大优势”,打响“四大品牌”,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四个服务”中不断彰显特色育人成效,体现海大独特的时代价值。11000米级无人潜水器彩虹鱼号海试学校师生积极参加两极科考艰苦奋斗再创业,我们就是要始终坚持“向海图强”的发展,登高望远,拓宽国际视野,形成更系统的思维,聚焦“水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地球环境生态保护”办学主线特色,聚焦具备高度诠释“生物资源、地球环境、人类社会”的学校使命特色;聚焦形成“世界一流的水产学科、海洋学科与食品学科方向,并引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特色;聚焦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运行管理特色,进一步彰显“深、远海,南、北极,深空”战略,形成特色化、国际化、信息化、法治化办学格局,奋力开创践行“从海洋走向世界,从海洋走向未来”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新局面。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作为答卷人的我们,必须聚精会神,锐意进取,锁定目标,不懈努力,迈向未来。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上级和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下,只要我们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忘初心,凝心聚力,艰苦奋斗,必定能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贡献,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编辑丨危贤文
审核丨于光磊
策划丨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 海纳网络文化研究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