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2摄影日记|日常中有很多生活的真相、隐喻和警示
2022年注定是不同凡响的一年,必将被未来铭记。
新冠疫情伴随日常生活展开,管控成为常态发生,粮食、药物、行为,甚至思想都变得有计划有组织性,原本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原来亲密的关系出现间隙,原本生死竟然真的在一瞬间发生,新冠病毒挑战人类的认知和常识。
日常中有很多生活的真相,或者说隐喻、警示,平时很容易逃脱、忽视,这一次在疫情管控下的生活,使得人们对“日常”有着更深,更“新鲜”的认识。
2022年4月1日起上海实施全域管控,市民足不出户,测核酸,抢食物,团菜,生活日复一日的充实紧张又单调乏味,终于在6月1日,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行走在街上的人,内心长吁一口气。那天,我看见乌鲁木齐路上一位身着粉色紧身套装的妙龄女子,迈着碎步,贴着墙根,低着头,缓慢又急迫地往前走去,她去奔赴一场爽约已久的约会吗?我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这是一个期盼已久美好的开始。
这些照片和文字记录了那一段非常时期的生活:情绪化,琐碎。铭记过去的每一天,是为了过好当下,这或许就是生活的本质和意义所在。
2022年9月30日,上海。乘坐轮船的游客。 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摄影
2022年10月25日,上海。一名男子在陆家嘴地区的一幢大楼上眺望。
2022年5月27日,上海。一名大白在站岗。
2022年7月26日,上海。一名男子陪着家人在大楼里散歩锻炼身体。
2022年6月18日,上海。市民在愚园路上做核酸检测。
2022年7月31日,上海。一名男子在弄堂里,他身后的塑料薄膜试图阻隔了铁门外的侵扰。
2022年5月17日,上海。居住在附近的邻居获得临时出门许可,他们来到上海网红打卡点——武康大楼。
2022年6月1日,上海。当天上海解除管控,年轻人出来派对庆贺。
故事一 老公丢了之后
胡阿姨是我家钟点工,50多岁,个子不高,身板硬朗,讲起话来声音嘹亮伴着哈哈的笑声。上周突然来电,急急地说,“许先生,你什么时候下班,我老公走丢了。”这是她近期最烦心的事——老公对抗阿尔兹海默症,她对付老公的各种莫名其妙的事,比如,把刚买的菜给扔了,手机充电线被他齐齐地一刀剪断,房间钥匙丢了,最后他将自己搞丢了。
报了警,却不善与警方沟通,她说自己嘴笨,嘴笨主要是农村人见识少,没读过书。她要进派出所查看监控,辅警不让。她说扫过码了呀。可,还是不行。她求饶,没用。转身又生起气来,冲着蹲在地上的儿子发火。儿子不响,眼睛在镜片后抬了一下。这个眼神,让我想起在黑夜里,见过他盯着手机屏打游戏的样子。张阿姨心软了,安静下来,身后整条马路瞬间暗了下来。
胡阿姨有两个儿子,刚开始村里人羡慕,她心里得意,现在她真心觉得是个负担——抱孙子就得先结婚,结婚就要买房子,置彩礼,不然村里人会怎么看?讲起这些,她总是摇头苦笑。
小儿子在安徽老家的县城里打工,安稳,但没钱挣。眼前的大儿子却不省心,工作动荡感情动荡,心思飘忽不定。她嘴上骂他几句,心里又开始疼了起来。她说,几年前这个儿子在外面打工,生了病,没死,但落下病根。好不容易找到人,精心照料,她再次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从此打也不好,骂也不是。胡阿姨觉得,这是她欠他们胡家的。
2022年10月16日,上海。一名老人在躺椅上休息,一只鞋歪到一边。
2022年7月3日,上海。一名男子在街头休息。
2022年5月8日,上海。一名老人用手抚摸坐在轮椅上的儿子的脑袋,他们相互鼓励,锻炼身体。
找到老公后,胡阿姨的情绪好了起来。儿子从网上买来跟踪器,置于老公的衣服中,这下她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其行踪。她对新科技赞不绝口,掏出手机,让我观赏。
胡阿姨逐渐恢复常态,周一至周五,每日工作10小时,双休日则是9小时,她说要把疫情损失的时间补回来——上海疫情管控了两个月,损失至少3万元,她说“我不干,怎么办。”
疫情让她枯坐家中,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有些家庭出于安全考虑,暂缓她上门提供服务,为此她坚持每天做一次核酸,向人家证明她的健康和安全。她不抱怨政府将她关在家里两个月,也不诅咒新冠病毒,更不埋怨“领导”——她的客户,每次见到她总是快快乐乐的样子,充满干劲。
前段时间,她在微信上发了一张过年家乡闹春的照片,画面上村民们穿着红衣衫,手里高高托起龙头和龙身,在焰火中跑来跑去。她说元旦带老公回家几天,春节留在上海多做几家的活。
2022年7月2日,上海。一名男子通过视频问候远方的亲人。
2022年9月11日,上海。公园里游玩的老人。
2022年11月15日,上海。两人在路边。
故事二 买鸡蛋
2022年4月中旬,某夜,手机上传来一段音频,问我要肉吃。声音是隔壁弄堂吴阿姨的,她错误地预估现实,导致食物储备严重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声音听上去不安,又怯懦。
上海宣布自2022年4月1日起实行全域管控,无正当理由,足不出户。街道虽说不定期会发放食物,但也有不及时,或家中人多不够吃的情况发生。跟居委会要了出门证,我去街上撞撞运气,骑行两条大街,不见一家商店开门营业。
我手机里有很多钱啊,心里想,胸开始闷起来。能买到几只鸡蛋,回去多少可以安抚一下吴阿姨不是嘛。蛋在哪里,哪里有蛋,我这么一路想着,竟然看见一位老爷叔拎着马夹袋,鸡蛋在里面,抖抖霍霍的样子。
2022年4月17日,上海。顾客扫地上的二维码支付后,里面的商贩通过门帘的一条缝向外递送鸡蛋,完成交易。
2022年5月31日,上海。一名老人买到鸡蛋,小心翼翼捧回家。
2022年5月27日,上海。听闻附近有些区域已经逐渐解除管控,一名男子站在自家阳台上热望远处。
2022年6月11日,上海。老城厢梦花街地区居住环境欠佳,给防疫工作带来不小压力,虽已解除管控,居民多谨慎。
追上去,问伊。老人两眼扫描了一下四周,给了我一个明确的眼神,拎起手里的马夹袋看了看,又笑了笑。
我打量眼前街道,露出它的真面目——又长又宽,静寂无声,一览无余。鸡蛋仍旧没见到,倒是听见有人在房间里讲话。“付款,扫地上二维码”。关闭的卷帘门下露出一道不起眼的缝隙,声音从这里传出来。做贼似的,油盐酱醋米鸡蛋,从缝隙中传出来。除了没有肉,竟然还有新鲜的蔬菜可选。“买好,快走快走。”里面女人催促道,命令般的口气。
6月1日上海解除管控后,又经此地,才发现是一家夫妻老婆店开的农贸杂货铺,里面的女人扎着马尾,捏着水龙头在灯光下冲洗台面,来来回回。我举起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做个纪念,被她发现,警觉起来,一声呵斥,眼神利剑似的穿过来。“拍什么拍,拍什么拍,快走快走”。
2022年6月9日,上海。一名女子购买到食物回家。
2022年5月18日,上海。食物的废弃箱一时堆满街头。
故事三 两只冻鸭腿
上海疫情管控期间,食物日渐短缺,每日三顿饭改为二餐,自我实行计划供应粮食。但昨晚(2022年4月28日)饿,却吃不下饭。
拿出来两只冻鸭腿放在水池里,准备今日红烧。起来发现水池里竟然仅剩下一摊血水,鸭腿失踪,连外面套的塑料袋也不翼而飞。我们是老房子,煤气灶在共用部位。整栋楼,6户人家。我这报警110,警察管不管?
某日,邻居说见到一只头顶一撮黑毛白猫,拽着一只塑料袋在小区空地上,塑料袋死沉,它死命地往树丛后拖,那里还有三只小猫。原来窃贼是这只母猫。
2022年5月1日,上海。一名河南籍快递员在地上简单解决晚饭,他说要争取多送几单。
2022年4月24日,上海。一名快递员将帐篷支在轻轨线下,在上海最困难时候,他们挺身而出,代客买菜送药。
2022年9月24日,上海。一名年轻人在电话亭短暂休息。
2022年9月1日,上海。一名男子走在路上,他身前的杂货店因受疫情影响,时开时关。
2022年10月1日,上海。一名游客在公园里,当天是国庆节,游客不算多。
故事四 自由的猫
疫情,城市管控,人受苦,猫狗受难。2022年5月1日,这只猫被它的主人从带来的笼子里放出来,社恐的身子缩成扁平状匍匐在马路边上,一动不敢动。哀叫,一声声地划破黑暗,空旷的马路上弥漫着悲情。猫主人铁了心不要它了,转身骑车决绝离去。一开始我很生气,为猫担心,一觉醒来,我又为它庆幸,毕竟比它的主人提前获得了自由。
2022年5月1日,上海。一名老人弃猫而去。
2022年5月31日,上海。一只猫命丧路边。
2022年5月13日,上海。一名老人骑车购物,因久不运动,膝盖突然不适,蹲在路中央揉捏缓解。
2022年3月22日,上海。一名女子来看望她的闺蜜,相互鼓励,共度难关。
202211月9日,上海。一名男子在车里休息。
2022年5月25日,上海。一名川籍外来务工人员在虹桥火车站临时候车点。
故事五 警戒线
时间回到2022年3月24日。当天,我驾车行驶在愚园路上,在经过歧山村弄堂口的时候,见一位上海阿姨穿着红袜子坐在那里,阳光下,她脚上的袜子特别的鲜红,然后才注意到还有警戒线。她的坐姿和神情,使得我莫名认定她就是上海阿姨。犹豫一下,还是将停好车,折返回来,决定不放过这决定性瞬间。这是第一张盲拍而成,后面端起相机又拍了四五张,拍完还跟阿姨保安聊了一会天。她很开心此刻在这里晒着太阳,看着街上人来车往。
警戒线在此刻是扎眼的,但这是现实,它也不是摄影师人为制造,甚至可以说,这是该起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重要要素之一。新冠疫情带来的紧张气氛,因人物的“幽默”状态,使得观看变得不那么沉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因紧张情绪带来的冲突,进而越过冲突之境,牵引人们思考。通过这位女士“幽默”的一刻,折射出上海人民讲大局,服从纪律、自我约束,配合疫情防控政策,体现出上海市民性的一面——人民城市人民建。
2022年3月24日,上海。一名女士在弄堂口,因疫情管控,她遵守纪律,暂时不外出。
2022年5月31日,上海。一名女子走在路上,当天部分区域已经解除管控。
2022年5月21日,上海。一只狗在院子里玩耍,当天部分区域已经解除管控。
2022年11月7日,上海。街头恢复生机,五彩斑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