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丨政府官微“外包”了,还能代表政府吗?

澎湃特约评论员 韩中锋
2018-05-06 15:2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我仿佛听见了一群蚊子在嗡嗡嗡”……这居然是群众在政府官方微信上咨询时收到的反馈?近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的官方微信出现了如此“牛气”回复,让网友“惊呆了”。对此,该微信平台第三方运营机构表示,此次“意外”系“系统自动回复”所致(新华社5月5日报道)。

对于贵池区官微的雷人回复,当事方回应是“夜间没有人员进行维护,‘小黄鸡’自动发出调侃的网络用语”。如果回应属实,当然是技术原因导致的,但政府官方微信使用自动回复功能,造成如此“牛气”的回复,源于官微外包。

当前,政府新媒体发展迅猛,几乎所有的区县级及其以上层级的政府都开设了官方微博和微信,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并不是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能够很好地运营新媒体。因此,政府部门将官微的托管给第三方机构运营的现象并不鲜见,甚至有的因为监管不力,而被第三方层层转包至其他机构,导致官微主体对官微言论的把控能力日趋衰弱。

当然,官微外包也有很多优点。新媒体运营需要专业人士,政府部门若亲自运营新媒体,一是政府内部难以寻觅到懂得新媒体传播的人才,二是需要设专人专岗。而如果转交给第三方机构,既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又能够达到更好的运营效果,在KPI考核上有更好的数据。

但政府部门开设“两微一端”的初衷不同于企业和媒体,他们的首要目标是了解社情民意,以求更好服务于当地民生和经济发展。政府部门不应该将自己等同于自媒体,为了节省人力和物力,而大撒把地将新媒体承包给第三方。

毕竟,新媒体外包有诸多缺点。很多涉及属地居民切身利益的官方权威信息,第三方承包机构往往不掌握。结果,一些居民向官微求助,变成了问道于盲,双方鸡同鸭讲。这就堵塞了官民之间应有的沟通渠道,导致在触及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官微或反应迟钝,对摆上台面的问题视而不见,或含糊其辞,推诿搪塞。到最后,往往会偏离官微开设的初衷。

官微外包也容易让权威信息发布缺少必要的把关。毕竟,很多第三方机构并不专业,尤其缺乏政府机关应有的舆情意识,常常把嬉皮笑脸、插科打诨混当成了运营官方权威发布的核心业务。贵池区此次出现的问题,就和官微的实际运营方——中国联通池州分公司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说,企事业单位外包新媒体都会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媒体或传媒公司,即便如此,仍然不能保证官微不出问题。而若将官微承包给联通在区县一级的分公司,出现失误的几率比承包给媒体更大。

再者,民众关注当地政府部门官方微信,理所应当认为自己在和政府沟通,但若官微假手于人,普通民众不知道官微已交由“第三方”代为运营,则难免有被欺骗之感。

所以,政府部门开设官微,即便是外包,也应该对内容和程序做严格的监控,不能够大撒把。因为官微言论一旦不当,受损的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个锅是不能甩的。

    责任编辑:程仕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