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鲜活群像传递治河精神,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高分收官

2022-12-13 16: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GuDuo骨朵编辑部 骨朵网络影视 收录于合集 #骨朵追热剧 121个

文|经纬

“大禹、李冰、潘季驯,不管他们生前是大官还是帝王,没人在乎,大家只记得他们的名字跟这条河在一起”“此生此命愿毕于黄河”。大结局中,陈潢躺在安澜清澈的河水里,含笑仰望着灿烂星河,这是导演为他幻想和构造出来的一个理想世界,也是《天下长河》最具意蕴和现实意义的画面。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随着这一首李白的诗句在片尾最后一次被吟唱,以及靳辅、陈潢的相继离世,《天下长河》日前也迎来了收官。

从11月11日登陆湖南卫视、芒果TV以来,由好酷影视、芒果TV、芒果超媒、浙文影业联合出品,聚焦黄河治理题材的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不仅收获了广泛的热议和极高的观众口碑,也被许多观众视作古装历史传奇剧的“回潮”之作。

“题材新颖”、“视角独特”、“群像精彩”、“质感画面”等好评让《天下长河》在播期间的收视和热度节节攀升。截止收官,该剧19天位列卫视黄金档收视率第一;在骨朵电视剧热度榜上也取得了多日排行第一的好成绩,豆瓣评分更是最高达8.5,成功跻身今年为数不多的8分佳作之列。

那么,作为久违的高分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究竟好在哪里?值此即将收官之际,骨朵带领大家来复盘。

以高口碑撬动收视和热度

高分剧不常有,高分历史传奇剧更是屈指可数。

豆瓣最高8.5,知乎、微博、抖音等平台的评分也都在8分以上。无疑,《天下长河》是近期剧集市场上一匹难得的口碑黑马。而纵览网络上关于该剧的评论,“题材新颖”、“全员演技派”、“群像精彩”、“难得的历史剧”等关键词出现频率极高。

豆瓣短评词云

此外,骨朵数据显示,《天下长河》11月11日开播后,最初两天的网络热度并不算高,但随着后续口碑的不断发酵,追剧热潮也在持续不断地堆叠、扩散。开播三天以后,该剧迅速以破70的骨朵热度值迎头赶上,并在11月下旬连续多日登顶骨朵电视剧热度排行榜。

实际上,在同期播出有多部现实题材大剧和甜宠网剧的情况下,《天下长河》作为近几年市场极少见的历史题材剧,能够多日登顶骨朵电视剧热度榜,并最终以高收视、高口碑收官,实属不易。

以口碑拉动收视和热度,一方面,这得益于该剧新颖的选材。从大禹的“改堵为疏”到汉武帝的“瓠子堵口”,再到潘季驯提出的“以河治河,束水攻沙”,河道治理工程一直是历朝历代的重点,但却鲜少有关注到这一领域的影视作品,《天下长河》拓宽了历史传奇剧的选材范围。

另一方面,剧中对黄河治理的写实性呈现,对康熙、陈潢、靳辅、孝庄、索额图、于振甲、高士奇、明珠、徐乾学等人的精彩刻画,以及从治河、治官到治人心的深层内涵和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内核等,都成为吸引观众追剧和打高分的具体原因。

而从用户画像层面来看,骨朵数据显示,《天下长河》的受众集中在20-39岁的青年群体,这个年龄段的观众占比高达71.17%。这不仅与该剧治理黄河的题材、历史传奇的类型等因素有关,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看传统历史传奇剧长大的80、90后一代,对于历史传奇剧观看需求的回暖。而40岁以上的受众群体占比超过25%,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年长的熟龄群体对于该剧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的认可。

在性别分布上,该剧男性受众占比为59.64%,女性受众占比为40.36%。与《大明风华》64.59%的男性受众相比,《天下长河》不但很好地延续了历史题材剧男性受众居多的传统,更是吸引了大批量的女性观众追剧。

以鲜活群像打动观众

以靳辅、陈潢二人治理黄河为主线,串联起从皇帝到朝廷官员和地方百姓等不同身份角色的百态群像,无疑是该剧最吸引人的地方。

骨朵曾在初评里提及,相比以往历史传奇剧多站在帝王将相的视角上展开叙事,讲述以皇帝为核心的朝代更迭或权谋争斗的故事,《天下长河》则将叙事视点放在了两位治水能人靳辅、陈潢身上,讲述康熙年间黄河治理的故事,不仅选材新颖,视角也更加接地气,让当下的观众更能共情。

首先是靳辅、陈潢二人立住了该剧“大国工匠”式的主角形象。从开篇靳辅带领众河工齐力抗洪、陈潢以身测水流,到二人河务会议上以专业的理论和经年的治河经验“舌战”百官,以及他们几次三番被裹挟在朝堂党争、佞臣构陷的阻挠之中,仍不忘初心,不遗余力地为治河理想和天下苍生殚精竭虑、身先士卒。

任劳任怨、沉稳朴实的靳辅,博学多才、年轻敢言的陈潢被塑造得着实让人肃然起敬。一场二人前往黄河上游实地勘测的戏份中,观众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他们作为专业治河人才实干家的一面,更能在他们脚踏冰河、面朝日月的风发意气之间,感受到他们质朴又高远的治河理想,此间,角色的人格魅力与剧情及壮美河山融为一体,令人动容。

其次是以康熙、索额图、于振甲、高士奇、明珠、徐乾学等人为代表的丰富鲜活的朝堂群像。无论是作为历史叙事的康熙治河、平三藩、等大事件,还是为丰富时代背景和人物塑造所展现的一些官场处事情节,在一系列的剧情结构之下,复杂人性被揭露的十分鲜活。

康熙的开创盛世、举贤任能,明相、索相的斗嘴党争,高士奇、徐乾学、于振甲的官场沉浮之旅,也让观众在切实感受到该剧在群像塑造上的生动鲜活之余,又体会到在封建时代能够实现黄河安澜的治河理想实属不易。

精彩的群像除了编剧、导演对于人物精心的塑造外,更直接的是剧中演员的精湛演绎。如前所述,在豆瓣词云中,“全员演技派”是观众对《天下长河》一致的认可。

黄志忠饰演的靳辅,演员本身所携带的气质非常浓郁,且发挥极稳。不少观众表示,黄志忠从《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到《天下长河》中的靳辅,沉稳、质朴的妆造形象和铿锵有力的台词言说,将一个个历史人物都演活了。而年轻演员尹昉则演出了陈潢既有满腹才华、胸怀壮志的一面,也有愣头青、不成熟的一面。

起初剧集刚开播之时,有部分观众受以往历史传奇剧的影响,对于罗晋饰演康熙一角抱有怀疑态度,但随着后续剧情的展开以及他在剧中贡献了诸多名场面等,罗晋的表演也受到大家普遍的认可。他在剧中将康熙前期的稚嫩、隐忍,后期的霸气、睿智、城府等层次分明地演绎了出来。“罗晋天下长河眼神绝了”“罗晋1分钟切换3种情绪”等话题引发观众热议。

深入人心的狄仁杰形象并未限制住梁冠华,他在剧中饰演的索额图,一方面,是一个根基深厚、极尽贪墨弄权、阿谀奉承之事的官场老油条,另一方面,梁冠华给这个角色加入了颇多滑稽色彩,粗中有细、憨态可掬的索额图令人频频捧腹。而公磊饰演的明珠,更是被不少观众称赞“颠覆了想象”,他不再是以往刑侦剧里阴狠大毒枭的面目,而是会讨好卖乖、叽叽歪歪透着几分可爱的人物形象。

此外,苏可饰演一板一眼的于振甲,正直清廉、固执迂腐之余,更透露着一种冷幽默感。陆思宇饰演的高士奇复杂、多面、聪明、善谋,却又常常自视甚高,陆思宇的表演精准又自带喜感。赵麒饰演的徐乾学,更是经常让人“哭笑不得”。

以独特手法传递治河精神

“黄河宁,天下平。”江河安澜、防洪治水,在任何时代都是关系到老百姓生命安全、生存发展的重大课题。

《天下长河》通过展现靳辅、陈潢在治河过程中的艰难与成就,令观众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在与黄河洪水搏斗过程中的悲壮与艰辛,古代基层官员守护国家的故事传递出艰苦奋斗、敢于担当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该剧的现实意义所在。

如前所述,剧中塑造的精彩群像不光是靳辅、陈潢等正面人物,还有索额图、高士奇、明珠、徐乾学等令人“既爱又恨”的复杂角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些角色之间的明争暗斗、斗嘴辩论,以及剧中所呈现的封建王朝的官场生态等,都从侧面凸显了古代治河的艰辛与不易。

叙事之外,在画面上,剧集开篇便以几场治水实战先声夺人。视觉上恢弘大气、运镜流畅,服化道古朴又考究。据悉,为了拍好剧中的水戏,剧组通过钩机完成了人造洪峰,并通过查阅史料、请教水利专家,恢复了当时的建筑结构、堤体结构、水流结构,还还原了当时黄河治理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河工技术等。

而在大结局中,陈潢躺在安澜清澈的河水里,含笑仰望着灿烂星河,这是导演为他幻想和构造出来的一个理想世界,也是《天下长河》最具意蕴和现实意义的画面。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下长河》既是一部讲述治黄工程的历史传奇剧,也是一部极具现实意义的文化精神传承之作。

作为编剧和导演的张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治河史上,有不少为了治理黄河、守护百姓,不顾己身、鞠躬尽瘁的名人志士,值得被大家铭记。“从历史中总结规律,描摹历史中人的形态”,一直是张挺作品中的亮眼之处,而台词生动有趣,加入斗嘴、插科打诨等喜剧桥段,让历史传奇剧看起来没有那么严肃枯燥,则是张挺作品的另一个特点。

2019年,同样由好酷影视出品、张挺执导并编剧的《大明风华》播出,也掀起了一阵收视热潮。剧中“朱家五子”斗嘴日常、“皇家媳妇”教子方法等,也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实际上,早些年《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汉武大帝》《大秦帝国》等作品曾持续引领古装历史剧市场,近些年此类作品在市场上却十分鲜见,而《天下长河》《大明风华》等剧的兴起与“叫好叫座”的市场表现,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历史传奇剧的“回潮”。中国观众对于历史剧的需求也在逐步回暖。

原标题:《鲜活群像传递治河精神,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高分收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