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2022-12-14 09: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莫一奥 LCA

2022065

不一样的课

再次来到阿姆斯特丹,伦勃朗( Rembrandt )已脱离学徒身份,成为了拥有独立画室的艺术家。

在那里,这位仅有 26 岁的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画出了人生中第一幅经典画作——《杜普教授的解剖课》,随后,城中的权贵与商人争相前来拜访,委托订单应接不暇。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伦勃朗 1632 年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所描绘的,是一场真实发生过的解剖课,画题中的杜普教授,亦是真实存在。在当时,杜普是知名的外科医生,受人尊敬,他甚至写过一本名为《医学观察》( Observationes Medicae )的专业书籍,以记录这座富裕城市里曾经存在过的各种奇异疾病。

杜普,不止是医生。他是阿姆斯特丹市的议员(一说是市长),也是一位狂热的郁金香爱好者。作为荷兰人,喜欢郁金香并不奇怪,不过,因为郁金香而改掉自己的名字,则是不多见的——杜普原名为彼得森( Claes Pieterszon ),二十年代,从政之前,他将名字换为了尼古拉斯·杜普( Nicolaes Tulp ),而“ Tulp ”,正是郁金香的简写。

杜普

在荷兰,郁金香曾是财富的象征。这种原产于亚洲,由传教士带入欧洲的植物,因姿态优雅、花色明丽而广受追捧,又因少数品种极为不易获取,于是出现了以一栋别墅换取一只珍贵球茎的荒诞事件。1637 年,膨大到极点的泡沫最终破灭,郁金香价值快速下跌,经过长时间调整,其价格才慢慢恢复到使多数人接受的合理空间。

伦勃朗完成《杜普教授的解剖课》的这一年,郁金香仍如黄金一般金贵,而大名鼎鼎的杜普,不仅亲自种植郁金香,还托人打造了各种郁金香配饰,以便随时佩戴,彰显身份。细读此画便会发现,出现在杜普领口位置的饰品,刚好是两朵垂下的郁金香。

郁金香配饰

精心挑选好配饰,细心整理过衣服,以最好的一面出现在画中,绝非偶然。这不是一次无偿的入画机会,画中的八个人共同出资,邀请伦勃朗作画,所以才有了《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为使委托人平等“出镜”,伦勃朗巧妙构思,将八个人错落分开,使其面部互不遮挡,最终,每个人的形象,一目了然。除此之外,他还赠送给他们一个惊喜:紧邻杜普的学生,手持一册笔记本,其上记录的,为八位委托人的名字,如此,他们便被历史记录了下来。

名单

17 世纪的荷兰,这样的群体肖像画,十分常见。

与伦勃朗同时代而更为年长的哈尔斯( Frans Hals ),也曾数次接受多人委托作画,其名作《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们的宴会》与《杜普教授的解剖课》相近:将士们一同看向画外,都想要留下最特别的自己,犹如今天聚会后的大合影。

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们的宴会 哈尔斯 1616 年

与哈尔斯惯常呈现的热烈气氛及乐观精神不同,伦勃朗的作品更加深沉,且更加注重绘画中光源的引入:《杜普教授的解剖课》里,八人形成一道向内的弧线,这道弧线,将视觉中心压在了画面下部被解剖者的手臂位置,而这个局部,也正是从左侧射入的光线的尽头。

注重光线的明暗对比绘画方法,源自卡拉瓦乔( Michelangelo Caravaggio )。这位性格暴烈的艺术大师离世时,伦勃朗尚处幼年,不过,其绝无仅有的艺术风格并未消散,它一路北上,影响了无数艺术家,并在荷兰结出了果实。

比卡拉瓦乔更为向前的是,伦勃朗吸收了他的明暗对比绘画方法和戏剧性构图,但却将其处理得更加柔和,且贴近现实,即更具世俗性。

伦勃朗与卡拉瓦乔的光源

有评论者写,在《杜普教授的解剖课》一画中,伦勃朗将签名隐藏在了被解剖者的肚脐位置——那个模糊的类似大写“ R ”的图形,即是其名字的缩写。

这样的想象未免过于牵强,伦勃朗的名字,就在墙面的画报上,并且标有创作年份。想来,即使没有此项签名,高傲的伦勃朗,也断然不会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行刑后死去的囚犯身上吧。

签名

1642 年,《杜普教授的解剖课》问世十年后,伦勃朗画出另一幅惊世巨作《夜巡》。同样是受多人委托的群体肖像画,却遭遇到了截然相反的评价:委托者拒绝接受画作,称其是“矫揉造作的幽暗的画作”,并将伦勃朗告上了法庭。

夜巡 伦勃朗 1642 年

从《杜普教授的解剖课》到《夜巡》,不过十年,伦勃朗从世俗的巅峰上滑落下来,直至在贫困中死去。他注定是站在艺术史前端的倔强的人,他未向现实妥协,独自前行,伴着耀眼的光芒。

原标题:《一堂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