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黄疸是怎么回事?不只是皮肤有点“黄”这么简单
▼本文作者▼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人拥有偏黄一点的肤色,故而当出现黄疸症状时,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觉得是正常的肤色,殊不知这时候机体可能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隐患。临床中“见黄而不知”情况屡见不鲜,那么什么是黄疸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黄疸是胆红素代谢障碍致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渗透到组织中,使皮肤、巩膜、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临床常见的一个重要症状和体征。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结合胆红素低于6.8μmol/L。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可发现黄疸,称为显性黄疸。
01
黄疸的分类及病因有哪些?
1
溶血性黄疸
是因为大量的红细胞坏死造成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包括:异型输血后溶血、新生儿溶血、恶性疟疾等。
2
肝细胞性黄疸
常见于肝细胞本身的病变导致肝细胞破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代谢机制发生障碍,导致胆红素释放入血,表现为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升高。常见的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各型肝硬化、原发与继发性肝癌等。
3
阻塞性黄疸
是因为肝内或肝外胆道梗阻,胆管压力进行性升高导致大量胆汁淤积,胆汁逆流进入体循环,大量胆红素释放入血,表现为总胆红素升高,同时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的病因包括:胆总管结石、狭窄、肿瘤等。
4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是由先天性酶缺陷所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障碍所致,临床上少见,大多于小儿和青年期发病,有家族史,除极少数外,多数健康状况良好。常见的病因包括:Gilbert综合征、Rotor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Lucey-Driscoll综合征、母乳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全等。
02
黄疸会出现哪些伴随症状呢?
黄疸伴随症状根据原发疾病不同,其表现也不一样。
1.伴有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败血症、疟疾及各种原因所致急性溶血。
2.伴有腹痛,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
3.伴有皮肤瘙痒,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性黄疸,如胆总管结石、癌肿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复发性黄疸等。
4.伴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与呕吐,见于病毒性肝炎、慢性胆囊病变、肝癌等。
5.伴有消化道出血,见于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癌、壶腹癌或重症肝炎等。
6.伴有皮肤有色素沉着及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显露曲张,见于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7.伴有肝肿大,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等。
8.伴有胆囊肿大,见于胆总管癌、胰头癌、壶腹癌等。
9.伴有脾肿大,见于肝硬化、肝癌、疟疾、溶血性贫血等。
10.伴有腹水,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胰头癌、壶腹癌等。
03
黄疸该如何治疗?
1.补充足够的热量及维生素、必需氨基酸及脂肪酸。
2.根据病因,合理用药。
3.手术:如肿瘤、结石引起胆道阻塞时采用外科手术或者ERCP治疗。
4.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应用光照治疗,光疗可使胆红素化学结构发生改变易溶于水,由肾脏排出。
04
黄疸患者日常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用一些营养价值高的牛奶、蛋、果汁等食品。若是特殊病毒性肝炎如戊肝造成的黄疸,还应对患者的餐具及用具进行消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同时还需忌口:忌酒、忌不洁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忌食马铃薯、豆瓣等易致胀气的食物,忌食糯米、大枣、荔枝等黏糯滋腻之物,忌食螃蟹、蚌肉、香蕉、苦瓜等生冷性凉食物。
如若发现自己出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确定原发疾病后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疗,避免延误诊治。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介绍
贾方圆
徐州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简介: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自2013年至今从事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临床工作。
擅长: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病的诊治,如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诊胰腺炎、胆囊炎、肝硬化、炎症性肠病等。掌握胃肠镜操作及胃肠道息肉切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