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大会址”日记|明天,去听馆长讲《共产党宣言》那些事儿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大家都知道。可是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明天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
这个日子和一大会址纪念馆有什么关系?
有。这一天,不但一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员全员上岗,上午九点半,馆长还将亲自为参观者讲解《共产党宣言》那些事。
5月4日,来自江苏的大一学生林杰参观得尤为仔细。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学校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赛,为了更好地背下那些看起来“枯燥”的知识点,他早上六点从学校出发来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希望能帮助理解和消化。
其中有一道题,看似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常常容易混淆:
马克思主义具有_______的理论品质。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持续稳定
有意思的是,说起这道选择题的答案,中共一大会址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告诉参观者,展厅中最显眼的位置,静静地陈列着两本《共产党宣言》,封面一红一蓝,印着马克思像。泛黄的书页上,留有岁月的痕迹。它的对面,是一间简陋的柴房(场景还原),向每一位观众讲述着“真理的味道”。
而《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解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那种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
换句话说,要想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不可能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久弥坚。马克思主义必将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C.与时俱进”。
一大会址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杨宇介绍,说到《共产党宣言》,有很多故事。这本书是如何被翻译成中文的?它的翻译者是谁?它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在哪里、在何时出版发行的?它的封面为何有红、蓝两种版本?
……
5月5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以“致敬马克思”为主题,由馆长、专家和全馆讲解员一起,结合纪念馆馆藏珍贵文物,为观众专题讲述《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故事,以纪念伟人诞辰。
下午的“专家讲述”时刻,专家将从理论角度为观众作进一步的解读。同时,在平日整点定时讲解的基础上,当天增加了7场定时讲解,讲解的主题全部围绕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参观者,当天讲解全都不接受团队预约。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