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心,绿茶提取物会引起这类人群的肝损伤

2022-12-12 16: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转网 转化医学网

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Lily

导读:长期摄取高剂量绿茶提取物(GTE)被证明可以抵御诸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风险,但GTE也可能在少数人群中造成肝损伤。

绿茶被用于药用在东南亚地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绿茶已展现出减缓诸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慢性疾病风险的潜力。绿茶提取物(GTE)是从绿茶叶片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其成分主要包括茶多酚(儿茶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并被认为是绿茶促进健康的主要驱动力。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绿茶提取物(GTE)能有效抑制化学或物理致癌因素所诱发的一系列恶性肿瘤。例如,两项来自日本的研究及对这两项研究的Meta分析提示,在乳腺癌确诊前,绿茶饮用量高与早期乳腺癌复发风险降低相关。然而,也有研究显示,绿茶提取物中最有效的活性成分——表没食子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高剂量下可能具有肝毒性。

肝毒性或化学诱导的肝损伤(来自药物、补充剂、草药等)影响着全球约 5000 万人,并增加了长期肝脏并发症的风险,例如肝细胞癌、肝硬化和丙型肝炎。根据药物性肝损伤网络(The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Network,涉及美国八个医疗中心)数据,2004 年至2018 年期间,DILIN确诊肝损伤的1,414名患者中,有70名患者被怀疑暴露于绿茶提取物(GTE),另有40例直接归因于GTE消费。出于对GTE相关肝损伤风险的考虑,食品安全机构——例如欧洲食品安全局——建议将GTE消费限制在每天800毫克EGCG以内。

明尼苏达绿茶试验

01

为了探究高剂量EGCG在多大程度上会对特定个体造成肝毒性,来自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一项先前研究(明尼苏达绿茶试验,Minnesota Green Tea Trial)的基础上,探索了长期补充高剂量绿茶提取物(GTE)对绝经后妇女肝损伤生物标志物变化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具有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型变异和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4(UGT1A4)基因型变异的绝经后女性有着更明显的肝损伤早期迹象。

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膳食补充剂杂志》(Journal of Dietary Supplements)。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9390211.2022.2128501

明尼苏达绿茶试验(MGTT)是一项大型(N = 1,075)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参与试验的为50-70岁、具有高乳腺X线摄影密度的绝经后妇女。定期饮用绿茶(每周超过一杯)、已有肝脏并发症、在过去5年内有癌症病史、有乳房植入物或有吸烟史等的潜在受试者被排除在外。共有1,075名符合标准的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服用GTE胶囊(843±44毫克/天的EGCG)或麦芽糖糊精-纤维素安慰剂胶囊12个月(于第3、6、9和12个月采集数据)。每天早餐和晚餐服用两次两粒胶囊,每天总共四粒胶囊。

用于确定最终样本的参与者流程图:

平均而言,在摄取绿茶补充剂(GTE)九个月后,在具有高风险UGT1A4基因型的受试者体内,研究团队观测到表明肝脏压力的酶增加了近80%;而在具有低风险基因型的受试者体内,相同的酶增加了约30%。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罗格斯大学健康专业学院营养科学助理教授Hamed Samavat表示:“我们距离能够预测谁可以安全地服用高剂量绿茶提取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指出,肝毒性的风险只与高水平的绿茶补充剂有关,而不是喝绿茶甚至服用较低剂量的绿茶提取物。“这种基因型的变异并不能完全解释研究参与者之间肝酶的变化。完整的解释可能包括许多不同的遗传变异,可能还包括许多非遗传因素。

研究意义

02

尽管绿茶已被证明有望作为许多慢性健康状况的辅助疗法,但对肝毒性的担忧可能会扼杀绿茶提取物(GTE)广泛的临床采用。到目前为止,对食用GTE补充剂后影响肝损伤风险的遗传因素的调查很少; 并且出于谨慎考虑,已经有一揽子建议将EGCG的摄入量限制在<800毫克/天。然而,文献表明,只有一小部分人因高剂量EGCG而出现肝损伤,并且许多人可以毫无问题地耐受。虽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充分、准确地阐明使某些个体因高剂量GTE而面临更高肝损伤风险的因素,但此研究的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促进了围绕绿茶提取物(GTE)治疗用途的遗传知情方法的讨论。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12/221201123028.htm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9390211.2022.2128501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