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民乐为何在国外爆火?
原创 小印 印客美学
要说什么中国音乐在海外最出圈,民乐一定榜上有名。
中国小姐姐在巴黎街头弹古筝,外国人甚至直接躺下听。
国内相关视频的播放量也都是百万级别。
但要是在国内提到民乐,不少人第一印象就是“街头表演”,甚至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是学二胡或者唢呐的。
为什么对待民乐的态度差别这么大?
中国民乐在国外有多火?
如果你在 TikTok 上点开 #chinesemusic 的话题,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汉服小姐姐在国外街头演奏古筝吸引了很多路人驻足。
视频被分享之后,被世界各地的网友争相转发,感慨中国民族音乐原来这么好听。
虽然外国人对中国民乐认知不足,但这不妨碍他们的喜欢。
甚至国人不太熟悉的,也在 TikTok 上火遍了全球。
比如这个,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演奏方式和二胡大同小异,但其实是喇叭弦。
它的音色与造型一样,唢呐+二胡的结合体,奏既有二胡的舒缓,又有唢呐的铿锵,是歌仔戏的灵魂担当。
还有变圆了的琵琶——中阮。
音色圆润清脆,独奏好听,配乐也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外国人说这是中国版贝斯。
马头琴更是让外国人感叹,这是两根弦能奏出的乐章?
不少外国网友甚至开始主动学习,吹拉弹唱样样都尝试。
国内也是一样,但凡是关于外国人被民乐震惊到的视频,点赞都巨高。
#中国小姐姐街头弹古筝震惊外国人
#外国人听二胡飙泪
评论和弹幕都是一片红色自豪。
民乐让人感觉有点俗?
虽然民族音乐在网上声量庞大,现实中,国内不少人还是隐隐觉得民乐有点俗。
提起民乐,不少人觉得这是老一辈人的吹拉弹唱,是早些年民间艺人的街头表演。与时髦、国际化毫不沾边。
这在家长为孩子选择学乐器时尤为明显。
大部分都是钢琴、小提琴、大提琴、架子鼓等西洋乐器,很少有人学二胡、唢呐、葫芦丝。
国人为什么会给咱们自己的民乐戴上有色眼镜呢?
从音乐的角度来说,中国民乐的单一旋律确实让它听起来有点“俗”。
西方音乐层次丰富,他们会把不同种类的乐器分类,搭配演奏,形成复调。
之后又在这之上发展出和声,这就让西方音乐听起来比较立体,更容易让普通人接受。
即便听不懂,复杂的乐调也会让人不明觉厉。
而中国民乐一直以单旋律为主。
由于民族的内敛性以及对自然和意境的追求,中国古典民乐的产生大部分是为了独奏,缺少伴奏的厚重感。
再加上我们的乐器一直没发生多少变化,形式也少有变更,相比于西方就显得单薄和落后。
名字没起好,也导致民乐第一印象吃亏。
其实,民乐团原本的定义是「民族管弦乐团」,翻译成英文是 National Orchestra。
然而,「民乐团」这么个简称,直接把人们的印象带到 Folk Band 上了,这就搞得情况很尴尬。
而且,民乐现在参照西方的交响乐团编制,这与民族乐器的特点背道而驰,很容易出现不和谐音。
大部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倾向于独奏或小规模合奏,而现在在乐团中,传统唢呐和加键高音唢呐相当于小号,高胡、二胡、中胡共同分担小提琴、中提琴。
但唢呐的音色实在独特——
吹好不长脸,吹差怪丢人。
二胡和笛子合奏声音还好,但古筝和唢呐合奏呢?
而且,与民乐相关的元素,几乎都是接地气且偏乡土的。
首先就是演奏的人。
我们很少称民乐演奏家为乐手,而是叫他“民间艺人”。
他们要么是提着麻袋在路边拉着凄惨二胡的大爷,要么是穿着背心、欢快打鼓的壮小伙。
西方的交响乐团呢?
乐手西装笔挺,出现在高雅的音乐厅里。
民乐经常出现的演出环境也让它带上了“俗”的标签。
音乐流氓,唢呐为王,不是入土,就是拜堂。
二胡、唢呐常常被用在婚丧嫁娶,一旦这些乐器的音色出现,人们难免会联想到民间世俗场景,从而进一步加重大众对民乐的刻板印象。
历史原因也让民乐带上了“俗”的标签。
中国自古便有“礼乐治国”,在统治者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音乐普及到了所有人。
既然要普及,那就必然要通俗,让所有人都能听懂。
而西方的音乐一开始只属于贵族阶级,老百姓没有机会接触。
民间流行的世俗音乐被禁止,所有的音乐活动只能在教堂里进行。所以西方的古典音乐被认为高雅、庄严。
歪果仁真的奏不好中国民乐?
虽然经常能听到某某国外大师制作出了一首精品中国风音乐。
但你要让他演奏民乐,那就犯了难。
虽然中国民乐正在向西方交响乐编制靠拢,但西方人还真的就演奏不好中国民乐,其中不乏一些大师。
俄罗斯小提琴大师文格洛夫在演奏《梁祝》的时候就遭遇了一次大翻车。
曲还是那个曲,但怎么听怎么都觉得不对劲。
甚至还听出了一丝欢快。
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音乐确实非常难演奏,因为它和西方的音乐逻辑完全不一样。
西方古典乐重抽象和意境,他们的音乐捕捉的是感受而不是拟声,因此音乐节奏变化多,节拍、断句非常明确。
而中国音乐重具象,音乐内容以故事为主,旋律明确,结构单一简单,也不分乐章。
但恰恰就是这种单一的旋律让西方人很不适应。
因为他们找不到拍子,所以只能用数拍子的方式表达乐句,这种生断让他们在表达中国音乐时非常生硬。
而且,中国是音色音乐,西方是音高音乐。
中国音乐的记谱方式非常独特。
左边的复杂文字是减字谱,右边的简体字是工尺谱,这种一维的记谱方式无法像五线谱一样通过纵轴表现音高的位置。
这种传统的影响让中国音乐更讲究“腔韵”,也就是说在基本音调的前提下要做出一些变化以增加层次性。
所以我们的民乐器合奏时常常是同一音高不同音色的乐器演奏同一条主干旋律,而西方则完全相反。
这种差异就让他们的音乐表达带有“口音”。
但也正是这种不同,我们的民乐常常能震惊老外。
当我们还觉得民乐要么俗、要么凄凉的时候,很多民乐作品已经凭借极高的音乐价值,走向了国际,拿到了格兰美等国际音乐奖项。
民乐演奏家吴彤,就曾两次获得格莱美奖。
他用笙和唢呐,将民乐和摇滚乐开创性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将民乐玩出了花儿。
在去年的专辑中,他还用笙演奏了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巴赫的复调音乐非常难演奏,即便是用钢琴,十个手指头齐上也是很大的挑战,更别说用笙了。
相当于是用一张嘴的气息完成萨克斯和管风琴的组合。
还有吴蛮,将琵琶推广到了全世界。
不仅能与大提琴等西方乐器融合,还能与电子乐进行即兴演奏。
吴蛮把华阴老腔带到卡内基音乐厅
留法音乐家果敢凭借二胡演奏获得了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他还将二胡与爵士乐结合,和三位法国爵士音乐家组建乐队。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在推广民乐,很多节目也邀请了民乐手演奏。
乐器没有鄙视链,民乐也不是天生就俗。
毕竟,大俗即大雅。
作者:疏风
责编:丛夏
原标题:《中 国 民 乐 为 何 在 国 外 爆 火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