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懂就问!城市里为什么需要树?

2022-12-10 0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辰小山 上海辰山植物园

人类的文明与植物一直是相辅相成的,沙土之下的米索不达米亚文明今天已经隐入尘烟,而那座记载在尼尼微古城遗址浮雕上的空中花园则永恒的存在于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尼尼微古城遗址浮雕上的空中花园

古代的城市中植物都是私有的

古代东西方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树是私人的,花园是贵族的,城市的公共设施中不包含植物。旧时代的城市,没有公共绿化的概念。贵族或有钱人家会独立的打造出气势恢宏、奇珍郁郁的皇家园林或精致漂亮、咫尺万里的私家花园;普通人则会在庭前屋后稼桑植柳,兼顾生产与生活。城市道路旁的一棵大树可能成为路过行人歇脚的阴凉或是小商小贩临时的铺位,这种流量效应事实上会鼓励人们在房屋附近种植一些树木作为装饰。所以城市中的植物或者在私有的花园里,又或者在半私有的宅前屋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全图(部分)可以看到当时城市道路两旁是没有树木的,城市里的树木大多依附于附近的房舍。

近代城市开始出现了行道树

19世纪之前的伦敦、纽约等工业化城市,树木也是稀缺的资源。城市的主角是建筑,道路两旁的煤气灯杆是那个时代的标配。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恶劣的卫生条件使得疾病流行,直到人们发现树木对城市环境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降低温度、吸收粉尘、净化空气等方面。到19世纪中晚期树木、公园等绿化设施成为了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街景

上海最重要的树——悬铃木

同时代的上海,一个被迫开放的新兴城市,在城市建设的一开始,行道树和公园的建设就成为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最初的树木大多是从周边农村收购来的垂柳、枫杨等,后来则因为生长快、树冠大、成活率高而选择了悬铃木。悬铃木的选择一方面有尽管今天的悬铃木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利因素,特别是果序开裂后散布的毛屑会导致过敏,但占据上海行道树数量四分之一的悬铃木无疑成为了上海最重要的精神标志。

1945年上海苏州河畔街道两旁的树木已经初具规模

城市中的树,人们的精神家园

树木对于城市的功能似乎不仅仅是直观可以看到的生态功能,慢慢的和城市中的人一起成长起来的大树承载了更多人们的记忆。人老了就会觉得自己是一片树叶不管身处何处都想要叶落归根,无论漂泊在哪里总会怀念自己幼时经常在其荫蔽下嬉戏的那棵大树。

悬铃木承载了很多上海人的精神家园

城市里不应当只有高楼大厦,还应该有更多的绿色生命,大树之外的其他绿色植物也是城市生命力的扩充。各种层次的植物为生活在其中的小动物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所;五彩缤纷的花果和树叶给人们展示了生命的多彩;就算是砖缝里钻出来的一株杂草也将会灿烂的面对着城市的喧嚣。

1910年前后上海旧城墙和上面攀爬的植物

城市中的植物创造美好新自然

那么怎么能够让每一棵植物都好好地生活在城市里?这就需要园艺学家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给每一种植物都创造出合适的生活环境、规划好最佳的养护条件、设计出最完美的物种搭配,让所有的植物都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在城市中实现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城市新自然。

摄影:沈戚懿

(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购票预约入园)

(预约购票入园)

辰山植物园开放时间为8:00-17:00。

园区实行无接触式网络实名制预约购票模式入园。

入园须知

游客入园和游园期间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场所防疫规定,全程佩戴口罩,保持2米以上距离,不聚集、不扎堆,听从现场人员指引。进入厕所等区域配合场所码查验。

附 / 小贴士

上海辰山植物园「预约、入园流程」

门票信息

门票60元/张

半价优惠: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须本人凭学生证或有效证件购票于当日经专用通道检票入园。

8.5折优惠:60周岁(含60周岁)—64周岁老年人凭本人相关有效证件可享受。

免票:65周岁及以上老人、6周岁以下或1.3米身高以下儿童、离休干部、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烈士家属、残疾人、消防救援人员(在职、退休、残疾和消防救援院校学员)凭有效证件免票。

*详情请关注辰山官网或票务中心《购票须知》

来园交通

公共交通:

1、轨道交通9号线洞泾站换乘松江19路、96路至1号门;或可在佘山站换乘松江95路至1号门。

2、公交松江95路、松朱线可至2号门。

自驾车:

1、G60 沪昆高速公路松江新城出口沿嘉松公路向北至辰花路左转到达1号门,至沈砖公路左转到佘天昆公路左转到达2号门。

2、G50沪渝高速公路赵巷出口左转沿嘉松公路向南至辰花路右转到达1号门,至沈砖公路右转到佘天昆公路左转到达2号门。

(一、二号门以红圈标示)

原标题:《不懂就问!城市里为什么需要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