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向天空要空间”,探路“工业上楼”如何助力深圳不断完善制造业生态?

2022-12-10 11: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制造业强,则经济强。当前,深圳正不断增强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建设强大的制造能力、创造能力、要素保障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完善的生态系统,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建设制造强国展现深圳担当、作出深圳贡献。

“工业上楼”是一种让企业在高层楼房中进行工业生产的新型产业空间模式。深圳将以超常规的力度和速度推动“工业上楼”,全力推动“20+8”产业集群布局,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腾挪空间,提出:将按照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米,连续实施5年的进度,向社会提供“工业上楼”的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

通过探路“工业上楼”,如何为制造业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间保障,把制造业的根基扎得更牢、更稳?深圳卫视深视新闻《大家谈》栏目,本期邀请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园区经济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王钊分析解读。

Q:为何要全力推动“工业上楼”?它为深圳加大制造业空间供给力度提供了怎样的一种路径?

王钊:深圳推动“工业上楼”的直接原因是解决市场上有效、优质的产业空间供给不足问题。众所周知,深圳是一个空间禀赋比较受限制的地区,未来持续扩大土地供给增量的操作空间可能性不是太大。

因此,在存量上增加空间增量,“工业上楼”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从本质上说,“工业上楼”是对未来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要求的一种主动求变应对的过程,这也是深圳对新经济发展更加适应的一种新探索。

Q:您怎么看待深圳提出的“工业上楼”空间目标?为什么说定制化是“工业上楼”的关键?

王钊:首先,2000万平米的空间体量不是占地规模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建筑体量。我认为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的“工业上楼”空间是一个比较宏大的目标。

举个例子,福田CBD现有甲级写字楼有58座,总体量才500万平米左右,2000万平米就相当于每年要新增4个CBD建筑体量的规模,而且未来要持续5年,所以这个目标是非常宏大的。

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目标。因为这肯定是深圳在深入了解各区土地供应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未来在各区各部门的努力下,实现每年2000万平米的增量还是很有可能的。

厂房建设是一个固定资产的投资,这属于一个长期性的概念,对于未来要作调整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定制化是最关键的。

一方面,未来要强化企业需求方和建设供给方之间适配性的要求,就是建成后企业可以直接拿来用,不必进行过多的调整,以便降低后期投入成本。

另一方面,对建设方来说,要缩短建筑完成后市场化的过程,增加企业回笼资金的能力,保证未来企业建设或者“工业上楼”模式持续运营的能力。

Q:如何看待“工业上楼”在上下游企业集聚效应方面发挥的作用?

王钊:深圳以超常规的力度和速度推动“工业上楼”,未来将会产生几个效应。

一是产业集聚效应;未来必然会出现一个相同类型或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从而导致企业规模或者企业体量不断增大的过程。

二是对人才产生虹吸效应。比较优秀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以及制造人才在这个过程中都会产生集聚,从而吸引更多人才来到这里。

三是随着人才聚集,产生科技创新的产业公地效应。创新依附于制造业的每个环节,不同行业的制造业人才或者科研人才集聚会产生不同碰撞,促使创新效应逐渐体现,从制造业的创新上升至技术创新或者更大层面的知识创新,由此促进整个产业的再发展。

此外,“工业上楼”也将增强企业的根植性。企业有了自己的产业空间或产业生产基地后,会加强与本地各个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对这个地区产生更大的依赖性,引导更多它的上下游企业来进驻,在周围产生一个更长远的发展动力。

Q:“工业上楼”将如何为深圳“20+8”产业集群“筑巢”?

王钊:一直以来,深圳坚持制造业立市。“工业上楼”相关政策的出台,加上“20+8”产业集群系列配套政策,都会对未来工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在制造业的各个方面。

未来,深圳将会完善“工业上楼”相关政策,鼓励分批分产业在各个产业的进驻,这会促进深圳在制造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