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环境部:公众可通过水站二维码和APP监督水污染防治效果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2018-05-04 11:30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今后,公众打开手机不仅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空气质量状况,大江大河甚至公众身边的水域水质状况也将一目了然。

5月3日,生态环境部监测司环境质量监测处处长肖建军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建设不仅要有实体建设,还要有文化建设。各地在抓紧建设水站的同时,要强化水站的公共服务功能,让水站建设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让水站能够成为公众了解生态环境监测的科普教育和宣传的平台。

肖建军说,环境部监测司正在组织开发水站APP应用,以后公众通过扫描水站二维码和下载水站APP应用,就可以随时了解全国各地的水质实时监测结果、历史数据和变化趋势等信息,并通过留言窗口反馈建议和意见,“这样便于公众参与和监督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的成效。”

水站标志牌效果图

水站是监测地表水水质现状,及时预警潜在环境风险的重要基础。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要求,2016年以来,环境部(原环保部)启动了大气、水环境监测事权上收工作。2017年10月份,环境部完成了地表水事权上收工作,2018年启动了2050个水站建设工作,这2050个水站分布在大江大河以及饮用水源地等有代表性的水域,是我国开展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基础数据来源,环境部要求7月底前2050个地表水自动监测站须联网运行。

“在水站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环境监测要贴近公众,让公众了解监测,所以就有了启动水站文化建设的主要想法。”肖建军说,日前,环境部出台了《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文化建设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着力将水站打造成生态环境监测知识的传播平台,生态环境科普的宣传基地,生态环境文化的交流窗口,公众参与和监督的重要媒介。

《方案》要求,在保证水站水质监测功能,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的基础上,注重统一规范和地方特色相结合,静态展示和互动交流相结合,专业信息和科普文化相结合,水质数据与百姓生活相结合,立足各地实际,推进水站文化建设。《方案》统一了水站标志标识,规范了水站内部展示,同时,鼓励地方结合本地实际,综合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等因素自主创新,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既相对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水站设计精品。

澎湃新闻注意到,《方案》多次提及公众参与,肖建军说,“虽然我们一直在不断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但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形式单一、获取生态环境保护信息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

水站简介牌参考效果,右上角设二维码便于公众获取更多信息

为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他表示,正在建设的2050个水站都设有二维码信息,公众只需要用手机扫描水站二维码,就能获取水站各项信息,如:水站简介、水质信息、考核目标、监测指标解析、仪器原理及工艺、运行方式及流程等;还能在手机上查看水站建设历程影像资料,了解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知识。

肖建军说,《方案》还明确,位于市区、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人口流动性较大地区的水站,通过设立参观区域、开辟科普文化专栏,在室外悬挂电子屏幕实时发布水质和科普信息,承担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功能,把水站打造为本地区的“科普小站”;鼓励有条件的水站作为对公众开放的环境监测设施,有序向公众开放,引导公众走进监测,了解监测,信任监测;定期组织生态环境宣传活动,宣传生态保护理念,传播生态文明思想,把水站打造为本地区的环境宣传教育基地。

“在人流密度大的地方我们强调要把水站着力打造成科普的小站,这个水站不仅用来检测水质,还要承担科普宣传的功能,比如水质检测结果有一项指标叫COD,但是公众可能对COD没有什么概念,我们希望结合水站把晦涩的环境术语解释成便于公众接受的一些科普知识,另外我们希望水站能在室外悬挂电子屏幕,向公众实时显示水质的监测信息。具备条件的水站能够把水站打造成能够向公众开放的环境监测设施,引导公众走进监测、了解监测、相信监测,了解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肖建军说。

    责任编辑:刘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