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残障,让艺术分外美丽
第四届中英无障碍艺术论坛于12月3日国际残障人士日这天下午2点开幕,该论坛由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北京身身不息文化交流中心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联合举办。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联结与行动”,以包括主题演讲与圆桌讨论两部分召集了活跃于中英两国的身心障碍表演艺术家、身心障碍社群、文化艺术机构的代表,分享大家在无障碍艺术联结与行动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参与主题演讲的嘉宾有英国格雷埃剧团(Graeae Theatre Company)艺术总监珍妮·希莉(Jenny Sealey)、英国残障音乐家克里斯·哈尔平(Kris Halpin)、聋人视觉艺术家胡晓姝、独立表演艺术制作人策划人傅琳、戏剧导演陈然。参与圆桌讨论的嘉宾有残障社群代表赵红程(大程子好妹妹)、彭玉娇,及上海YOUNG剧场节目部主管茅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卜卫。
作为共创伙伴,少数派说视频号对本届中英无障碍艺术论坛进行了同步直播,一起观看直播的小伙伴们都踊跃参与了直播互动,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
残障的我们是如何连接艺术、创造艺术,破除偏见的?来看大家对艺术论坛直播内容的感受吧。
▼
邓超界: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位分享嘉宾胡晓姝,她给我最深的印象,第一点,是她通过手语表达的形象,让我都有点分不清她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了,但实际上她是一个中国人。
她在中国上学,然后在奥地利读艺术大学,毕业之后加入一些艺术剧团,进行参与、创作、表演,还参与了一些手语翻译,给音乐做现场的翻译,这一点我是觉得最酷的,因为我在短视频上也看到过一些现场版的演唱会,然后演唱者旁边就站着一位手语翻译老师,她和演唱者热情澎湃的演唱,特别特别的震撼。
她打动我的第二点是,她特别特别的活跃、自由和奔放。我觉得人能够这么热情、自由和奔放,在我来看的话,好难做到哈,她竟然做到了,所以说我很羡慕她。
上面的两点,是我从她身上今天学习到的。所以后面我会去多参加一些艺术方面的活动,去拓宽自己的兴趣,能够通过艺术,让自己体验不同的感觉,也能像她那样,活得精彩和自由奔放。
图为胡晓姝(Xiaoshu Alice Hu)为电视音乐节目作同步国际手语表演者。
对于第二位分享嘉宾珍妮·希莉(Jenny Sealey),我全程听了她的分享。
然后我觉得她是作为一个很有力的组织者,去把一个盛大的活动去进行组织策划,还去呈现给大家,我很佩服这样的人,因为我最欠缺的能力就是组织能力。
所以我觉得我们无障碍艺术方面或者其他无障碍环境方面,如果想有更大的进步,真的非常需要这种很有能力的人去进行推动,因为我们个体的力量真的是太小了,而那种有组织能力的人能够发动大家,把大家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去把事情给做成做好。
下面,我再简单说一下我对第三位分享嘉宾陈然老师的一点感受。我参加过她的活动,所以我对她是最了解的。
图为戏剧导演陈然。
她不仅做戏剧,还有自己的网站,还有自己的团队去进行一些戏剧的创作,我觉得她活得很有个性,然后进行一些商业活动啊……
我觉得商业活动也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如果想要更大的发展,确实是需要一些商业活动的参与的。
所以说,他们戏剧创作的背后,其实也是需要一些资金支持,然后才能够进行下去的,所以他们需要去申请资金支持,然后去拉赞助,然后才能够去做身心障碍者方面的创作,所以我很支持他们的工作。
其实我也很愿意参与他们的活动,成为他们活动中的一分子,然后如果后面我自己能更有力量的话,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为陈然导演的戏剧《我所在的地方》剧照,图中20名参演者正在播放他们手机中的“上海之声”。
下面和大家说一下我今天最大的疑惑:我在观看整个论坛的分享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分享人是女性,包括活动的发起,还有分享。我纳闷的是男性都去哪里了,男性难道没有无障碍的需求吗?
池建霖:
我是来自贵州的池建霖,热爱音乐和绘画,今天观看完了直播,觉得大家都好厉害,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克里斯的手套演奏,实在是太炫酷了,用一副神奇的手套,可以演奏出如此美妙又神奇的音乐。
我想嘉宾在这么熟练的表演的背后,肯定经过了无数次的研究和试炼,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过程必定是艰辛的,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正是因为这些磨炼,让我成为更好的我,我也要像今天直播中的大家一样,成为闪闪发光的人。
凉城无爱:
观看了节目之后,我的感受就是,一定要自信,阳光坚强地面对生活。
“没有我们的参与,请不要做有关我们的决定”,真的很喜欢这句话,其实我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很喜欢这种现场交流的方式。
在两年前加入了少数派,让我看到群里面有很多的小伙伴都在努力上进地前行,为生活而努力着,让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加入少数派,能够与大家交流,节目中还强调了无障碍的便捷和重要性,我觉得无障碍改善的越完善,我们的出行就会没有阻挡我们的绊脚石,我们的出行就会完美无瑕。
云朵儿:
我觉得今天的活动真的很精彩,也有被那位克里斯老师迷到,因为他戴手套的样子又帅又酷。
图为音乐人兼技术咖克里斯·哈尔平(Kris Halpin)和他那非常神奇的手套。他的手套可以演奏出音乐。
(摄影:Josefa Torres
图片来源:Kris Halpin个人官网)
在整个过程中,我最喜欢这句话:“没有我们的参与,不要做关于我们的决定”。希望我们残障人士可以多多的发声,让别人看到自己最真实的自己。
还有“一个无障碍的社会环境,终究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这句话我也很喜欢,它强调了无障碍的重要性,只有无障碍好了,我们才能安心出门,实现多姿多彩的生活。
雷雷:
我是自闭症儿童康复老师,自身与艺术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只是因为对残障人士的生活比较关注,所以参加了这次艺术论坛。
对我来说,这是很新颖的一次体验,让我对无障碍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基于生命平等的视角,以艺术的形式,弥合对立,重建连接。
小初:
医疗项目满足了许多残障人的需求,世界各地很多人对这话题极为关注。以至于出现一届又一届的话题讨论。
第二位嘉宾珍妮·希莉(Jenny Sealey)谈到包容性就业和提升意识 ,还谈到创新方式在残障间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标签彰显着与众不同,创新在推动无障碍发展的作用,团结互作、经验协调是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时代很多人都得凝聚成一股力量,坚持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两把空椅子:
我是一名孤独症谱系人士,得到确诊的时间也很晚,我对艺术论坛印象最深的是那位听障女士说自己努力去学习唇语,让自己“看起来没有障碍”。
还有她提到的许多影视剧塑造的障碍人士形象其实跟群体本身相去甚远,这个也非常的重要,因为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很多神经多样性人士是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困难、该寻求怎样的支持。
我做过几年的艺术培训,也是在确诊了解ASD/ADHD相关之后回看,才意识到其实遇见过的同学、同事、学生有好几位是有相似的特征与困难的,现在看到国内有好几位谱系人士在做自倡导,我自己也在计划做相关的创作,希望能够唤起社会对这类看不见的障碍的关注。
社会模式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话,大意是与其去质疑“这个人是不是自闭症定义什么样才是自闭症,不如去问你有什么样的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白日梦蓝:
我刚毕业不久,毕业论文写的是人权法方向,浅析残疾人的社会融入,我也是对残障人士的生活比较关注,对直播中的对残障的定义从医学模式到社会模式的转变有很深的感悟,我觉得这些是需要向所有人普及的常识,因为很多人其实是没有这个意识,也很少去思考的。
最后分享今天在B站上看到的一句话:希望在同一片蓝天下,与你相遇。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渐渐从虚无缥缈的圣殿走出,来到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每个平凡人身边,滋养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诸多色彩……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残障者的生命因艺术而闪亮,残障文化也给艺术带来了很多火花,这种相辅相成需要我们残障者去挖掘、继承和创造。
所以我们要不断行动,不断被看见,告诉世界,因为有我们的参与,艺术才分外美丽。
原标题:《残障,让艺术分外美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