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河南村民守川军墓74年,川军英烈后人将赴当地支教

杨力、宋潇/封面新闻
2018-05-03 18:25
直击现场 >
字号

封面新闻5月3日消息,74年前,一支川军部队奉命在河南新安阻击日军。战火硝烟里,团长彭仕复率部奋勇杀敌时,不幸中弹殉国。

后来,这位川军团长被历史铭记,家人收到民政部门颁发的烈士证书。但70多年来,一直有个历史谜团困扰着彭家,以及众多的川人:彭仕复的坟,究竟埋在了哪儿?

5月2日,成都人民公园内,彭仕复后人一家、多位川军将士之后,以及从河南赶来的抗战史研究者,一同圆桌而坐。一年前,在河南热心志愿者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彭仕复和不少川军战士的埋骨地,并讲述了当地村民数十年来守护川军墓的感人故事。

为了感谢河南当地村民,从事数十年教育工作的彭仕复后人决定启程赴当地进行义务支教,以此感谢当地热心人不断寻找和守护川人墓大义行为。

本文图片均来自封面新闻

守墓

地方县志留下记录,当地村民守墓74年

5月2日,河南抗战史研究者孙保旭在成都人民公园,与多位四川将士后人见面,并一同向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致敬。

“抗战期间,四川与河南结下战火中的友谊。”他说,川军在河南一同抵抗日军侵略,不少人长眠在这片土地,“当地村民为感恩川军,便世代守护他们的埋骨地。”

2002年,他从1989年版的《新安县志》中,发现一段有关川军团长彭仕复阻击日军阵亡的消息,“但县志上只有几句话,没说出他的埋葬点。”为了帮助彭家乃至众多川人解开谜团,他花了15年寻找。

今年4月4日,他走访至新安与宜阳一代时,从南李村镇马沟村上河80多岁村民马存良处查到彭仕复消息。马老说,他小时候见过村人埋葬川军,“父亲和兄长也参与了,牺牲者中有个长官身上有带血照片,照片背面写着‘上校团长彭仕复’。”

“这张照片家人一直保留着。”马存良说,但后来因搬家缘故,照片遗失。但这70多年来,马沟村村民大多都知道这里葬了抗日川军,也自发保护着这片墓地。

彭杰洲夫妇

峥嵘

曾为川军猛将,掩护数十万友军撤退

出生于成都蒲江的彭仕复,因作战勇猛,深得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信任,也是其麾下猛将之一。

1937年9月,彭仕复便随李家钰出川抗战,奔赴山西、河南等地参与反攻太原、中条山战役等多场战斗。1944年5月,日军包抄河南新安境内的中国军队。5月12日,李家钰命彭仕复所属532团,尽快占据新安铁门附近山地,以此掩护友军由北向南穿越陇海铁路撤离。

“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川军抗战史研究者何允中说,若当时的彭仕复率兵撤退,保命不成问题,但为了大量友军的安全撤退,“他选择坚守,是拼尽一兵一卒的坚守。”

同年5月14日,彭仕复和战友被日军包围,遭到飞机、重炮密集轰炸。“他履行了军人职责。”何允中说,彭仕复率仅存士兵与日军冲杀,最终壮烈殉国。

1988年,彭仕复被民政部追认为抗日革命烈士。“父亲牺牲时,我才15岁。”彭杰洲说,这些年来家族中都想寻找他的埋骨地点,但都一直无果。

赴约

感恩当地村民,英烈后人赴当地支教

“很感谢孙老师,以及新安当地村民。”当天,在人民公园一茶馆内,彭仕复之子彭杰洲夫妇再次与孙保旭相见。2017年夏天,在孙保旭和当地村民带领下,彭杰洲第一次见到父亲彭仕复的埋骨点,泪目、祭拜。当天,彭杰洲整理好衣容、头发后,拿起亲手写的祭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说,70多年后,“儿子终于找到您了。”

“也是那时候,得知当地村民守墓的大义。”在河南时,彭杰洲的妻子李晓珍,便于丈夫商量打算通过支教的方式来感谢当地村民。

“我从事幼教工作50年了,现在是深圳一家知名幼儿园的园长。”由于在幼儿教育方面深有经验和体会,李晓珍一家已与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一家村镇幼儿园取得联系,计划在5月7日启程,暂定前往支教一个月左右,“把这些年的经验分享给当地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为当地教育事业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原题为《河南村民守川军墓74年 川军英烈后人将赴当地支教》)

    责任编辑:文聪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