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纬31°①|董秀江这十年:从怕回映秀到想回映秀

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王万春 王鑫
2018-05-04 14:14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编者按】

汶川,北川,绵竹,都江堰......

穿越北纬31°的这些城镇与村庄,2008年5月12日,承受了最为沉重的关注与哀伤。

十年生死两茫茫。2018年3月下旬起,澎湃新闻沿着北纬31°那些触动心弦的地名行走,寻访一个个家庭的故事。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度尽劫波再回望,为不负逝者,更为不负生者。

赵永刚时常半夜接到母亲董秀江的电话,母亲在电话说:又梦到他们了。

“他们”,是董秀江失去的三位亲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董秀江8岁的女儿在映秀小学遇难。失去女儿后,就女儿的事是谁的责任、是否要再生一个孩子、小儿子如何教育等问题,董秀江和丈夫陷入了无穷无尽的争吵之中,无奈之下,丈夫带小儿子搬到山上居住。不幸再次降临,2013年7月10日凌晨,一场泥石流席卷而下,董秀江又失去了丈夫和小儿子。

“是他(指丈夫)错了,还是我错了?”遭遇双重打击,董秀江陷入巨大的矛盾和纠结之中,她觉得亏欠女儿太多,时常梦到满山寻儿的情景。她怕回到映秀,“回去,到处是他们的影子”。

为避免触景生情,她把映秀的房子出租了10年,回到都江堰和大儿子一起生活,一年中,除了拜祭、红白喜事等,绝不回去。去年,她独自一人到四川乐山做月嫂,每月挣2000多元,迈出了新生活的第一步。赵永刚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直到现在,母亲都没放下这事,她离家打工也是为了逃避。

董秀江曾想自杀,但她现在想明白了,要好好活下去。她希望自力更生,不给他人添负担,想赚钱去外地看看,并憧憬着以后回到映秀,像多数映秀人一样开个小客栈。

失女后的互相埋怨

目前,董秀江独自一人在乐山打工。3月27日,回忆女儿、前夫和小儿子遇难的情景时,董秀江多次落泪。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3月27日,在四川乐山市区临近岷江的一栋高档小区门口,董秀江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到了。

身高1.5米左右的董秀江是一位普通中年妇女,一对黑眼圈尤其显眼。在乐山,没有人知道董秀江的过去,她跟聘请她当月嫂的雇主都只说自己是“都江堰人”。

讲述过去时,董秀江开始显得心情沉重,说到伤心处,更是忍不住流眼泪。小区来往的人不时停步聆听,她也毫不在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

1967年出生的董秀江是都江堰人,1988年非婚生下大儿子赵永刚。男友嗜赌、脾气差、不赚钱,家人劝早点分,董秀江放弃了这段感情,后和小她一岁的映秀人吴泽兵结婚。

2000年,董秀江的女儿吴兴茂出生,4年后又迎来了小儿子吴兴稞。在地震发生前,董秀江一家住在映秀镇上,靠贩卖岷江的沙子为生。经过几年勤劳打拼,2003年,董秀江和丈夫吴泽兵花10万元盖了两层楼房。

眼见生活越来越好,不幸却突然降临。

2008年5月12日14时许,汶川特大地震爆发,位于震中的映秀镇几乎被夷为平地,建设年代较早的映秀小学整体坍塌,400多名学生中逾半遇难,其中就包括董秀江的8岁女儿吴兴茂。

女儿遇难后,董秀江和丈夫吴泽兵陷入相互埋怨之中。

吴泽兵怪董秀江当天没有带女儿看病:地震发生当日早上,女儿吴兴茂跟董秀江说头晕,让董秀江带她去医院;董秀江见女儿没怎么发烧,身体无大碍,考虑到沙厂很忙,就跟女儿说,等忙完了,明天带她去医院。

董秀江说,女儿说看病时,她和吴泽兵都在场,事后他们都认为,这个错误决定丢了女儿的命,“一辈子都内疚这事”。

董秀江指责吴泽兵没有先救女儿:地震发生后,董秀江和吴泽兵都被困山上,吴泽兵翻山下来赶到映秀小学,看到映秀小学附近亲哥家的房子塌了,亲哥当场遇难,一个十几岁的侄女被压,吴泽兵用手把侄女从废墟中刨出来,救出侄女后他满手是血,接近虚脱,只得喊人把侄女背到避难所;第二天,女儿吴兴茂的遗体被找到了,董秀江看到女儿没什么伤,头顶有一个像小苹果大小的淤青大包,抱在怀里感觉女儿还会呼气,董秀江认为,如果早点救出女儿,或许还有救。

董秀江说,吴泽兵和亲哥一家关系不佳,从不来往,地震发生后,丈夫没有先救女儿,反而先救侄女,这让当时的她很难理解,曾多次指责他。

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晚上,在帐篷里,夫妻俩又为女儿的事吵了起来。董秀江表示,当时,丈夫把她一个人扔在帐篷出去了,“他不管我,管他的家族去了”。气愤之下,董秀江回了都江堰,去找由外公外婆照顾的小儿子。

董秀江与丈夫分别和女儿、小儿子的合影,她想把两张照片合成一张4人都在的合影。

争吵引发的二次悲剧

突如其来的地震和女儿的遇难,让董秀江和丈夫吴泽兵陷入互相指责和频繁争吵之中,始终无法走出地震的心理创伤。

一周后,董秀江带小儿子回到映秀。由于婚后户口一直留在娘家,董秀江没有分到房,一家三口挤在18平方米的板房里,“就一间房,很挤”,丈夫挤兑她:“你没房,是蹭我房”。董秀江很生气,说她是有结婚证的。

“失去女儿后,他性格变了,喜欢喝酒,一喝酒就发疯,骂我打我。”董秀江说,丈夫没读什么书,没什么文化,但“是个好人”,非常仗义,地震后救了很多人,也为他的家族做了很多事,“他对所有人都好,唯独对我不好,说话很伤人”。

董秀江认为,没了女儿,丈夫压抑,但没处发泄,只能朝她发泄。当时的董秀江理解不了丈夫,还处于“争吵都想吵赢”的状态,认为“女人会依赖男人,你这样对我,我理解不了”。那段时间,董秀江听到有人在背后说她已经疯了。

董秀江表示,她和丈夫最大矛盾在于:要不要再生一个?

女儿遇难后,丈夫多次跟董秀江说,想再生一个,想再生一个女儿。然而,董秀江考虑他们年纪都大了,经济压力也大,只想把小儿子培养好,便一口回绝,一直没有松口。

在小儿子的教育上,夫妻俩也有重大分歧。董秀江读过初中,她希望小儿子能多读点书,能够上大学,甚至读研,但没多少文化的吴泽兵却认为,读书没什么用,纵容小儿子玩耍,干涉她辅导小儿子读书,导致小儿子只听爸爸的话,不听妈妈的。

住上统一建设的新房后,董秀江想利用房子做点小生意,丈夫吴泽兵却不同意,他想去山上养羊。2012年,吴泽兵在山上搭了个简易的房子,投入数万元养羊,最多时养了七八十只羊。

在无尽的争吵中,2013年年初,董秀江和吴泽兵离婚了。董秀江说,她什么都不要,只要小儿子,但吴泽兵把小儿子带到山上居住。董秀江的一位邻居表示,董秀江爱唠叨,吴泽兵性格直,加上爱喝一点酒,两人时常吵起来,最后,吴泽兵搬到山上去了。

这位邻居称,经常听到他们夫妻说离婚,但其实他们一直都生活在一起。

2013年7月6日,下山拿期末考试成绩单的小儿子吴兴稞在董秀江这里吃的早餐。见儿子有皮肤病,董秀江打算带他去看病。随后下山的吴泽兵回家自己动手煮了一份早餐,吃完就带小儿子回山上,连成绩单都没有拿。董秀江回忆,吴泽兵当时问她为什么离婚了还不走,她说舍不得小儿子。当天,她还上山给他们送了一些米、油、肉、菜等。

董秀江在山上住了三晚,7月9日的下午,因为没打火机她没做饭,吴泽兵又为此和她发生了口角。董秀江想带小儿子下山被吴泽兵阻拦。当晚天下暴雨,独自下山回家的董秀江做了一个梦,梦见吴泽兵和小儿子回家看她。

第二天一早,董秀江就得知前一晚山上发生了泥石流,她想上山,但路断了,水有膝盖深。这段上山路,放在平时也要走一两个小时。

两天后,历经千辛万苦,董秀江一个人终于爬上山,却发现山上“羊、房子、人都没了,什么都没了,平了”,她想会不会是他们躲起来了,于是一边哭一边喊,哭了两个多小时,在土里发现了吴泽兵的腰。

董秀江想把父子俩挖出来,没有成功。“就算挖出来了也背不下山”,董秀江说,那时,她觉得没什么都没了,不想活了,耳边却回响起姐姐刚刚在电话说的话:“不管什么都没了,你都要下山回来,我们马上(从都江堰)就到(映秀)。”

下山后,董秀江想跳进洪水翻滚的岷江,被一名外地路人拦了下来,对方劝她想开点,还塞了她200元钱,让她给逝去的亲人烧点纸钱。

“智慧地活着”

第二天,在亲人的帮助下,董秀江请了40多人上山,把吴泽兵和小儿子挖出就地安葬。当天,其他人没允许董秀江上山。根据当地风俗,坟要三年才能动,三年后,董秀江在山腰买了一块地,把父子两人的坟迁到山腰。

接连失去三位亲人,映秀成为了董秀江的伤心地,“哪里都有他们的影子”。她回了都江堰,把映秀的房子租了出去,一租就是十年。在都江堰,董秀江和大儿子赵永刚生活在一起,帮大儿子照顾小孩。

在赵永刚还小的时候,每年寒暑假,他都会来映秀和母亲一起生活。董秀江说,在大是大非上,吴泽兵做得比她好,对她的大儿子很好,大儿子也很懂事,地震发生后,大儿子徒步从都江堰来映秀找他们,脚全是泡。

“活着没有意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董秀江情绪低落。怕她想不开,大儿子天天守着她。

“是他(指吴泽兵)错了,还是我错了?”“这也许是他们的命。”董秀江懊悔没有带女儿看病,还会时常做满山疯狂找小儿子的梦。

“放下不,还会想起。”董秀江会忍不住地想,假如前夫、女儿和小儿子都活着,现在生活会完全不一样。

董秀江说等她临终前会写一个纸条,上面就写:“如果下辈子变成女人,只有自己有能力了,才能结婚生子”。她说,“不能全部压在男人身上”。

她认为自己这点做得不好,说完,又哭了。

2017年10月,董秀江独自来到乐山,经过培训拿证,她找到了一份月嫂的工作。董秀江说,她喜欢小孩,和雇主一家相处很好,这种工作赚钱的日子让她觉得踏实、平静。

董秀江在心底盘算着,趁还能动,赚点钱,不给他人添负担,存钱去外地看看。她把自己的微信名取为“智慧的活着”,并憧憬着等五年后映秀的房子租期到了,回到映秀生活,开个小客栈。

2013年7月,前夫和小儿子在泥石流中遇难,董秀江将位于映秀的房子出租10年,离开了她的伤心地。

地震发生后,香港理工大学曾开展四川5.12灾后重建学校社会工作项目,映秀小学有设立社工站。2011年,大学毕业不久的许传蕾受聘该项目来到映秀小学。许传蕾说,她第一次见到董秀江是在学校,董秀江每天来接小儿子;此后多年,她一直跟踪关注董秀江一家,现在仍和董秀江保持联系。

许传蕾表示,地震后,虽然房、路很快修好了,但家的建设、心理修复等是长期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董秀江和吴泽兵都需要时间面对,“应对创伤要经过多个阶段,否认或者自责是其中的阶段”。

“董大姐在我眼里是个很不一般的女性,面对一次次的失去,以及这些失去带来的心理创伤,她都能走过来,是靠着很大的生命力量。”许传蕾说。

4月5日,清明,映秀下起小雨。董秀江请了两天假,前一晚从乐山赶到都江堰大儿子赵永刚家。这天一早,她带着大儿子和孙子来到映秀,前来拜祭过世的亲人。

4月5日一早,董秀江和大儿子及孙子来到映秀,给前夫和小儿子上坟。她交待吴泽兵,“把两个娃带好,要让他们在阴间读好书”。

前夫和小儿子的坟已迁至山腰上,董秀江带来了两棵小树苗,一棵栀子花树,一棵楠木,把它们载在墓地两旁。她说两种树不落叶,有万古长青的意思。

在烧纸钱时,董秀江又想起了过去那些事,感叹小儿子是“那么聪明的娃”,自责当初不应该和吴泽兵那般吵,“天天吵,真的错了”。带着哭腔,她似和他理论过去的对错,“你就是不听我的话,就不下山”;也似在和他聊家常,交待说,“把两个娃带好,要让他们在阴间读好书”。看到董秀江哭了,她5岁多孙子也在一旁哭了起来。

拜祭完吴泽兵和小儿子后,董秀江来到公墓,这里埋着所有映秀小学遇难学生,刻着他们的名字及出生年月。由于雨水冲刷,刻着的名字已辨认不清,董秀江用纸巾轻轻擦拭了女儿的名字。

董秀江蹲在地上掩面哭起来,“她是清明节出生的,今天她就18岁了……”

    责任编辑:徐其勇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