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线上读书会|“康德时刻”与多哈世界杯
“文化史”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从“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之争说起
时间:12月9日(周五)14:00-16:00
地点:腾讯会议(ID:493798584)
主讲人:张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1923年胡适和梁启超应清华学校学生之邀,拟出了“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胡适“书目”因一意贯彻其“整理国故”和“做成一部中国文化史”的理念却不能被清华学生、梁启超及受众接受,争议背后反映的则是对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尝试及不同认知。
《红楼梦》传播与接受的价值取向
时间:12月9日(周五)14:30-16:30
地点:腾讯会议(ID:49627084705)、哔哩哔哩(房间号:22537583)
主讲人:王平(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红学论坛,本期邀请山东大学文学院王平教授主讲《红楼梦》的传播和接受的价值取向。王平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了《聊斋创作心理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兰陵笑笑生与金瓶梅》《明清小说传播研究》《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讲演录》《中国古代小说序跋研究》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作为现代性复魅的审美的神圣性和审美救赎
时间:12月9日(周五)18:00-20:00
地点:腾讯会议(ID:39384036495、53546351466)、哔哩哔哩(房间号:22391891)
主讲人:牛宏宝(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最早从“祛魅”(disenchantment)的维度把握现代性。但马克思、齐美尔等开展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家却发现在启蒙之后的世俗化——祛魅——的世界中,存在着诸如“商品拜物教”、“物品景观化”等新的“魔法”(enchantment)形式。后来在瓦尔特·本雅明的观察下,在艺术作品的“灵韵”(aura)消逝的同时,有一种电影演员的“商业复魅”来弥补“灵韵”的消逝。从这个角度看,在现代性进程中不仅仅存在“祛魅”,还存在着一种“商业复魅”来弥补这种“祛魅”带来的问题。但现代性的“复魅”(reenchantment)仅仅存在于商业领域吗?霍克海默的断言,“自从艺术变得自律以来,艺术就一直保留着从宗教升华出来的乌托邦因素”,给了我们思考这一问题的视野和线索。我们尝试以审美的神圣性和审美救赎的审美主义(aestheticism)纳入到现代性“复魅”的脉络中来进行思考,这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审美现代性的思考,也可以深化对现代性的批判。
作为“方法”的小说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释读
时间:12月9日(周五)18:00
地点:腾讯会议(ID:298537535)
主讲人:鲍国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座以鲁迅的学术经典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为讨论对象。该书改变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局面,在学术史领域开疆拓土,引领学术风尚。鲁迅彷徨于学院内外的独特立场,又使该书的价值,不限于史料的翔实可靠和观点的确凿不移,具有穿越学院派学术的“方法”意义。以该书为中心的鲁迅小说史研究,呈现出中国学术的现代品格。
那改变明天的已为今天所改变——百年中国留学史漫谈
时间:12月9日(周五)19:00
地点:天一文化讲坛微信视频号
嘉宾:唐小兵(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蓓(纪录片导演)
十年前,他是初次出国的博士生,十年后,他是踏足哈佛燕京学社的访问学者。相隔十年,行走两地,历史学者唐小兵以细致的观察、独到的眼光和思辨的话语,在北美的人文世界里,留下了自己或深或浅的踪迹。12月9日晚,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唐小兵,纪录片《西南联大》《九零后》导演徐蓓,将做客天一文化讲坛直播间,他们用学人的眼光,带我们踏上一趟访学文化之旅。
以“附近”为方法:实践与反思
时间:12月9日(周五)19:00
地点:腾讯会议(ID:874561201)
主讲人: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附近”是每个人身边日常生活的场所,又是社会群体生互动和交集的情感空间,蕴含着人们各种交往、交流的网络纽带,并在意义层面形成人和人之间的联结。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容易重复性地陷入日复一日的轨迹里,过着一种熟悉的生活,而忽略掉以“附近”为方法的可能性。以“附近”为日常生活的基础点,分析日常生活异化现象,挖掘日常生活的价值,提升日常生活的意义,创造日常生活的合理形态,从而抓住“消失的附近”,看到身边每一个具象的人,构建出更加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世界。
《资治通鉴》里的“通”与“识”
时间:12月9日(周五)19:00-20:30
地点:微赞·中华书局的直播间
嘉宾:张国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宋晨希(媒体人)、蒋德明(读者)
本次讲座,中华书局上海聚珍邀请《〈资治通鉴〉通识》作者、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国刚,资深媒体人宋晨希,及读者嘉宾蒋德明,一起谈《〈资治通鉴〉通识》及书前书后的故事。
“东亚海域历史上的人与物”学术工作坊
时间:12月10日(周六)9:00、12月11日(周日)9:00
地点:腾讯会议(ID:159806148、493276436)
嘉宾:高晞(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康昊(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特聘副教授)、尹敏志(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博士后)等
近年来,“东亚海域史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它为我们考察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历史提供了新视野、激活了新资料、解锁了新课题。对东亚海域的关注,源自于全球史的视角,它帮助我们打破传统史学“中心-边缘”的观念,提醒我们向文化交流和互动投注更多的目光,进而深化我们对当今世界文明多元格局的理解。对东亚海域历史的研究,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本次工作坊将主题聚焦于人与物,是希望借助创造历史的主体和最具存在感的物质这两大要素传递最直观的历史信息,经由考察人与物的互动展现二者交织而成的历史图景。
“新时期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发展研究”学术研讨会
时间:12月10日(周六)9:00-17:30
地点:腾讯会议(ID:315655890,密码:202212)
嘉宾:顾红亮(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泳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土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等
民间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讲好中国故事、文化走出去的时代使命呼唤下,在新文科建设的号角声中,民间文学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如何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是值得学科同仁共同探讨的话题。为此,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将于2022年12月10日召开“新时期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发展研究”学术研讨会。届时,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高校民间文学界专家教授将围绕民间文学学术史、学科发展和学术新问题展开多方位的对话与交流,以共商学科发展大计。
“康德时刻”与多哈世界杯——从“中国二十世纪”的开放性重看“八十年代”
时间:12月10日(周六)10:00
地点:腾讯会议(ID:917477551)
主讲人:张旭东(美国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东亚学系教授)
本次讲座强调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大视角来看是一种概念建构,从小视角来看则需要围绕史料勾勒其具体面貌。李泽厚的“回到康德”,强调的是人的尊严、思想的自由、道德行为乃至审美判断上的一系列可能性,而今天我们尚未走出这个思想的边界。八十年代的理想具有非政治化、非历史化的色彩,被视为一种普遍价值或“中国文化本位”;从上半场的朦胧诗与伤痕文学,到下半场的寻根派与先锋派,八十年代展现出叙事性的分歧表述。
布朗肖的合作:从右翼青年到青年法国
时间:12月10日(周六)10:00
地点:ZOOM会议(ID:82611559752)
嘉宾:理查德·沃林(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历史与比较文学系特聘教授、思想史家)、王嘉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讲座探讨布朗肖在1930年代的政治新闻写作和他在1940年代转向文学的“不可能”,或“零度写作”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对理解“法国理论”的发展至关重要。
圣诞美食与节日盛宴
时间:12月10日(周六)10:00-11:00
地点:ZOOM会议
主讲人:保罗·弗里德曼(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Chester D. Tripp讲席教授)
围绕传统节日中“吃”的民俗,中国可以从春节的饺子和年糕,聊到正月十五的元宵,再到粽子、月饼、春饼、腊八粥。同样地,对于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说,某些食物与特定的节日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只不过并不像中国这样固定。比如,即将到来的圣诞节便是享用美食盛宴的时节,然而大餐的种类却十分多样。许多圣诞节食物源自古老的传统,也就是说,它们是根据历史记忆制作的食物,而非挪用人们在其他特定场合上享用的佳肴。在年末节日氛围渐浓之际,欢迎聆听耶鲁大学历史学Chester D· Tripp讲席教授Paul Freedman分享圣诞节食物和节日盛宴的历史。
文明的交界面:生态与族群的历史反思
时间:12月10日(周六)14:00-16:30、12月11日(周日)9:00-16:30
地点:ZOOM会议(ID:85732347645、85920792749、81214347705)
嘉宾: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卫荣(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汲喆(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昝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等
在西方思想史上,“文明”一词曾以单数形式出现,指不同于蒙昧与野蛮的文化状态,预示着人类史上不可逆转的思想进步。然而,在对文明的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观察中,学者们发现文明元素往往是超越疆界的,是在不同文明间流动和相互借用,成为不同社会间关系的共同产物。其结果是使历史的样貌复杂多样、变动不居,通过相互交融而得以自身再造。因此,直面文明的多元性和复合性现象,不仅将拓展我们的历史纵深,也将带给我们直面不确定性未来的勇气。文明的核心特征是跨越各种边界,无论是自然-地理的边界,还是更短时段形成的政治、语言和族群边界,某种程度上,跨越边界的能动力才是观察文明流传的最佳视角之一。而在最深的意义上,文明是不是构成了彼此的边界,文明的传播最难以突破的是,是否是文明的复合本身带来的新边界?比起19世纪的文明VS.野蛮和二战之后的文明冲突话语,也许文明之间的关系才是今天我们直面的关键问题,套用韦伯的术语,“世界文明”是不是可能?这是我们将本次论坛放在文明交界面的一个初衷。
共饮星辰——星空保护科普直播
时间:12月10日(周六)18:00
地点:上海天文馆微信视频号
嘉宾:刘博洋(天体物理学博士)、戴建峰(星空摄影师)、王晓菲(上海天文馆科学老师)、郭菲(照明设计师)
人类诞生之初,就有仰望星空的本能,同一片夜空下,星辰指引着万物的方向。星空是人类好奇心与探索精神的起点,守护星空也是守护人类对宇宙的敬畏之心与自然万物的联结。暗夜星空不仅与光学天文、星空摄影息息相关,也与生态保护、城市节能休戚与共。
现代经济的起源:一种文化演化的解释
时间:12月10日(周六)19:00-21:00
地点:苇草智酷微信视频号、风直播等
嘉宾:刘业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冯兴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罗必良(华南农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王俊秀(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北京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
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增长是具有进化意义的全球奇迹,这种增长包括斯密式增长和熊彼特式增长,此二者尤其是后者主要是大量 “有用知识”利用的结果,而有用知识的发明利用则有其独特文化原因。究其根源,是早期现代欧洲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增长的文化”,这种“增长的文化”表现为前后叠加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等几大文化事件,正是经历过文化的深刻变迁,为此后科学技术进步和爆炸性的发明创造奠定了基础。是文化使工业革命中的技术爆炸成为可能。12月10日,苇草智酷“新经济思想漫谈”系列讲座第二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刘业进教授以“现代经济的起源:一种文化演化的解释”为题发表演讲。
为何/如何翻译社会理论
时间:12月10日(周六)19:00-21:00
地点:腾讯会议(ID:905559527,密码:1210)、哔哩哔哩·社会学理论大缸
嘉宾: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李宗义(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
在华语界,翻译工作是做社会理论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一个环节。不管对于教学还是研究来说,中译本都不仅是从一个语言到另一个语言,也涉及到脉络的转化、知识的创新,还关乎出版机制的考虑与思想传播的力量。因此,在现行的学术评鉴制度下,虽然翻译成果往往不容易划入学术发表,但却仍然吸引诸多学者学生投入这一事业。同样不应忽略的是:翻译不仅是成果,也是过程。可能从读者的角度,却不容易打开翻译的“黑箱子”。因此,来自译者的第一手经验与思考,在此变得格外重要:为什么要翻译社会理论作品?如何翻译社会理论作品?
神秘之中的漫游者:阅读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纪念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诞辰102周年
时间:12月10日(周六)19:00-21:00
地点: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视频号
嘉宾:闵雪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葡萄牙语专业副教授)、张悦然(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形容李斯佩克朵是二十世纪最神秘的作家之一。12月10日是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诞辰102周年,我们邀请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的译者、研究者闵雪飞和作家张悦然、作家译者btr一起品评她的神秘的作品与人生。
费奈隆《特勒马科斯纪》的仿效与翻转
时间:12月10日(周六)19:00
地点:腾讯会议(ID:963362772,密码:202012)
主讲人:吴雅凌(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特勒马科斯纪》成书于1694年至1696年间,系法国康布雷大主教费奈隆为法兰西小太子撰写的十八卷散文体小说,通过续写荷马《奥德赛》第四卷,讲述奥德修斯之子特勒马科斯在乔装的雅典娜引领下游历四方。费奈隆有意“在神话叙事中添加适合一位生来肩负治国使命的王子的基本教诲”,其笔下的各国风貌不同程度地影射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兰西处境。《特勒马科斯纪》本系未来君王的准备之书,如何在随后两个多世纪里成为法国年轻人的教育指南,成为“既有用又有趣的大众读物”?这部十八十九世纪的“畅销书”又如何在今天成为“过时”的书?如果说费奈隆的文学成就在今天显得过时,那么费奈隆的思想问题在何种程度上与我们今天的问题可能相通?通过梳理费奈隆对古典诗教传统的仿效与翻转,以及小说修辞中的重复、沉默与自相矛盾等笔法,我们尝试共同思考上述问题。
卢曼早期法律思想的理论和方法——纪念卢曼《法社会学》出版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北航德国研究中心2022年年会
时间:12月11日(周日)14:00-18:00
地点:哔哩哔哩(房间号:26490561)
嘉宾:高鸿钧(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季卫东(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纪海龙(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李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等
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1927-1998),德国继韦伯之后最富原创性的社会理论大师,社会系统论旗帜性人物,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法社会学》是卢曼前期作品中的代表作,是对其前期法律社会理论研究的系统总结。今年是《法社会学》出版五十周年,因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理与法史研究中心策划主办了此次“卢曼早期法律思想的理论和方法——纪念卢曼《法社会学》出版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北航德国研究中心2022年年会”。
民族主义与全球现代性危机
时间:12月12日(周一)10:00-12:00
地点:ZOOM会议(ID:89788082726,密码:677288)
主讲人:杜赞奇(美国杜克大学Oscar Wang东亚史讲席教授)
无论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民族主义都是现代世界所有危机的核心,并反受其乱。作为世界上所有治理模式基础权威的来源,我们对解决这些接踵而来的危机负有义务。主讲人认为,国家形态是“认知引擎”,驱动着全球循环、有益的启蒙运动理想,即征服自然和持续增长,维持着失控的技术圈。21世纪我们已经目睹的一连串危机——金融、经济、流行病和气候——在很大程度上都植根于这个技术圈。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找到摆脱这些模式的方法,以确保一个可持续的地球。主讲人研究了社会运动的空间和逆流,这些运动试图发展一种后启蒙时代的、俗世的、而非全球性的宇宙论。
我心何处?——重温孟子“恻隐之心”
时间:12月13日(周二)15:00
地点:腾讯会议(ID:475568275)
主讲人:石井刚(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教授)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人一直认为人的精神(mind)由大脑控制。Mind一词日语译为“心”,汉语亦然,皆来自于汉字文化的古老传统,也就是我们的伟大祖先长期认为“心”由心脏来统辖。这不仅与西方传统有异,也有悖于现代科学的常识。但最近的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大脑也并不一定是精神的唯一主宰,实际上,人的一切精神活动无法由大脑来独自完成。这种说法虽然不可能马上就支持我们回到东方立场,力主心在精神作用上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可以借由最近的科学研究另眼看待我们古老智慧。在本报告中,我们将重访孟子“恻隐之心”,回顾一下古代哲人如何叙述“心”,进而一起思考东方哲学能为今天的我们给予什么样的启发。
“世运”与“世变”:晚清士人对“世界”认知的转变
时间:12月13日(周二)19:00
地点:腾讯会议(ID:148197567)
主讲人:章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文史研究院院长)
近代中国以“变”著称,然所谓“变”,实际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展现的是“近代世界的诞生”带来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兴起的描绘,博兰尼揭示的导致19世纪西方文明崩溃的“巨变”,同样在昭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只是,历史的差异及不同的处境,导致各国所依托的“思想资源”,需要解决的难题,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大异其趣。晚清各方人士审视“世变”凭借的资源,最初主要援据过去思考“世运”的经验,随后才接受来自外部世界的种种资源。影响所及,中国历史的演进被纳入“普遍历史”的架构中;对于未来的期许,也不再纠缠于“三代”,而是努力将中国置于世界的“历史潮流”中。从“天下”到“万国”,从“万国”到“世界”,不仅表明晚清士人逐渐接受近代世界的构成乃“国家”对“国家”,还意味着“文明”“教化”成为论断中外古今之准则。这一系列认知的转变,皆凸显晚清士人如何“厘清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道教诸神的日常
时间:12月13日(周二)21:00
地点:ZOOM会议(ID:82640880346)
主讲人:柏夷(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监教授)
受两位法国学者Giulia Sissa和Marcel Detienne的The Daily Life of the Greek Gods一书的启发,两三年前柏夷开始从这个新角度来考虑六朝道教的神灵故事。神灵不存在,它们完全是人类的想象投射。正因为如此,它们操纵人类行为拥有极大的能量。古希腊的神灵控制其都市、引起战争、判断人间关系等大事。中古道教的神灵则不然,虽然它们是汉朝神仙思想的演变,但不像它们自由自在的祖先,能无忧无虑地逍遥于天地间;也不像古希腊神灵能控制人类大事。道教的神灵被描写为或高级或普通的官员,连那些以《诗经》的名句“王事靡盬”抱怨其命运的小神官也须服从。它们所服务的目标也不是自我的权威,是大众的利益。道教的人神关系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自然、技术与航道——海洋视域下上海港发展的再分析(1870s-1930s)
时间:12月14日(周三)14:00
地点:腾讯会议(ID:610523057)
主讲人:刘炳涛(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讲座将通过海洋视域,以航道为切入点,围绕天文台、灯塔、挖泥船等技术,探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技术变革对上海港发展的影响,试图为近代上海港的发展提供另外一种思路和解释。
魔鬼与碧海之间:成为沙文主义者或持不同政见者的作者——以评价战争时期的俄罗斯文学为例
时间:12月14日(周三)16:00
地点:ZOOM会议(ID:82558299094)
主讲人:马丁·弗莱泽(比较文学学者、德国哥廷根大学斯拉夫语系系主任及人文学院副院长)
俄罗斯当前的政治发展在欧洲的文化界引发了矛盾的反应。面对这个分歧,我们需要研究俄罗斯作家及其文学文本:这些作家是支持自14世纪以来莫斯科的帝国主义思想,因而应当被排除于世界文学之外,还是实际与这种政治意识形态相对立,因此属于“世界文学共和国”?本场讲座重点探讨这种研究范式为何容易误入歧途。我们必须区分作家对当前政治事件的反应和对历史的文学处理。
一位史学大师的学术自白——谈谈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
时间:12月14日(周三)18:00-20:00
地点:腾讯会议(ID:474461353)
主讲人:周文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严耕望先生是享誉国际的史学家,在中古政治制度史和中古历史地理的研究方面,成就卓著。他晚年出版的《治史三书》,总结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经验,评论20世纪中国史学,对历史研究、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参考价值。讲座在梳理严耕望先生学术人生的基础上,论述《治史三书》的内容和特点,评析他的学术风格及史学批评。
冯梦龙《山歌》(1610年)及其政治上的意义
时间:12月14日(周三)20:00-22:00
地点:ZOOM会议(ID:857184627,密码:536766)
主讲人:李蕾(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本次讲座探讨早期现代中国对非精英文学创作,尤其是民歌的兴趣,及这一行为本身的政治意义及其可能性。对非精英文学的兴趣是从对正统文学的各种批评引起的。讲者认为,对诸如冯梦龙的《山歌》(约1610年)等不同寻常形式的文献进行整理,不能仅仅归结为鉴赏、对不寻常事物的迷恋,甚至对经验知识本身的兴趣。这些兴趣标志着审美品味的转变,因为审美和道德被视为是互相建构的,担纲道德价值的所在和所指需要重新再思考。对民歌的研究和模仿,通过承认在这些不同的文学形式中实现其他道德的可能性,有效地将精英文学实践相对化,使一种新的平等成为可能——在这种平等中,非精英文学及其所体现和支持的非精英价值,可以被视为不同的和合法的,而非异常或庸俗的。
附:线下活动预告
上海|离散的人,寻着故事回家——诺奖作家古尔纳作品阅读会
时间:12月9日(周五)19:00-21:00
地点:浦东新区浦城路150号3楼融书房
嘉宾:陆泉枝(上海理工大学英语系教师)、汤惟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黄雅琴(法语文学编辑)
12月9日晚,译者陆泉枝、学者汤惟杰,以及古尔纳作品《赞美沉默》责编黄雅琴老师将在陆家嘴读书会与读者们一起分享他们眼中这位新晋诺奖作家古尔纳的文学世界,越过陌异的陈见,走进熟悉的世界。
上海|那些伟大的心灵——《不任性的灵魂》新书分享会
时间:12月10日(周六)14:00-16:00
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张新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定浩(文学评论家)、周嘉宁(作家)、李伟长(评论家、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
《不任性的灵魂》是张新颖教授关于外国文学的阅读随笔。从布罗茨基眼中的奥登、奥登眼中的歌德谈起,牵引出但丁、艾略特、卡佛、博尔赫斯、E.B.怀特等文学人物。同时它又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可持续充实、丰富与言说。它讲述了相遇的故事,有艾略特与几代中国人的相遇,有伯林与阿赫玛托娃的相遇,有歌德与自我的相遇;它讲述了如何重建生活的故事,摒弃种种理论潮流束缚,在大自然与具体细微中看到生活的诞生,保持对生活纯真的想象力;它还讲述了天才何以成为天才的故事,当歌德在“狂飙突进”带来的盛名与精神危机后决定去魏玛宫廷做公务员……如果文学不是“上升”的艺术,而是“下降”的艺术,那么,这些天才们,都在以不任性的方式返回,“下降”到辽阔的生活世界,在现实细事的交替与专注中,真正看见了世界。
上海|离散的人,寻着故事回家——阅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
时间:12月10日(周六)14: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互动区
嘉宾:胡桑(诗人、译者、学者)、方岩(《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宋佥(文学编辑、译者)
12月10日下午,诗人胡桑、古尔纳作品译者之一宋佥、评论家方岩,将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与读者们聊聊作家古尔纳和他的作品。
上海|明清时代的信仰世界——《晚明佛教考:从僧俗互动的视野展开》读书会
时间:12月10日(周六)14:00-16:00
地点: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0号复星艺术中心一层
嘉宾:王启元(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兴(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佛教在晚明社会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在本次云悦读读书会,我们将跟随《晚明佛教考:从僧俗互动的视野展开》的作者、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一起走进明清时代的信仰世界,还原晚明僧俗生活。
上海|在随机的生活中,时刻准备出发
时间:12月10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浦东新区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52楼朵云书院
嘉宾:大头马(作家)、毛利(作家)、老王子(小说家、诗人)、余静如(作家)
《东游西荡》是新锐作家大头马的非典型旅行文学作品,是一本游荡世界的私人笔记。12月10日下午,在朵云书院·旗舰店,我们邀请新锐作家大头马、作家毛利、小说家老王子和青年作家余静如,共同聊聊《东游西荡》的创作过程。
上海|斯克里亚宾的诗意秘境——《斯克里亚宾:思想者音乐家》新书分享会
时间:12月10日(周六)14:30-16:00
地点:黄浦区长乐路398号朵云书院·戏剧店
嘉宾:孙国忠(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顾超(播客主持人、乐评人)、余明锋(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斯克里亚宾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另类天才,是媲美肖邦的钢琴诗人,与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齐名的作曲家、先锋音乐家,也是神秘主义思想者,帕斯捷尔纳克等众多文学家的灵感源泉。12月10日下午,在朵云书院·戏剧店,我们邀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国忠、音乐媒体人顾超、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余明锋,共同聊聊斯克里亚宾这位有待深度解读的音乐家。
上海|古老智慧与现代医药学——《新药的故事3》新书分享会
时间:12月10日(周六)19:00-20:30
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17号思南书局三楼
嘉宾:梁贵柏(新药研发科学家)、张咏晴(医药公关及媒体人)
不论大病小病,我们一生都在与药物打交道;不论先进落后,人类走过的历史也是药物的历史。先民们流传下的古老智慧和朴素经验,滋养和启迪了现代医药学。12月10日晚,我们邀请新药研发科学家、“新药的故事”系列作者梁贵柏,资深医药公关及媒体人张咏晴,做客思南书局,围绕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带领读者了解先民的古老智慧和现代医药学的奇妙缘分,讲述人类与疾病斗争史上那些激动人心的故事。
上海|面对未来的召唤——第七届上海国际诗歌节诗歌朗诵会
时间:12月11日(周日)14: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1F阅剧场
嘉宾:欧阳江河(诗人)、胡桑(诗人、译者、学者)等
2022年12月,“面对未来的召唤”第七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将拉开序幕。12月11日,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图书馆共同主办的诗歌节分会场主题朗诵:“面对未来的召唤”诗歌朗诵会,将在新落成的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我们将邀请欧阳江河、胡桑、陈仓等著名诗人代表,上海朗诵艺术家赵静、巩晓亮领衔的中青年朗诵者同台演绎,给大家带来一场群星灿烂的诗意享受!
上海|戏梦人之梦——btr、云也退对谈贝托鲁奇《我的无限痴迷》
时间:12月11日(周日)14: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研讨室7-03
嘉宾:btr(作家、艺术评论人)、云也退(书评人、文学评论家)
《我的无限痴迷:贝托鲁奇电影随笔》汇集了意大利电影大师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从影四十余年中撰写的重要评论文章,字里行间充满回响和暗示。12月11日下午,我们邀请两位评论家btr、云也退对谈贝托鲁奇的这本电影随笔集。
上海|战争来了,诗人达维什正在喝咖啡
时间:12月11日(周日)19:00-21:00
地点:黄浦区绍兴路19号丙泡芙云书店
主讲人:云也退(书评人、文学评论家)
想象在1982年8月6日,以色列人的坦克和狙击手进入你所住的街区,而昨天这时候,你还在阳台喝咖啡。这样的假设发生在一位名叫马哈茂德·达维什的人身上,他是一位巴勒斯坦诗人。之后,他经常提到8月6日这个日子。12月11日晚,云也退将来到泡芙云书店,与大家分享他对于达维什诗歌的感受。在这次分享会中,云也退还将对照以色列诗人耶胡达·阿米亥的作品,讲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
深圳|布莱希特诗歌分享
时间:12月9日(周五)19:45
地点:南山区文昌南街12号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4栋1楼飞地书局
主讲人:黄灿然(诗人)
飞地读诗会第一场,将由诗人、翻译家黄灿然先生作为领读人,朗读和分享二十世纪伟大诗人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诗歌。
南京|簪缨世家:德意志贵族兴衰史
时间:12月10日(周六)19:00-20:30
地点:鼓楼区广州路173号先锋书店
嘉宾:陆大鹏(世界史研究者、译者)、王涛(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钦文(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德语文化学者)
相比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英国贵族,德意志贵族的头衔和等级另有怎样复杂的乾坤?不同历史时期德意志贵族的生存状态到底如何?他们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今天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还存在“贵族”吗?本场活动特邀人气青年作家、世界史研究者陆大鹏,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德国史研究专家王涛,南京大学德语系教师、德语文化学者钦文,带领读者朋友们一起走入德意志贵族的前世今生,回顾这一群体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
南京|我们时代的文学生活和批评家——《批评的返场》新书分享会
时间:12月11日(周日)15:00
地点:鼓楼区广州路173号先锋书店
嘉宾:毕飞宇(作家、南京大学教授)、但汉松(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何同彬(评论家)、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批评的返场》基于长时段文学史和大文学观的整体性,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勘探并重绘全景式的中国当代文学地图,是一部文学现场的原生档案。12月11日下午,《批评的返场》作者何平将携本书及其最新评论力作《行动者的写作》做客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和著名作家毕飞宇、南京大学教授但汉松、青年评论家何同彬一起畅谈我们时代的文学生活。
成都|巴蜀,中国石窟的另一种可能——《巴蜀石窟:藏在乡野的中华文明》新书分享会
时间:12月9日(周五)19:30-21:30
地点:锦江区中纱帽街8号远洋太古里M68-70号方所
嘉宾:袁蓉荪(摄影家)、肖峰(图书编辑)
《巴蜀石窟:藏在乡野的中华文明》汇集摄影家袁蓉荪先生历时十六载寻访集萃,娓娓道来巴蜀石窟那鲜为人知又源远流长的历史。12月9日晚,方所成都店,袁蓉荪先生将解读巴蜀石窟的悠久历史与独特价值,分享关于寻访拍摄的精彩点滴,并讲述质朴的乡村文管员守护石窟的感人故事。
成都|镜头里的巴蜀与石窟——《巴蜀石窟:藏在乡野的中华文明》新书分享会
时间:12月10日(周六)14:30-16:30
地点:武侯区府城大道中段88号九方购物中心1层文轩BOOKS
嘉宾:陈锦(摄影家)、王建军(摄影家)、袁蓉荪(摄影家)、肖峰(图书编辑)
巴蜀石窟有怎样的历史轶事与珍贵价值?如何更好地拍摄、呈现、介绍和保护这些藏身乡野的“遗珠”?旅行和摄影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去挖掘深藏在巴蜀乃至中华大地的丰富题材?摄影承载着怎样的文化使命?12月10日,袁蓉荪,以及陈锦、王建军这两位中国摄影最高奖项——金像奖的获得者,将共同围绕新出版的《巴蜀石窟:藏在乡野的中华文明》,从旅行、摄影与文化的角度出发,共话实地行走拍摄的创作经历与心得,讲述他们镜头里的巴蜀大地与石窟文明。
成都|历史学家与我们的世界——《人类的明天会怎样?:汤因比回思录》新书分享会
时间:12月11日(周日)14:30-16:30
地点:锦江区人民南路二段1号仁恒置地购物中心B馆茑屋书店2楼CAFE STAND
嘉宾:吕和应(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肖峰(图书编辑)
本次活动以《人类的明天会怎样?:汤因比回思录》出版为契机,跟随世界史学者吕和应老师的讲解,了解汤因比的生平、汤因比的思想财富、汤因比对21世纪的预言,在这位历史学家的关怀当中,关照我们的世界。
成都|汉语诗歌的美学原则
时间:12月11日(周日)15:00-17:00
地点:天府新区嘉州路168号麓坊中心A馆3栋2层新山書屋
主讲人:曹纪祖(作家)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歌无疑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审美境界,使一个人能感受得到灵魂深处的悸动。12月11日,作家曹纪祖来到现场,从诗歌出发,带我们领略诗歌中的美与生命。
武汉|年轻人,一起跳深渊布鲁斯——丝绒陨《遇见你,而后有悬崖》新书分享会
时间:12月10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江汉区江汉路61号上海三联书店·READWAY3楼艺文空间
嘉宾:丝绒陨(诗人)、阿麦(诗人)
这个周末,上海三联书店·READWAY(武汉店)联合本土出版品牌惊奇WonderBooks、华中师范大学摇篮文学社、山海咖啡,邀请诗人丝绒陨亲抵书店,与武汉的年轻人分享新诗集,共跳一曲深渊布鲁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