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果没有书 | 与“自恋型”母亲开展的自由争夺战

2022-12-08 16: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母爱可以用很多褒义的修饰词来形容,比如无私、圣洁、温馨的港湾等等,我们也会用「母慈子孝」来形容一家人和谐的氛围。但这种修饰,是否是绝对的呢?

今天的讲述者哈哈姐,出生在南方一个小村庄里,她自幼家境贫寒,父亲嗜赌,在她的记忆中,父亲基本没有承担太多养家的责任,所以母亲成为了家里的支柱。从哈哈姐记事开始,她的母亲事必躬亲,含辛茹苦,对一家人的照顾完全可以用尽心尽力来形容。在所有人看来,母亲都是非常无私且伟大的。

但是即使这样,哈哈姐从小就感觉,好像有哪些地方不对劲,在她的头上,似乎总有一块无形的天花板压抑着她,影响着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当时年少懵懂的哈哈姐并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直到她遇见了一本书。

樊登读书书友@哈哈姐的真实故事
我叫哈哈姐。74年出生的,今年已经48岁了,祖籍浙江千岛湖的,居住在上海20多年了。出生的时候是住在农村,然后我上面有个姐姐,比我大两岁,下面有个弟弟,比我小四岁。

我妈是特别勤劳的一个中国的传统农村妇女,很能吃苦。我记得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我妈到隔壁一个村去摘可以炸油的一种东西,我也叫不出什么名字。她每次都要比人家摘得多,人家摘一袋,她就要摘两大袋的那种,基本上有时候摘到天黑。包括家里养的猪,她都比人家要多养几头,然后人家都说,你怎么这么勤劳!在村里我妈是属于非常有知名度的,因为她本身也是属于那种外向活泼的人,长得也漂亮,而且生活上她对自己要求特别高。她全部重心都在孩子家庭身上。

她对我们三个都特别严格。最严格的应该是我弟弟,因为望子成龙嘛,我弟弟正在准备中考,但是又喜欢出去玩,然后我妈就把我弟弟拉到一座桥上,就像是要淹死他。我妈的意思是说我就要给你压力,你才考得好,我记得我弟弟当时是蛮求饶的意思,说妈妈我会好好考成绩的,反正就不要淹死他,就这样子。

我姐小时候,从小和她斗。然后我姐爱出去跟人家玩,因为从小我妈是打人的,我妈回来有时候她就会打我姐,我妈打得蛮狠的。在我姐身上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应该在肚子的时候就弄死你!那我姐从小就有阴影了,所以她们到现在关系都非常不好。

我母亲属于典型的这种,情绪很不容易控制的人,就是很容易情绪暴躁,然后控制欲也非常强。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已经快高考了,我看一个电视连续剧叫《八月桂花香》,最后几集了。我其实很明白高考的重要性,看完我也会很自觉地去学习。而且我本身一直也很自觉,这个习惯不需要让我父母操心,但我就拼死拼活努力成绩都是不好的那种人,我妈本来也知道的。我只是觉得这几集看完了我就心安,然后我妈就不让我看,火的不得了,她就拿我的头撞墙,拼命地往墙上撞。

我记得很清楚,她说:“你要看是吧,你看我就撞死你!你看我就撞死你!你看我就撞死你!”我妈怎么打我我是不动的,哭的死去活来,当时很恨很难过,但我就不记仇,睡了个晚上,第二天就好了,照样开开心心的该干嘛干嘛,妈前妈后的,叫得亲的不得了。

因为我觉得我妈也是确实挺苦的,她自己也动不动就说命苦,她喜欢说命苦,为了我们子女确实是呕心沥血了一辈子,付出了一辈子,所以我觉得我有义务有责任照顾我妈。

我姐不做事,喜欢在外面玩。家务事都是我来,我帮我爸爸洗衣服,帮我妈妈洗衣服,会烧饭,会做家务。我印象中我是没有抱怨的,首先我的衣服都是我妈给我姐买,我姐不穿的才给我穿,我没有怨言。然后吃的,我妈烧什么我吃什么,我听话,我妈说东我不西,我妈说南我就不北的。

解说:

在哈哈姐的成长环境中,小孩子因为顽皮而犯错,是会受到严重的情绪化责罚的,而哈哈姐从小就是家里那个最听话的,几乎不犯错的小孩,她一直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家庭关系。而姐姐和弟弟的顽皮,也让她很心疼母亲,哈哈姐知道,母亲确实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女人,所以自己有义务帮母亲分担这份辛苦。

但也正是哈哈姐这种习惯性的听话和顺从,让母亲对她寄予了厚望。随着哈哈姐慢慢长大,她感觉到了母亲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巨大压力,母亲开始不停地告诉哈哈姐,希望她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因为我从小懂事,母亲的希望越来越大,我就觉得我妈把这个她一生没有完成的愿望都希望发生在我身上。

一个是读书。大学选专业,她说学财务以后小姑娘好找工作,当时我是报的营销,第二个是法律,她说不行,一定要学这个专业。反正永远就一句话,你就是再反抗再怎么样,总归她是对的,她说了算。

那个时候我们家亏损,做生意已经亏损的很厉害了,一心一意想把你培养成凤,反正就是我妈对我的期待那是超乎想象的。

我是97年7月份毕业的,其实我是不喜欢老家的,我甚至从来都不太想回去,老家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任何资源,家里条件也不好。然后我妈让我考老家的税务局,那个时候正好要招一些对外考税务局的。我没考上,她也没办法了,我就再到汕头打工了。

大概一年不到的时间,我就到深圳了。在深圳我做销售,97年我姐到上海来了,98年跟我姐夫结婚了,我妈一直在上海,她很喜欢上海,她想呆在上海。

我妈说我年纪大了要谈恋爱了,做销售不稳定的。然后她就经常打电话。她说:“你一定要到上海来,首先你得找工作找老公。”语气很狠的,我妈本来就喜欢威胁的。然后她就是发狠话了,她说:“你不来上海就脱离母女关系。”

那当时肯定很伤心,我就说我在这里已经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了,然后业务也在做了,本身我就喜欢做销售的。

那个时候我在广东有一段有可能发展成恋爱的关系,我那个时候就觉得那个男的其实蛮有素养的,他一天给我写一份情书的。然后他其实蛮有文采的,但人长得丑,加上我妈也反对,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我99年2月份来上海,经人介绍,然后认识了我这个现在的老公。99年11月份的最后一天,上海天很冷,我们从七点钟还是七点半坐在茶室里聊到十一点半。当然我这个人是爱说话,他就听我说。第一面就是这么建立的感情,后面感情就比较顺其自然了。他的经济条件属于差的,但是他有个稳定的工作。我严格来说,我们姐妹三个从小就属于几乎是没有父爱的,那我老公属于那种体贴温柔型的,然后是关心人的。

当时我母亲的态度也是很满意我老公的,因为首先他们家房子不是那种上海的石库门房子,那种小便大便都是要倒的。那他们家有个独立的小公房,独立冲水马桶,虽然只有四十几个平方,至少有自己的房子。

后面发生的故事就不满意了。

2000年悉尼奥运会,然后我妈做钟点工照顾的那个婆婆,她儿子女儿都在澳大利亚,在悉尼,说要把我介绍到澳大利亚去,因为我长相也还可以,然后性格也很好,我妈就很心动了。

然后我妈就干涉我了,让我和我老公分手, 澳大利亚那家人好有钱,我出去了之后可以带我妈出去,我可以带着她去享福,这是原话。我有心动的。我说实话我也想,因为我妈毕竟做保姆做钟点工,要去五、六个家庭,你可以想象一下,上海那么冷的天,洗衣服都是用冷水,我也想通过这个经济条件改变命运的。

后来因为跟我老公谈恋爱也一年多时间了,然后感情也很深。虽然我妈反对,但是就说那个时候到了那个地步,其实是不想分手了,我也坚决地想嫁给我老公了。

她就说你自己要嫁的老公,以后你日子自己过好。

解说:

就这样,习惯听从母亲的哈哈姐,做出了人生当中第一个自己的选择,她终于脱离了母亲的控制,变成了自己小家庭的主人。但是也正是这个选择,让母亲认为她们错失了一个改变生活的机会,从此,她愈发的对哈哈姐的老公不满了。

其实在小家庭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哈哈姐还是觉得非常幸福的,她和老公两个人一起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活,虽然日子不是大富大贵,却也平静美好,他们还在2001年有了一个自己的女儿。

在女儿开始读小学的时候,哈哈姐在上海积累到了一定的人脉,准备自己创业,她也愈发忙碌了起来。这个时候,母亲提出,想要住到哈哈姐家中,帮助她照顾女儿。 和哈哈姐小时候一样,母亲这次依然鞠躬尽瘁,吃苦耐劳,不仅承担了买菜做饭的责任,还天天接送外孙女。

但也是从这之后,母亲的挑剔和控制欲,就像肆意生长的藤蔓,捅破了哈哈姐原本波澜不惊的生活。

逢年过节就是我姐我弟弟,到我们家来吃饭什么的菜都是我妈烧。然后厨房弄得一塌糊涂,比如说烧好一个菜端出去,我老公就会拿个擦布去擦。然后我带我妈进厨房,肯定是看得不舒服了,她觉得我这里还没做完呢。我妈就属于,做几个菜,就摊的一塌糊涂。我老公就觉得你烧一个就弄干净一点,就是说及时处理的那种,他们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然后我妈就跟我老公会吵架。

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带她去旅游。我一家三口加上我妈到青岛旅游,没有想到给姐姐买一包虾皮,跟我吵得天翻地覆,说我老公小气,其实不是没想到,就是很多事没有那么细腻,就把责任都推给我老公,就跟我老公吵。

因为她对我老公就是左看右看,反正就也不喜欢,就看不起我老公,一天到晚骂我老公小男人呀,因为我妈也是属于口无遮拦的,说话从来不顾场地的,在我们小区,在我们居委会都说我老公怎么不好,我女儿怎么不好。她就到处说,但我也没跟我妈去计较,甚至说去上海电视台要评个理,说:“我多苦,嫁了老公也不好,培养这么好的一个女儿,你看嫁给这样的上海老公,被她老公带坏了。”但是人家听下来他说,你女儿女婿不都挺好的吗?

然后就是因为经济为了钱产生矛盾了。

我姐本身学历低,工作也不好,所以我妈不要我姐的钱,我没有一句怨言。弟弟因为是男孩子,然后他再加上老婆,能力也差,又比较懒。我妈就觉得,是要弟弟的钱的,但是没有要我的要得多。她就觉得从小我对你希望最大,我多要你的是理所当然的,你也绝对不能反抗的。

记得有一次应该也是为了钱,她原来正常比如说1000,她非要2000。我压力也大,我赚多少钱我都是用在家里的开销,孩子要抚养,还有公司的人要开销要养,刚出来创业是最困难的时候。我当时觉得太高了我付不起,我就说我就说我给不出来,我妈说话也口不遮掩的,她说我是畜生,说我白眼狼,她就觉得你是我女儿,你是我身上掉下的肉,你是我培养的,你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她是一直这么说话的。

然后越吵越厉害,我就跟她说:“你到底是不是我亲妈,你真的口口声声为我好,是为我好吗?”

吵完,她就突然过来,抽了我一个耳光,好像是左脸。

她就说打死你,那个脸胀得通红,然后眼睛瞪得很大。她也懵掉了,她也知道自己不对了。我也伤心了,我就跑出去了,我就是觉得很委屈,就觉得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妈。

她从来没问过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付出了这么多,怎么永远得不到我妈的理解?

反正就觉得委屈这么多年都也习惯了,但这一点我很好,她打完之后,我一边哭,然后肚子饿了,吃点东西马上又好了。

解说:

在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她不仅试图得到这个小家庭的掌控权,还时不时就用粗暴的语言,讽刺、挖苦、埋怨哈哈姐和她的老公,这样一地鸡毛的生活逐渐让哈哈姐感到窒息,她感觉,和母亲的关系好像变成了一根让她疼痛不已,又无法拔除的「刺」,牢牢地扎在了她的心口。

而在哈哈姐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她知道好孩子是不应该违背父母意愿的,也不能恨妈妈。对于长辈,我们是需要做到的是尊重和顺从,如果做不到,在外人的眼里,自己就会被扣上「不孝」的帽子,所以这让她对自己又多了一份责备。

就在家里的矛盾一触即发的时候,哈哈姐在樊登讲书上,听到了《母爱的羁绊》这本书,作者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博士,是位临床心理学家,她总结了自己近30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了数百个真实案例和亲身经历,写出了母女之间那种相当复杂的羁绊关系,这里面有冲突,有矛盾,有曲折的情绪,有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还有隐藏的怨恨,这之中的情感完全不是一个“爱”字可以概括的。

读完这本书后,哈哈姐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她明白了扎在自己心口的那根刺是什么,那正是母亲有些扭曲的爱。而且哈哈姐知道了,不是只有她一个人有这样的困扰,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在很多子女的生活里,最大的爱来自母亲,而最大的伤害也来自母亲。

书中提到了一个关于「“自恋型”母亲」的关键概念,哈哈姐看完之后觉得,这就是自己的母亲。而哈哈姐也没想到,这么一本书,即将成为改变她们母女关系的关键。

从一五年,我印象中是三月份加入了樊登读书会,然后就听到了这个《母爱的羁绊》这本书,应该是读书会里的比较早期的书,现在我印象中应该有三百七八十本书了,然后每本书都有每本书的使命吧。

然后很多书反反复复听,但是这一本《母爱的羁绊》是影响对我最大的,

听到这本书,我就越听越觉得,我们这个家庭就有典型的“自恋性”母亲。就是这里面的情节、理论都是非常吻合,非常契合的。

比如说这个人群当中以她为焦点,然后以她为核心,她的思路你得听她的,你家里全部要围绕她转,都很典型。控制我姐,控制我,因为毕竟她一直对我们希望很大。

解说:

在书中,作者试图告诉我们,母爱并不是「无私」的代名词,所谓“自恋型”母亲,她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希望别人遵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并且通常缺少同情心,不愿了解或认同子女的感觉和需要,经常表现出傲慢、目中无人的行为或态度。其实剥去母爱的外衣,这类母亲也有自私的本性,无法为自己的儿女提供无条件的爱和情感支持。

这类母亲非常关心子女的生活,试图影响、控制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穿着打扮、行为言谈、大到重要的人生选择,她们的孩子几乎没有自我成长或发现自己天性的空间,在许多方面都成了母亲的附属物。

在剖析了「“自恋型”母亲」的特质之后,这本书还给哈哈姐提供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方法,让她可以试着主动改变现状。

首先,作者告诉哈哈姐,过去的一切并不只是她的错,当她觉得痛苦的时候,是有权利自私一点,提出反抗的。于是哈哈姐决定,为了自己小家庭做出一些尝试。

当时是我妈摔断了脚,做手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我老公又吵架了。我妈居然把我老公赶走赶出去。

因为这边是妈血浓于水对不对,我毕竟是她培养的。这边是老公,那以后要共度余生。

然后这个时候我出来表态了呀,我说:“老娘,这个是他家,我这里最多有一半,你怎么可以赶他走呢?你不可能不尊重我老公,因为我老公是这里的男主人。”

后来她就特别生气,但是我坚持了我的想法,我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了,我站在我老公的立场了,以前我没有的,以前我老公也很伤心很难过,他就觉得我永远就被我妈牵着鼻子走。

我是第一次,正儿八经跟我妈正面的冲突利害之后站在我老公的立场。

解说:

虽然这一次哈哈姐并没有得到母亲的理解,但是她总算是迈出了反抗的第一步。

在这本书中,除了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外,作者还主张让子女努力从心理上和物理上,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通过减少接触,把自己从围着母亲转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当然,大部分母亲是不接受这样做的,但我们需要用温和的方式,坚守并重申自己的底线,直到母亲弄明白为止。

《母爱的羁绊》里,我印象里最好的有一点就是说跟母亲产生距离,不要住在一个屋檐下,有一些小事不按照母亲的想法去做。

这么多年,我在外面上班做业务,我跟她说跑了哪些客户,我卖了多少东西,然后赚了多少钱,拿了多少提成,我都要跟我妈说的,外面吃了什么东西,就是我习惯性地向她说,那养成这个习惯了,一时半会也改不过来。现在不会了,我逼着自己慢慢在改变。

我就跟我妈说,我说尽量不要住在一起。比如说平时做客,住一个礼拜一个月或者多少时间都问题不大,我妈是不接受的,就为了这事也跟我吵,说我没良心,良心被狗吃了,反正怎么难听怎么说吧,说女儿白培养了。

我就根据书里的方法,首先坚持自己的原则,然后你有问题,不像以前不敢说,不敢表达。那现在比如说我有想法了,我可以直言不讳地跟我妈说,我要考虑到我的孩子跟我的家庭。

我说:“老娘,我受你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两个人在一起,就像刺猬一样,你刺我刺你,相互伤害得很厉害呀,对我女儿也不好,对我也不好。老娘,你觉得这样开心吗?”这个她听得懂。

后来一零、一五年之后没待多久,她找了个老头了,那个老头是非常喜欢我,他都看在眼里,非常欣赏我,说我很孝顺,只是我妈这蒙闭了眼睛看不到我的好,然后他就劝我妈回去。他说毕竟我成家了,我有自己的家,十几年了也是一直不开心。后来我妈也就回去了,金钱上我是一直在补贴的。

解说:

跟母亲分开住后,距离让哈哈姐和母亲的关系得到了缓和。在冷静下来以后,哈哈姐开始试图理解母亲,并且接受母亲的不完美,这也让她释怀了不少。

就像书里说的,即便是心怀好意的母亲也有可能做错事,不经意间伤害到一个无辜的孩子,而最有可能影响到母亲对待子女态度的,便是她的原生家庭,哈哈姐想到,她的母亲很可能也曾是个不被理解的孩子。

跟我母亲分开之后,我就觉得我心里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分开住这几年已经越来越觉得这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我掌控,我的人生完全我自己做主,而且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喜欢去做的事情,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还是交朋友,越来越好,状态也越来越好。母女之间相处这一块,我这个羁绊慢慢卸下了,这个就是人家说距离产生美的一个原因。

现在我就会越来越站在她的角度,因为要达成和解嘛。一旦分开,我更能想到她的好,更能想到她对我的付出,更觉得我妈越来越不容易。

我们是70后,50年代60年代的那样的父母,好像很普遍挺普遍的。我妈应该是受我外公的控制,因为我外婆跟我外公结婚,大概我妈3岁他们就离婚了。我外公那个时候是在农村杀猪的, 条件应该是不错的,但是没让我妈读书,因为我外公也没文化,我妈很想读书,所以她从年轻的时候就怨恨我外公。

然后我妈说,我外公就那个时候看着我爸爸,好像就是说长得还可以,然后又有个木匠活,就让我妈跟我爸在一起。时代的烙印是每一代都有的,外公那个年代对我妈的影响就是包办婚姻,这个现象是很普遍的,然后我妈当时说我爸也挺懒的,我妈意思说我外公就逼着他们在一起,我印象很深,她说:“都是你外公呀!不想跟你爸爸结婚的!”加上我爸爸确实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然后后来我越来越能理解她了,她也是个受害者。

因为今年上海疫情,封了两个月,我就突然特别想我妈,然后我就特别想去看我妈。我们三个就开着车回去看了我妈。我就陪她,我帮她做家务,打扫卫生,烧饭。首先她非常开心,在哪里都说我好,和以前相比很明显的就是我妈也改变了很多。她说话没有像以前那么说一定要怎么样,会问你你最近好不好啦,或者问跟我老公的关系好不好啦?然后就是那种笑容也更多了。

解说:

家长的行为模式会通过耳濡目染传给下一代。我们的父母,很多又来自一个遭受过多剥夺的时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内心里留下的隐而未察的创伤,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在孩子身上寻求补偿,于是扭曲的爱就这样,成为一种痛苦的遗产,代代相传。但是当我们有了这个自我觉察之后,我们会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只跟随着父母的行为模式。

在读了这本书后,哈哈姐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让女儿承受这种痛苦了,母爱的羁绊,应该从她这里结束。

《母爱的羁绊》这本书就是说,把爱无条件的给到孩子。因为我们的父母,等于说对待儿女是有条件的,那我对我女儿是完全无条件付出的。我几乎在没在我女儿身上言语上说我培养你,你以后要报答我。

有很多妈妈注重的可能是成绩漂亮,我是注重她的实际的心理需求。

就是比如说她读书,她都已经在上海能上个二本了,她说想去日本留学。 OK ,在我自身的经济条件能允许的前提下,我尊重你。这是你的路,你自己去学。

送我女儿出去,尤其在东京要花很多钱的,我经济上也有点捉襟见肘,但是我也在努力地拼命地在赚钱,然后培养她。

我几乎没有想我在我女儿身上付出这么多以后,让她来回报的,我女儿选这条路,我就希望她自己收获自己美好的人生。而且这条人生的路都是她自己想要去走的,是她要对她自己负责任的路,而不是妈妈给她选的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