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5年与“大体老师”面对面,向他致敬!
他的工作平凡却又苦累,无闻却又不可或缺。
不分昼夜、风雨无阻,他奔波省内各地联络无偿捐献,收集运回教学遗体标本800余具,为师生提供第一手的教学实验资源。
感恩生命教育、热心社会公益,他多次倡议关怀、慰问、资助捐遗困难家属,个人积极捐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他是周志强,一名耕耘在实验教学一线三十余载,与“大体老师”面对面的基础医学教学人。
坚守教书育人岗位
勤做传道授业的实验员
1988年2月,周志强入职我校,从此扎根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一线岗位。解剖学教学实验工作非常特殊,需要长期置身于高浓度福尔马林的气味中,更要克服心理压力以及外界甚至家人对这份工作的不理解与不认同。
在这样一个艰苦特殊的教学岗位上,周志强不怕脏苦累毒,兢兢业业,一干就是三十五年。
周志强(左一)为中学生作生命知识科普
解剖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课程之一,由于解剖学教学的艰苦与特殊,教师引进十分困难,教辅人员引进更是难上加难。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周志强和另外一名技术人员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各项教学任务和专业建设工作,他平均每年完成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和护理学三个专业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800多学时。
在2017年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期间,周志强不仅参与了人体科学陈列馆的维护和实验中心规章制度的完善,还负责接待专家对解剖实验中心现场考察,最终顺利通过现场评估并受到一致好评。
无惧岗位平凡苦累
甘做“大体老师”的搬运工
解剖教学的对象是遗体,人们尊称其为“大体老师”。作为解剖教学的教辅人员,接收、处理遗体供师生教学实验使用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接收遗体的时间没有规律,常在深夜或是节假日,且在遗体接收后,8小时内必须完成清洁、灌注等工序流程。
周志强(右九)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并慰问捐献者家属
作为学院遗体接收与处理的主要负责人,周志强常年在江苏省内各地寻找无偿捐献遗体的信息,一旦通过合法渠道获取到相关资源,他不分昼夜、风雨无阻搬运,甚至在除夕夜和年初一也要加班加点。三十五年来,他共为学院联系、收集、运回教学遗体标本800余具,并花费大量精力制作满足不同教学要求的标本供教学使用,即使在非典、新冠疫情的非常时期,也从未间断。
“遗体接收过程虽然很辛苦,有时还被误解、抱怨、责备,但想想逝世者家属能把遗体无偿捐献,与他们相比,我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周志强常常这样想。
致力遗体捐献工作
愿做生命永恒的传倡者
常年与“大体老师”打交道,周志强心怀感恩之情。
他致力遗体捐献工作,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镇江市红十字会会员,镇江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团队、“生命永恒”团队志愿者。
近年来,尽管遗体捐献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受传统思想影响,对于遗体捐献的不理解和误会也时有发生。周志强说,由于家人反对,有些捐献志愿者去世后没能成功捐献,所以家属和社会的理解至关重要。因此,他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呼吁社会爱心人士捐献遗体、器官、干细胞,科普医学基础知识,弘扬正能量,耐心接待志愿者或其他家属的咨询,尽自己的力量争取得到捐献家属的理解,保障捐献工作顺利进行。
周志强(右三)参加清明公祭活动
周志强践行“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医者初心,主动联合学院团委青志协,常年致力于组织大学生参与有关“大体老师”纪念活动与各类感恩仪式教育。
在他的带动下,学院成立了“博爱传承 生命永恒”社会实践志愿团队,每年定期组织志愿者对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进行慰问,并走进乡镇开展义演义诊,诠释博爱与责任。在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中,医学院“博爱传承 生命永恒”团队成为学校唯一一支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热心社会公益
乐做捐资助学的好心人
由于工作,他经常会与遗体捐献者本人及其亲属打交道,并多次为家属提供及时的经济支持与生活帮助。
从2018年关注并资助第一位捐遗者家属子女开始,并不富裕的他,就一直默默地以绵薄之力传递爱心,用平凡善举帮助多位贫困学子。
周志强(后排左三)参加生命永恒志愿者座谈会
句容市天王镇已故李先生于2018年将遗体捐献给学校,感念其善举,周志强隔三岔五便赴句容看望其家人,为他们添置一些生活日用。他了解到,李先生妻子在其患重病后已离家出走多年,一儿一女变成遗孤,女儿即将上大学,儿子患有白血病,生活全由奶奶一人照料。得知情况后,周志强毫不犹豫提供个人资助2000元,并第一时间向学院党委汇报了情况,倡议学院教师党员爱心捐款1万余元,为李家解了燃眉之急。
镇江大港束先生的爷爷与父亲都是遗体捐献者,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得知束先生身患白血病正在住院治疗,周志强第一时间前去看望,给予心意资助,同时向京江晚报记者反映了情况,倡议社会爱心捐款共同帮助束先生度过难关。
在一次志愿活动中,周志强结识了医学院2020级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向同学,得知向同学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周志强便每月资助向同学500元,至今已坚持了近两年。向同学一直心存感念,“周老师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从他身上我学习到了热心与坚守的优秀品质,未来我一定会坚持参加社会公益和志愿活动,用行动感恩老师、反哺社会。”
周志强(右一)接受记者采访
已经54岁的周志强,经常担心自己退休后,这份特殊工作的延续与接替。他坦言,不管工作如何安排,未来他将继续秉承对待“大体老师”的敬畏与认真,怀揣从事公益活动的热情,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不畏岗位平凡艰辛,继续播撒阳光、传倡生命永恒。
审核|吴奕
统筹|杨雨
原标题:《35年与“大体老师”面对面,向他致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