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广州天河CBD成立七周年,图片展现30多年演化历程

2018-05-01 09: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K11商场最近在广州珠江新城开业,作为天河CBD(即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重要集群中的一部分,这里用它的高颜值和艺术气息,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而今年,其实也是天河CBD成立的第七年。

七年前,天河CBD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以天河北、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三大板块组成的天河CBD成为了广州的“经济发动机”。

如今,说起广州的CBD,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起“珠江新城”。但事实上,早在30年前,环市东路就已经初显现代CBD的雏形。

之后的30年里,广州的城市中心随着CBD的发展,经历了环市东路—天河北—珠江新城的一路东迁,呈现出了今日的形态。

在这30年当中,有人尝到了发展的甜果,也有人在发展中失落。他们的喜怒哀乐背后,藏着一代人浮在洪水上的命运,是一部城市新旧交替的进化史。

下面,我们就通过图片为你呈现广州CBD三十多年来的演化历程。

1976年,在如今的环市东路,一栋矗立的白色建筑刷新了广州新高度。
那是一个“高楼大厦即影响力”的年代,城市的发展往往以楼高来衡量。这栋一直被称作“高层宾馆”、“三十二层宾馆”的谜样高楼,在建起前一年终于定名为“白云宾馆”。

它曾是中国的第一高楼,但它真正留下来的不是“摩天”,而是“摩登”。

▲1978年春季的环市路,远眺可见当时的最高建筑物——白云宾馆。

随着友谊商店的搬来、花园酒店的开业,环市东路核心地带的“铁三角”正式形成。

当时人还将这里称为广州的尖东。

▲1978年的友谊商店,当时店内只接待外宾。店内卖的大多数是像《纽约时报》这类西方读物,好奇的群众只能在门外一睹店内风采。
▲1984年,花园酒店建成。
▲当时,在花园酒店30层的旋转餐厅,流传着一个“一掷千金”的爱情故事。据说酒店开业后不久,有人提着一胶袋的现金,包下了凌璇阁来求婚。在那个一杯豆浆才3分钱的时代,男主角不惜万元来寻美人芳心,堪称是“广州版的道明寺”。只可惜故事的最后,女主角并没现身,万元包场只买来了全城热议。

之后十年间,环市东路上的天际线不断被刷新。从白云宾馆,到“63层”;从广州第一家麦当劳,到华南第一家奢侈品商场……创造了许多“广州首家”的环市东路引领着20世纪末的潮流。

与此同时,一个不起眼的时刻,间接改写了广州未来30年的命运。

1983年9月,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47名广东籍运动员获得了36枚金牌,位居奖牌榜第一位。在此佳绩下,广东代表团提出了承办1987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的申请。

这一提,就将“天体”和天河的发展双双提上了日程。

▲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上,广东籍运动员获得了36枚奖牌,位居奖牌榜第一位。这成为了广州举办六运会的一大契机。
▲1984年,天河体育中心奠基开工。当时大批天河人参加修建,但谁也不知道,这个聚宝盘形状的体育场能为他们带来什么。

1985年,在天河体育中心奠基开工的一年后,国务院发文批准广州市设立天河区。

如今看起来这个改写广州命运的时刻,在当时“只道是寻常”。

设区前后,老广人不改将东边的大片农田地叫做“东郊”的习惯。每每提到东郊,他们都会用“出城”来形容。

▲设区前后,除了在建的天体,其他地方都是荒芜一片。
▲1986年,天河立交建成,把当年仍是郊外的天河和环市路连在一起。天河一带出现了“田上陆桥”的画面。

1987年,在天河体育中心宣布落成的同时,广东国际大厦也宣布了动工消息。

这一始一终,像是命运的交集,又像是使命的交替。

在这之后,广州开始走进了现代化都市的建设道路。国内外企业、外国领事馆和办事机构纷纷进驻环市东路,“城外”的东郊也开始大兴土木。

▲1987年,天河体育中心落成志庆。
▲同年11月,六运会开幕式在“天体”举办。
▲1987年的天河,在拍摄图片的两年后,六运小区建成,但周边依然荒芜一片。不少街坊为了买一瓶酱油,还要特地走到五羊新城。
▲右方绿色小岛是海心沙,珠江上只见远方华南大桥,猎德大桥要九年后才出现,密集低层建筑物是猎德村,下方建筑物是冼村街派出所,11点方向约100米是广州西塔的位置,左侧向前沿伸的是花城大道。
▲1988年,广州东站成为广深线旅客列车第二始发终到站。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迅速崛起,客流量急速上升。
▲1991年,广东国际大厦建成。作为90年代大陆楼层最多、高度最高的大厦,广东国际大厦俯视了当时全中国的写字楼,被老广们亲切地唤为“63层”。
▲1992年,广州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63层”开业。开业当日的交易人次打破了当时麦当劳的全球记录。即使到如今,不少80后的老广依然清晰记得在“63层”M记吃到的人生第一个汉堡。
▲20世纪90年代初的小北路。1992年,广州第一座甲级写字楼——世界贸易中心建成。随着国内外企业、外国领事馆及办事机构的落户,环市东CBD气质渐露。
▲1993年,这片农田所在之处被画上了一个圆。那年,广州邀请了美国著名规划师托马斯夫人担纲珠江新城规划,托马斯夫人划出一条从黄埔大道到珠江的轴线——这就是如今新中轴线的雏形。
▲同年,广州市珠江新城规划正式确定,新城的建设以“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的定位拉开帷幕。
▲1994年,天河的发展逐渐加快,在石牌田野,国防大厦屹立中间。

1997年,特别的一年。

那一年,香港回归。在回归前两个月,TVB播出了一部剧集——《香港人在广州》。画面中的中信大厦、天河城与现在相比,只差了一个滤镜的距离。

那一年,“亚洲第一高楼”中信广场在广州的东边拔地而起,矗立在体育中心、广州东站的中间,形成了广州新的中轴线。391米的高度,将新城市中心——天河的历史一刻,牢牢钉在了这个特殊的年份。

那一年后,被认为与传统广州“性格不符”的现代化建筑开始冒头,天河逐渐取代环市东,成为广州的新地标。

而在更东边的田地上,有人正忙着收拾包袱,为脚下这片蠢蠢欲动的土地,挪出点空位来。

在20世纪末的最后一年,他们在河涌边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划龙舟,将“不时尚”的积水潭、菜田地留在了上一个世纪的河岸。

▲1996年,天河城广场开业,成为国内第一家购物中心。在那之后,天河北商圈逐渐成熟。
▲1996年,建设中的中信大厦。
▲1997年,《香港人在广州》中的天河城与中信大厦。
▲城市的A面,是《香港人在广州》,而在城市的B面,是《消失在新城中的伊甸园》。1998年4月,如今珠江新城西南端的江西菜农,在离开这片土地前合影留念。
▲当时在珠江里捕捞红虫的四川汉子怎么也没想到,他身后的残楼,竟在10年后成为亚运会开幕式的举办场地。
▲1999年,广州一号线通车。这条从“西塱”一直到“广州东站”的线路,仿佛也在见证着广州CBD东拓的进程。
▲在广州人终于迎来“地铁时代”的另一面,居住在珠江边的渔民背对着中信广场,在河涌中进行着最后一次的划龙舟活动。
▲有人走在临江渔村的末路上,她身旁的两侧,如今已成花城广场和海心沙公园。
▲2001年,九运会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建设,推动了广州二次“东进”。
▲2005年,正佳广场落成,天河路商圈迎来了巅峰时期。三年后,奥运火炬在广州传递的那天,正佳广场上人潮汹涌,气氛高涨。

进入到千禧年间,随着各国领事馆和商铺纷纷从63层迁出到中信大厦及周边区域,环市东的江湖地位仿佛也随着“63层”的失落而衰退。

当时任何人来到广州,都要到天河城和正佳广场。以中信大厦为轴线的天河北商圈,成就了天河的中心位置。

遗老和新贵,完成了使命的交替。

但当时意气风发的天河北商圈万万没想到,头上“皇冠”在短短十年间将再次易主。

十年后,中信广场不能与东西塔比肩,正佳广场敌不过年轻标致的K11,十年荒废的珠江新城一路磕碰,终在10年时取代了天河北的老大地位。

巧的是,珠江新城的成就,也归功于一场运动会。

▲1999年9月,珠江新城东面建起了第一栋新楼,珠江新城造城记开始了。翌年,广州市公开检讨珠江新城规划,珠江新城在等待十年后,重新迎来了发展。
▲2003年,当时广州唯一的卡丁车娱乐场,其前身是新城临黄埔大道的一处闲置土地。在那一年,政府完成了规划的修编,《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对外公布,珠江新城的定位也从从新城市中心变成了“广州21世纪城市商务中心”。
▲2005年,珠江新城上的第一座公共设施——第二少年宫建成。当年来第二少年宫演出的学生都知道,那时的珠江新城不是荒草一片,就是施工工地。
▲在第二少年宫建成的同年,地铁三号线开通,珠江新城成为其中一站。开通当日,一位心急的市民未等电梯运行就自己走楼梯赶去坐地铁。
▲2006年,大剧院建筑工地外墙上的贴画。
▲当时的猎德还是城中村,有小朋友在河边搭张桌子做作业。在他身后,珠江新城的第一栋高楼——发展中心大厦正在建起。
▲2008年,新城核心区花城广场已夷为平地,远处在建造中的广州塔若隐若现。
▲2009年,从西塔高处俯视珠江新城,有高楼,也有村落。
▲2010年,亚运前夕,省博、歌剧院、西塔、小蛮腰等现代建筑陆陆续续拔地而起。
▲同年,亚运会开幕式在海心沙广场举行,开幕式当天,共发了16万发烟火。
▲2011年3月31日,天河CBD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天河北、珠江新城和广州国际金融城组成的天河CBD走上了世界一流CBD的发展道路。
▲2015年,中轴线最后一个地标建筑物——东塔封顶。
▲那一年,在珠江新城的背面,一块不到2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一片断壁残垣。从废弃楼房的窗户望出去,摩天写字楼将这片名为冼村的土地紧紧环绕着。
▲2016年,广州天河区成为了国家级CBD。翌年,天河CBD成为了国家级CBD生产总值的首位。
▲2017年,继猎德、杨箕、茅岗等城中村相继拆迁改造后,车陂村也进入了拆迁改造队列。
▲不远处,广州国际金融城依然在建,高处的升降机直直望着远处的棠下村,不知多少年后,它将迎来第二次生命。

一座城市的发展,也是一代人的命运。

在这30年里,有人享受着发展的利好,迎头而上。

也有人错失机会,败下阵来,却不安于一隅,准备重头再来。

还有异乡人循着机会而来,壮志酬筹准备在高速发展的大潮中分一杯羹。

这一切始终在变化。

或许如今坐在珠江新城写字楼的人们,也同样不知道下一个30年应该往哪走。

但如果你一直保持前行的姿态,那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

原题为《广州的市中心,曾经的荒草地》

来源:识广(ID:sikgwong)

编辑: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