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澎湃新闻首届可持续出行大会即将举办,让我们一起拥抱新汽车时代

澎湃新闻记者 周纯粼
2022-12-07 11:41
来源:澎湃新闻
汽车圈 >
字号

2007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它将手机从功能时代领向了智能时代。15年来,智能手机作为创新载体,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社交、娱乐等各方面。

百余年来,汽车的本质从未改变,发动机还是发动机,只是效率性能提升了;车的主要用途还是驾驶和运输,只不过操控体验更佳。但当前,汽车产业也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变革节点。汽车未必要喝汽油,也可以充电;按键逐渐退出中控舞台,触控屏和手势控制登台;从人机共驾到自动驾驶,汽车也正在慢慢接替人类的驾驶义务。

毫无疑问,在能源变革的全球背景和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下,电动、智能与低碳这些原本分属多个领域的话题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融合。智能电动赛道不仅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也将重新定义人类的生活方式。

要问谁能主导这场大变革,中国企业一定会申请出战。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从一颗螺丝、一根铜线,到一套电驱总成,再到整车组装,我们可以完全依靠本土供应商实现闭环。同时,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足够大的基盘让中国企业能够对技术进行快速验证、迭代,中国车企的成长速度远非其他地区可比。

事实上,中国已经在智能电动赛道上取得领先。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1月到10月已经售出了528万辆新能源车。而2021年全年,这个数字是352.1万辆,2020年为136.7万辆。毫不夸张地说,实现了“指数级增长”。中国电动车同样受到了全球市场的认可。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同比增长96.7%,几乎翻番。

另一边,智能化领域已经成为了中国车企的技术新高地。从前“天天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特斯拉在勇于创新的国内车企面前逐渐褪去了光环。在汽车之家iV-RATING智能汽车评价体系中,总分Top 3均为中国品牌企业,前10名车型中有8款中国汽车。

无疑,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电动赛道上获得了卓越的成果。但与此同时,对新能源车产业大力扶持十余年的补贴时代也即将画上句号。2023年1月1日起,各路玩家们要真正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这个机遇与竞争并存的复杂市场上拼杀。

现在,站在新起点的门槛前,我们对未来抱有热切的好奇和愿景,但也需要驻足回望,反思飞速发展中被忽略的细节,总结市场火热背后的逻辑。中国汽车行业需要的不是昙花一现,而是细水长流。

回看我国新能源车市场的高速发展期,低位布局的企业迎来丰收时刻,追高入局的后来者,姿势稍有变形,便落得破产清算的境地。任是巨头企业,也不得不面临被中国市场淘汰的结局。

细看这些站在舞台中央的企业,它们无不拥有超前的格局。在大多数车企受困于电池和芯片供应链时,提前布局产能的车企无疑拥有更强的抗击打能力,并借机一举领先。在一些企业还在观望,纠结自研还是采购创新技术时,坚定执行全栈自研的企业已经构建了一条难以逾越的技术护城河。

但这种亲力亲为布局全产业链的做法就是胜出的唯一解吗?也未必。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家车企的视野也并不相同。对于新能源产业投入这件事,有人需要短期见效,抢占份额;有人力求长期跑赢,构建品牌力。有些是为背后的资本负责,有的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格局更大的,已经跳脱出了新能源车市场本身,将目光延伸到了循环经济、全产业链低碳化等议题,致力于让人与地球、社会能更和谐相处。

总之,在迈向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愿景的过程中,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过程不免磕磕绊绊,荆棘丛生。

在此背景下,澎湃新闻首届《可持续出行大会》诞生。本届论坛上,将有行业资深专家分享他们对技术趋势、行业动向的判断,也将有主机厂高层讲述他们在开拓创新业务中面临的挑战和积累的经验。关于电动、智能和零碳未来,这些汽车行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们将会一起迸发思维火花,让我们一起拥抱这个转型巨大的新汽车时代,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陈华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