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沪剧《敦煌女儿》四年来“三改三演”,它为沪剧留下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22-12-06 11:47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今年,沪剧《敦煌女儿》同名实景电影获得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主演茅善玉凭借剧中樊锦诗一角荣获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该剧自2018年5月首演以来,四年间已经在全国十余个城市演出近80场。作为“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演艺大世界·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和2022年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戏·聚精典”演出季参演剧目,沪剧《敦煌女儿》11月29日晚再度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这也是该剧四年间的“三改三演”。 12月5日,全国专家再度举行研讨会,提出要把《敦煌女儿》打造成一个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剧目。

剧照

《敦煌女儿》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和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此前历经多次修改和推翻重来,创作过程历经十年。从“一改”到“三改”,对剧目从整体架构、唱腔念白到舞美呈现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对此,几乎所有专家都对此深为感动。

中国戏曲现代研究戏研究会会长季国说,这部剧常演常新,让人感动,好作品本身是创作出来的,是演出来的,也是不断地打磨出来。他认为,《敦煌女儿》是新时代以来沪剧创作的高水平之作。

剧照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也看了无数次《敦煌女儿》,每看一次都有很多心得,“每一次不仅仅是为敦煌女儿樊锦诗先生所感染,而且也一次次为沪剧院精打细磨一部作品11年坚持不懈的创作精神所感动。”他还提到,从《雷雨》到《敦煌女儿》,能看到沪剧独立表演个性,可以为沪剧成熟的表演体系总结完善做出重要的贡献。希望年轻的沪剧人能够在这些成熟的作品基础上实现传承,借助精品传承实现表演艺术的体会和发扬。 

国家一级导演刘文国认为,《敦煌女儿》在北京、上海、兰州、西安、敦煌、武汉等地演出了近80场,票房一直很好,受到了青年观众的喜爱,这部戏有一定市场票房,希望这部剧成为沪剧院传得开、留得下、经常能够演出的优秀剧目,同时培养新人也责任在肩。 

剧照

中国戏曲家协会秘书长崔伟则表示非常敬佩茅善玉:“茅善玉已经是功成名就的表演艺术家,但是在这出戏中可以看出,十多年对樊锦诗的靠近,蜕变出一个新的茅善玉,使她从一个好演员变成了一个大演员。这个人物形象比她以前塑造的更有时代感,更有深沉的意味,同时更有茅善玉用心血创造出的艺术形象的完整性。这部戏是茅善玉对上海沪剧的贡献,也是她和上海沪剧和对中国当代戏、现代戏的贡献。”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