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伍迪·艾伦:被称为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
#著名导演伍迪艾伦宣布退休#
这个话题在9月空降微博,
许多影迷惊讶与不舍。
而他本人,当时正站在巴黎的街头,
开拍他人生中的第50部电影。
此前,他在巴黎取景的《午夜巴黎》,
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男主坐上老爷车,穿越回20世纪初的法国,
亲身参与了文学和艺术的黄金年代。
菲茨杰拉德,海明威,达利,毕加索,
那些闪亮的名字,
成了大银幕上活生生的人物,
甚至和男主争风吃醋——
这就是伍迪·艾伦独有的浪漫和幽默。
有人说,周杰伦的新歌《最伟大的作品》,
正是向《午夜巴黎》致敬。
伍迪·艾伦的拥趸,不只有周杰伦,
还遍布文艺界和喜剧界——
村上春树曾说只想把小说给两个人拍,
一个是大卫·林奇,另一个就是伍迪·艾伦。
马尔克斯、马丁斯科·塞斯、韦斯·安德森、昆汀、路易·C·K、王小波、杨德昌、陈可辛、蔡康永,
这些你熟悉的名字,都热爱伍迪的电影。
持续50年制作超过50部风格多样的电影,
对于这段如此传奇并将持续传奇的人生,
伍迪·艾伦以伍迪·艾伦的方式写下了一本自传,
并用四个字定义与总结自己漫长的一生:
《毫无意义》。
从童年写到暮年,没有任何分章,
一场每页都有梗的脱口秀。
是毫无意义还是寻找意义,
这段故事,等你来读。
“被电影毁掉”的童年
纽约,是伍迪·艾伦一生的灵感来源,
《安妮霍尔》《曼哈顿》《解构爱情狂》
乃至最近的《纽约的一个雨天》都取景于此。
有人说,他是纽约行走的代言人。
1935年12月1日,
伍迪出生在纽约贫穷和混乱的布鲁克林,
祖父曾经暴富过,
但由于父亲的挥霍和经济大衰退,
伍迪投胎时已家道中落,
在这个贫穷的犹太家庭,
父母整天为了小事吵吵闹闹。
“除了希特勒和我的成绩报告单,
他们在每个问题上都意见相左。”
多年后,
伍迪在自传中深情地感激父母的教诲——
爸爸:在报摊上买报纸的时候,千万不要拿最上面那份。
妈妈:衣领上带标签的是背面。
七岁的某一天,
父亲带着伍迪坐地铁第一次来到了曼哈顿。
“一百万人,许多士兵、水兵和海军陆战队员。无尽的电影院在百老汇、在四十二街两侧一字排开。舞厅。时髦的女人,或者我是这么认为的。演奏乐器讨饭的人。邦德服装的招牌,骆驼牌香烟的招牌,上面是个吐大烟圈的家伙。”
繁华的曼哈顿在他内心种下了一颗种子。
再长大一些,他开始逃课,
在曼哈顿度过一个又一个白天。
为了找个不怎么花钱的地方取暖,
他逃课到博物馆和电影院。
也正是这时候开始,他接触到了艺术。
在那些下雪的清晨,
他第一次见到了塞尚沉重的苹果和毕沙罗雨中的巴黎林荫道,
又在雪停的午后,
与卡洛·朗白、威廉·鲍威尔、斯宾塞·屈塞等好莱坞黄金年代的巨星相遇。
纽约的街头,才是伍迪·艾伦的学校。
多年后,
他和朋友开玩笑要对电影提起集体诉讼——
“因为电影毁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黑帮分子,爵士乐手,脱口秀演员
虽然逃学,伍迪还是考上了大学。
而且还读了两次。
而且两次都被大学退学了。
不过,这不是什么大事,
他已经有一些赚钱的手段。
他从小自学纸牌和魔术,
精通各类诈骗手法,
已经做好继承父亲衣钵的准备。
此外,他还有一份正式但不怎么正经的工作:
写段子。
十六岁那年,
亲戚介绍他去一家广告公司给名人写段子,
差不多像今天在吐槽大会中给明星写稿子。
他给自己取了个艺名,
从此,按他自己的说法,
臭名昭著的伍迪·艾伦时代开始了。
早上8点到下午1点工作,每周五天,
每天写50个段子,一周能拿到40美元,
和母亲全职工作的周薪一样。
这50个段子里,
有20个还是他搭乘地铁去公司时写的。
在大学时,他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
仅限于音乐课:他学习打鼓,迷上了爵士乐,
决定要把一生都献给爵士。
多年后,
他真的成了一个爵士乐手,
带着乐队在各地巡演,
连作家马尔克斯都去纽约看他的演出。
只是他演出时总会走神,
因为他担心那些伟大的爵士乐手可能会从坟墓里跳起来。
在该当个黑帮分子还是段子手的人生十字路口,
他选择了后者。
日后他回忆这次重大的职业选择,感慨道,
在纽约当黑帮分子太卷了,得身高一米七以上,
他不得不放弃理想。
就这样,
这个段子手写到18岁转型成了喜剧编剧,
赚的钱已是父母收入的三倍。
而到了32岁这年,
他已经出了三张单口喜剧的专辑,
同时作为脱口秀演员站上林登·约翰逊总统就任典礼的舞台,
同台的有芭芭拉·史翠珊和希区柯克。
伍迪不是第一个做单口喜剧的人,
但他重新定义了单口喜剧。
然而很快,江湖再无脱口秀演员伍迪·艾伦,
因为他把幽默和诈骗的天赋带去了电影界。
喜剧演员身体里的悲剧演员
作为脱口秀演员,
伍迪·艾伦称得上史上最话痨的导演。
他的电影台词常常是一般电影的两到三倍。
观看他的电影,
你无法倍速也不能靠三分钟讲解——
他是那种能打败短视频和时间的导演。
他在电影作品中讨论爱情,死亡,生命和哲学。
“法国人对美国电影的看法是:除了伍迪·艾伦的电影,其他通通是狗屎一堆。顺便说说,伍迪·艾伦的电影,充满了机智、反讽,在美国电影里是绝无仅有的。”(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他并非传统的学者,
但和知识分子的缘分不浅。
作家苏珊·桑塔格和索尔·贝娄出现在他的伪纪录片《西力传》中,
一本正经地评价片中虚构的历史人物。
作家卡波特本人在《安妮·霍尔》中,
作为“杜鲁门·卡波特模仿大赛”的赢家现身——
同样在《安妮·霍尔》中,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被男主变戏法般地拉出,
实力打脸身边爱说教的路人——
尽管伍迪身上的知识分子标签被人津津乐道,
但他从不认为自己和学术沾边,
他在《毫无意义》中,
自曝成长过程中读过的唯一一本书,
也是父亲的珍贵藏书——《纽约黑帮》。
他一生都在演艺圈摸爬滚打,
看似光鲜亮丽,其实内心极度社恐。
据统计,
他获得过224次奖项提名,获奖145次,
但从未出席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颁奖礼。
2002年的奥斯卡颁奖礼,
他没获奖,但现身向纽约致敬,
为了鼓励电影人在“9·11事件”的创伤后继续创作,
还当场来了段久违的脱口秀。
他看似外向,生命力顽强,
但自称五岁时就在考虑自杀,
终生都在思考死亡这件事。
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现实中有美味的烤鸡翅。
(谁不爱吃鸡翅呢!)
他嘲弄爱拽大词和黑话的伪文青和假学者,
也承认人性本身的弱点:
自私、脆弱、愚蠢、好色、虚荣。
这种强烈的矛盾感,贯穿了他的一生。
众人眼中的他是喜剧大师,
但他在《毫无意义》中称自己是一个锁在喜剧演员身体中的悲剧演员。
他无差别吐槽所有人类,
尤其爱拿自己开刷,
哪怕到了87岁的年纪,
还是忍不住花了300多页的篇幅吐槽这个世界,
以及自己。
只有承认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我们才能从中寻找意义,
把生命拍出一部部悲剧,或者喜剧。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原标题:《被称为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伍迪艾伦自传:《毫无意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