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B-2到B-21,是突破创新还是循规蹈矩?

2022-12-07 08: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看航空 看航空

当地时间12月2日下午,美国正式公布了其新一代战略轰炸机B-21“突袭者”。

B-21轰炸机

从公开的照片等资料看,B-21的正式亮相并没有为大众带来太多“惊喜”,它只是进一步证实了此前外界对于它的推测和分析:

这是一种在B-2设计的路线方向上,结合近年来的新技术成果所推出的一种新型号。在总体规划思路上它是易于理解的,相对来说缺乏颠覆性、开创性的革新突破。

改进自B-2的遗憾之处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美国战略轰炸机力量都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

01

如果面对不够强力的对手

美国的战略轰炸力量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可以说是过剩的。

02

如果面对拥有强力防空/制空能力的对手

无论是B-52还是B-1B,都不具备强行突破对手防御体系,实施纵深打击的能力。

而B-2轰炸机依靠其隐身能力,理论上具备穿透性打击的能力,但其只有21架的建造数量,也使得编制规模严重不足。

B-2轰炸机

由于其研制时特殊的时代背景,B-2遭遇了研制中途即遭遇冷战结束的尴尬。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不需要如此多的新型隐身战略轰炸机,这使得原本造价高昂的B-2订单被“砍”到远不及当初预期规模的零头——而这样的境地又进一步推高了它的制造和维护成本。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认为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数量不足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但无论是重启生产线的高昂代价,还是B-2的成本高企,都决定了直接复产B-2平台并进行改进这个选择,虽然在技术上非常可行,但经济上并不划算——这就是美空军启动B-21项目的最大动机。

按照近年来的时代标准,回过头来看B-2,可以认为它的一些设计要么已经落后,要么在新的战场环境下不具备足够高的效费比。这些缺憾也是B-21项目的规划重点,决定着整个B-21项目的走向:

01

B-2太复杂也太大了

B-2的设计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的美国空军并没有太多隐身飞机使用经验,因此对其作战模式的规划,不可避免带有浓厚的保守主义和经验主义色彩。比如是否要保留低空突防能力的争议,就是决定该机气动/飞控复杂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并直接体现在“海狸尾”等气动面设计上。

而另一方面,当时无论是卫星定位系统还是小型化的廉价惯性导航系统,都还处于非常不成熟的阶段。这使得B-2的任务规划中,有相当一部分依然是通过投放大量的常规非制导炸弹来摧毁预定目标。

对于B-2来说,更大的武器载荷能力需求,逼迫轰炸机要设计得更大、更重,这又反过来让飞机进一步变得复杂。比如必须采用4台发动机,这使得飞机的采购和维护工作都更为复杂,成本更昂贵。

B-2与B-21(CG模拟图)

02

比B-2更好的替代方案

在20多年的服役过程中,美空军针对B-2进行了不少改进和升级工作。

不少早期B-2被诟病的问题,包括隐身材料(尤其是涂料)耐候性差,在恶劣气候和环境下易于破损剥落;电子战不足,特别是针对未知防空力量的侦测和定位能力不及预期等,都在后来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但隐身飞机是一个各环节结合得特别紧密的产物,牵一发动全身的情况比比皆是——尤其对于仅有20余架的B-2来说,其改进工作必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局限性,很多新的技术和设计要么不能运用,要么只能大打折扣。

并不令人意外的B-21

如果仅从基本设计来说,B-2可以说相当成功:无尾飞翼布局的特点,使得它的气动外形特别高效、简洁;针对轰炸机这类用途而言,它很好地同时实现了隐身与飞行性能的最优化。

因此,在这一点上,B-21必然会延续B-2的方向。

而在细节上,气动与飞控技术的进步、更具有针对性的项目规划,都使得B-21可以采用更简单的外形设计。

此外多年来各式隐身飞机上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使得B-21可以采用大量新的结构/材料/涂料设计,这些都有利于降低制造和维护成本,并进一步提升隐身能力。

另一方面,制导武器技术的普及,也使得B-21这类轰炸机在设计上,仅需要少得多的武器投放量,就能获得更强的目标摧毁能力。

这使得新的飞机只需要更小的尺寸和起飞重量,就能获得更大的作战半径——这将显著减少对于发动机推力的依赖,并使得发动机数量得以减半,让飞机更轻、更好维护、更省钱。

这些机体平台设计方向的变化,使B-21能够在相同的军费资源支持下,获得更多的采购和运营数量,从而有效弥补B-2装备数量不足的问题。

而在其他方面,形成B-21与B-2作战能力最核心区别的机载设备系统等环节上,虽然目前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没有披露多细节情况,但可以预估的是其基本思路应该与现在所有新型飞机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01

采用开放式架构系统,为后续的改进升级提供最大程度上的便利性,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功能增加和性能指标提升。

02

充分利用网络化的信息作战体系,与其他飞机配合进行作战。利用自身完成的传感器和武器携带数量优势,将自身定位从单纯的“战略轰炸机”,同时兼任起战场上的情报收集平台、有人/无人战术飞机的空中指挥平台、乃至于“空中武库机”式的发射平台。

虽然目前美国方面公布的B-21信息还非常有限,但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B-21的采购装备数量应该会远远超过B-2,此前外媒声称的百架以上服役规模,并非没有可能。

排版:韩昊恬

文案:候知健

编审 | 监制:武晨、王兰

看航空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点击卡片即可获取全文

B-21轰炸机正式揭幕

原标题:《从B-2到B-21,是突破创新还是循规蹈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