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地鸡毛》④ | 穷亲戚,是婚姻中的一道坎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著名作家刘震云的作品《一地鸡毛》。本书是新写实小说代表作,讲述了主角小林与妻子、孩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反映普通中国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活状态。有人说生活本就是一地鸡毛,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学会从平凡生活里找到人生乐趣。
领读 | 储杨
十点人物志出品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刘震云的中短篇小说——《一地鸡毛》。
昨天,我们读到小林为了老婆调单位的事,开动脑筋,也伤透了脑筋。
小林原本找到了单位老张的同学,却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小林老婆又让小林找了另外一个熟人,一事托了二主,反而导致调工作这事彻底僵住了。
生活就是这样,无数规则,无数盲区,不经历就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调工作这事到底能不能成呢?小林的生活里还有哪些烦恼呢?
老家客人
家里来了客人,小林晚上下班回来,一进楼道,就知道家里来了客人。
因为他家的门大开着,里边传出外地老家人的咳嗽声。
等小林回到家,果然,里间床上正坐着两个皮肤晒得焦黑、头上暴着青筋的老家人,脚边放着几个七十年代的帆布提包,提包上还印着毛主席语录。
两个人正在不住地抽烟,咳嗽,毫不犹豫地将烟灰和痰弹吐了一地。
小林的小女儿也被烟呛得不住地咳嗽,在烟雾里乱跑。
小林本来今天心情不错,办公室新到处长老关,别看平时一脸严肃,原来对人却没坏心眼,季度评奖,给小林评了个头奖,多发给他五十块钱。
虽然五十块钱不算什么,但多五十总比少五十强,拿回来总能买老婆个高兴。
谁知兴冲冲回家,老婆还没下班,家里却来了两个老家人。
小林像被兜头浇了一桶凉水,一天的好兴致,立即跑得无影无踪。
本来老家来人应该高兴,多年不见的乡亲,见了叙叙旧也没什么不可,但老家经常来人,就高兴叙旧不起来,反过来倒成了一种负担。
家里来人不得招待?招待一次就得几十块钱,经常来人,家庭就受不了。
老家来人和别的同学朋友来还不一样,别看老家来的人焦黑、头上暴着青筋,是农村人,但农村比城里人礼还多。
同学朋友招待不好人家可以原谅,这些农村人招待不好他反倒不高兴,回到老家说你。
他们认为你在北京,来到北京理应该你招待,全不知小林在北京也是社会的最低层,也整天清早排队买豆腐,只是客人来了,才多加两个菜。
有时小林看老家人那故作傲慢的样子,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你们在家才吃什么!
老家人来,如果单是吃一顿饭,还好应付,往往吃过饭,他们还要交代许多事让小林办。
搞物资、搞化肥、买汽车,打官司,走时还让小林给买火车票。
小林哪里有那么强的办事能力!自己老婆的工作都办不了,送礼人家都不收,还能给别人打官司买汽车?买火车票小林照样得去北京站排队。
一开始小林爱面子,总觉得如说自己什么都不能办,也让家乡人看不起,就答应试一试,但往往试一试也是白试。
虽然有些同学分到了不同的单位,但都是刚到单位不久,还没到掌权的地步,哪里办得成?免不了回头还是尴尬。
后来渐渐学聪明了,学会了说“不,这事我办不了!”当然说这话人家会看不起,但看不起是早晚的事,早看不起倒可以省下麻烦。
但老家仍是源源不断来人,来了起码吃你一顿饭,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小林老婆是城市人,城市到底比农村关系简单,来的人很少。
人家家老不来人,自己家老来人,来了就要吃饭,农村人又不讲究,到处弹烟灰吐痰,也让小林不好意思。
按说小林老婆在这方面还算开通,一开始来人不说什么,后来多了,成了常事,成了日常工作,人家就受不了,来了客人脸色不好,也不去买菜,也不去下厨房。
小林虽然怪老婆不给自己面子,但人家生气得也有道理,两人如倒个个儿,小林也会不高兴。
于是除了责备妻子,也怪自己老家不争气,捎带自己让人看不起。
特殊的老家人
老家如同一个大尾巴,时不时要掀开让人看看羞处,让人不忘记你仍是一个农村人。
对门印度女人就说过,看他们家那土样,一家子农村人,弄得小林老婆很不高兴。
所以小林时常提心吊胆,一到下班,就担心今天老家是否来人了?
有时在家里坐,一听院子里有人说外地口音,他就心惊胆战,忙跑到阳台上看,看这外地口音是否进了自家的门洞,如不是进这门洞,才松一口气。
虽然小林不盼望自己老家来人,却盼望老婆那边来人。
那边如也来人,小林故意热情些,也可抵消一些自己这边来人,让老婆心理平衡一些。
但人家来人少,让小林时刻亏着心,老家的父母也不懂小林心情,觉得自己儿子在北京,是个可炫耀的事情,时常说:“我儿子在北京,你们找他去!”
人家来了,小林就不能不热情,后来时间长了,小林发觉你越热情,来的人越多,小林学聪明了,就不再热情。
不热情,怠慢人家,人家就不高兴,回去说你忘本,但忘本也就忘本,这个本有什么可留恋的!
小林也给自己父母写信,说我这里也很忙,经济很难,以后不要图你们面子好看,故意往这里介绍人。
信写好以后,小林还故意让老婆看了看,老婆没领他这个情,照地下吐了一口唾沫:“早知你家是这样,当初我就不会嫁给你!”
小林马上火了,指着老婆说:“当初我也把家庭情况向你说了,你说不在乎,照你这么说,好像我欺骗你!”
但斗气归斗气,家里还是照常来人,因人照常来,久而久之小林老婆也习惯了。
习惯了就自然了,无非是脸色不高兴,这就使小林很满意,小林也自觉,客人来了,吃饭只加两个大路菜,无非是一条鱼,或是一只鸡,没有酒水。
老家人不满意,只好让他们不满意,总比让老婆不满意要好。
但今天来的两个客人,使小林觉得只加两个菜绝对说不过去。
这两个人一个老头子,一个年轻人,一开始小林没有认出来,上去问他们是哪个村的,听那老头子一说话,小林认出来了,是自己小学时的老师。
这老师姓杜,小林上小学时,跟他学了五年,杜老师既教数学,又教语文。
一年冬天小林捣蛋,上自习跑出去玩冰,冰炸了,小林掉到了冰窟窿里,被救上来,老师也没吵他,还忙将湿衣裳给他脱下来,将自己的大棉袄给他披上。
这样的老师,十几年没见,现在到了自己门上,如何使小林不激动?小林上去握住他的手:“老师!”
老师见他激动,也激动起来,拉住小林说:“小林!街上遇到你,肯定我认不出来!”
又忙把年轻人向他介绍,说是自己的儿子。
大家激动过,小林问老师来北京的意思,老师把意思一说,小林又有些胆战心惊,原来老师得了肺气肿,到底发展没发展成肺癌,老家医院水平低,诊断不出来。
这时老师想起他培养的学生,还就属小林混得高,混到了北京,于是带儿子来投奔他,想让他找个医院给确诊确诊。
如果是癌症,最好能住院治疗;如果不是癌症是肺气肿,也望能做一下手术,小林一边说:“咱慢慢商量,咱慢慢商量!”
小人物的无力
一边转动脑筋,可北京哪里有他熟悉的医院?这时门开了,小林老婆下班回来,小林一看表,已是晚上七点半。
小林见了老婆又是一番胆战心惊,一边看老婆的脸色,一边向老婆介绍,这是自己的老师和儿子,这是自己的爱人。
老婆见又来了一屋人,屋里烟气冲天,痰迹遍地,当然不会有好脸色,只是点点头,就进了厨房。
一会儿,厨房就传来吵声,老婆在责备保姆,都七点半了,怎么还没给孩子弄饭?
小林知道那责备声是冲着自己,也怪自己大意只顾跟老师聊天,忘了交代保姆先给孩子弄饭。
何况来了两个客人,加上小林、小林老婆、保姆、孩子,一下成了六口人,这饭还没准备呢。
于是就让老师先坐着,自己去厨房给老婆解释,解释之前,他先掏出今天单位发的五十块钱,作为晋见礼;
然后又解释说,实在没办法,这是自己小学时的老师,不同别人,好歹给弄顿饭,招待过去就完。
谁知老婆一把将五张人民币打飞了,说:“去你妈的,谁没有老师!我孩子还没吃饭,哪里管得上老师了!”
小林拉她:“你小声点,让人听见!”
小林老婆更大声说:“听见怎么了,三天两头来人,我这里不是旅馆!再这样下去,我实在受不了了!”
就坐在厨房的水池上落泪。
小林怒火一股股往头上冲,但现在生气也不是办法,客人还在里间坐着,只好先退出来,又去陪老师。
但看老师的样子,已经听见了他们的争吵,老师到底有文化,不比别的老家人,招待不好故意傲慢,马上大声说:
“小林你不必忙,俺已经在外面吃过饭了。俺住在劲松地下旅馆,也就是来看看你,给你带了点老家土产,喝了这杯水,俺就该走了,晚了怕坐不上车!”
接着拉开了帆布提包,让儿子把两桶香油送到了厨房。
小林感到心中更加不忍,他知道老师肯定没有吃饭,只是怕他为难,故意说这话给他老婆听。
也许是两桶香油起了作用,也许是老婆觉悟过来,饭到底还是做了,做的还不错,四个菜,把孩子吃的虾仁都炒了一盘。
好歹吃完饭,小林将老师和他儿子送出门,路上老师一个劲儿地说:“我一来,给你添了麻烦,本来我不想来,可你师母老劝我来看看你,就来了!”
小林看着老师的满头白发,蹒跚的步子,脸上皱褶里都是土,自己也没有让他在家洗洗脸,心里不禁一阵辛酸,说:
“老师身体有病,该来北京看看,我先给你们找个便宜旅馆住下,明天我就去给老师找医院!”
老头子忙用手止住小林:“你忙你的,我还有办法!”
接着摘下帽子,从里边拿出一张纸条:“来时怕找不到你,我找了县教育局李科长。李科长有一同学,在某大机关当司长,看,都给我写了信!我投奔他,他那么大的干部,肯定有办法!”
老师话说到这里,小林就不再坚持,因让他找医院,他也肯定找不出什么好医院,是瞎耽误老师的时间,还不如让人家去找司长。
于是,就只好将老师和他儿子送到公共汽车上,和他们再见。
看着公共汽车开远,老师还在车上微笑着向他招手,车猛地一停一开,老头子身子前后乱晃,仍不忘向他挥手,小林的泪刷刷地涌了出来。
自己小时上学,老师不就是这么笑?等公共汽车开得看不见了,小林一个人往回走,这时感到身上沉重极了,像有座山在身上背着,走不了几步,随时都有被压垮的危险。
第二天上班,小林在办公室看报纸,看到一篇悼念文章,悼念一位已经死去好多年的大领导。
说大领导生前如何尊师爱教,曾把他过去少年时仅存的两个老师接到北京,住在最好的地方,逛了整个北京。
小林本来对这位死去的大人物印像不错,现在也禁不住骂道:“谁不想尊师重教?我也想让老师住最好的地方,逛整个北京,可得有这条件!”
就把这张报纸扔到了废纸篓里。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小林生活中的烦恼,他从农村出来,如同是山沟里飞出的凤凰,老家人也就什么都来找他,但小林只是一个普通人,时间久了,便逐渐成了小林的一种负担。
小林的老师生病了,本想找小林帮忙找个好医院检查,但小林哪有这本事,老师也看出了为难,便也不再麻烦小林。
生活就是这样,一旦你有了出息,总有人叫嚣着让你不要“忘本”,从农村走出的普通人,生活其实并不轻松。
图片源于《一地鸡毛》剧照。
原标题:《《一地鸡毛》④ | 穷亲戚,是婚姻中的一道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