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云南百年咖啡种植史,打造超316亿的年产值
咖啡虽然是一种舶来品,但在我国云南已有上百年的咖啡种植史。
上百年时光,云南咖啡种植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公开数据显示,当前全国98%的咖啡种植面积和99%的咖啡产量都在云南。
2021年,云南咖啡全产业链产值316.72亿元,全省有咖啡企业420余家,咖啡及制品出口数量1.1万吨。
可以说,云南省的咖啡产业已然成功发展起来,并成为全国咖啡原料主要供应地区,撬动数千亿的咖啡市场。
云南咖啡种植业,在上百年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现有的资料可查询到,云南早在1892年开始种植咖啡,种子是法国传教士带来的。这是第一个阶段,云南咖啡种植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我国翻开了咖啡产业本土化的历史序幕。
这里提一下,云南之所以能迎来第一阶段的发展,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是硬性条件。很多作物都是挑产地的,毕竟南橘北枳的现象不在少数。不适合种植的地区,即便引进咖啡也难将咖啡种植业发展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云南早在19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咖啡种植,但大规模种植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
时间跨度这么长当然是有原因的,首先那时候的中国局势还没有稳定下来,再者咖啡算是个新作物,国内市场也没打开,在没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当然难以实现大规模种植。
上世纪50年代,出于宏观的战略目标需要,即出于供应苏联的需要,云南省开始了大规模种植咖啡。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业体系落后,为了发展工业,只能靠农作物这些去换取支持。
这个时候,云南咖啡种植业在政策的支持下,走上了大规模种植的道路,这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云南省开始了大规模种植咖啡,但这个时候云南省的整个咖啡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或者说配套的产业链还完全没发展起来。
直到上世纪70、8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走向开放,经济发展提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雀巢、星巴克等国外咖啡巨头进入我国市场,国内对咖啡饮品的需求才多了起来。
消费端对咖啡的需求旺盛,自然反映到产业链上游,云南咖啡种植业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第三阶段。
现在回头去看,第一、第二阶段是云南咖啡产业的奠基阶段,而第三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则是推动云南咖啡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本质上,是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发展。
经过三阶段上百年的发展,现在云南咖啡基本上成为了中国咖啡的代名词,在我国咖啡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除了深耕国内市场,云南咖啡产业也在积极走向国际舞台。目前,云南生咖啡豆及深加工产品已经销往欧美日韩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可以肯定的说,现在云南咖啡产业链已经相对完善,后续的发展必定是往品质、品牌方向发展,即提升咖啡品质,打造精品咖啡品牌。
融入全球咖啡产业链,相当于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但要怎么在融入全球的同时,提升己方的话语权和利润呢,这就要用品质、品牌说话了。
一般而言,在一条产业链中,拿走最多利润的往往是那些大品牌,且这些大品牌的话语权也是最高的。
举个例子,在全球手机产业链中,品牌往往是最赚钱的,上游供应链基本没啥话语权,这点参考苹果。
这里再拓展一下,在庞大的产业链中,话语权的强弱并不是单纯的按上下游划分的,即不是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更有话语权,也不是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更有话语权,而是谁更被需要,谁的话语权就更高。
再举个例子,商场(产业链下游)和商品供应商(产业链上游)。商场作为卖场,需要商品,如果商场够大,人流量够多,每天卖出去的商品够多,进的货也就多,这时候对供应商就有较强的话语权。
相反,如果是供应商体量大,对下游供货的商场数量多,那它对一般的小商场是具备强势话语权的。
所以,云南咖啡产业要想具备更强的话语权,就得把品质搞上去,品质好,消费者都买账,甚至受到消费者追捧,那么在全产业链中自然拥有高话语权。
而有了好的品质,品牌的建设也相对容易,一旦精品品牌打造成功,那么品牌溢价能力就高,利润率自然水涨船高。
全文完,如果觉得还可以,点个赞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