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愿意重复的周梅森,在《大博弈》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丨专访

2022-12-05 08: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Claire

“各位,汉重的改革不能再拖延了,以前那种靠着大锅饭,你烂我也烂的好日子结束了!”

《大博弈》的最后一幕,孙和平(秦昊饰)将「汉江重型机械装备集团改革总体方案」重重拍在会议室的桌上,对所有人下了最后通牒,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但汉重的改革是可预见的。

正像编剧周梅森所说,“孙和平虽说笑到了最后,但他后面还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博弈。”属于孙和平和中国企业的这场「大博弈」远远没有结束。

回看这40集的内容,孙和平从一开始的临危受命,几度寻求跑路不愿担任厂长,到勉强出任后四处卑微找其他企业“讨饭”寻找资金,最后真正将北机做大做强。

虽然他的创业经历“反套路”,博弈过程不按常理,但最终成功逆袭,是大众意义上的“爽文”男主,也是周梅森笔下最喜欢的人物。

这样的孙和平在周梅森心中算得上自己笔下男主的一次“转型升级”。

“一个人的心有多大,就决定了他能做多大的事业,就像《大博弈》中的这些主人公们,只要奋斗过,没有失败者,失败了,他们也是英雄。”

在周梅森看来,“中国制造”正是有许许多多孙和平这样的企业家出智出力,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他想做的就是将这个“关于企业家和制造业的故事,关于资本的故事,关于人的故事”以一个全新的艺术形式讲给观众。

孙和平的绝地反击

“时代造就英雄”,而孙和平就是属于北机(北方机械公司)的英雄。

远在东南亚的孙和平被老厂长召回时,北机因经营不善即将破产,老厂长钱建国虽然力排众议,但对于孙和平能否救下北机还是存在一丝疑虑。

能屈能伸的孙和平挽救北机的第一步就是到处借钱,躲开了老同学刘必定(田雨饰)的骗贷建议,选择加入杨柳的汉重集团。

一番大刀阔斧地改革,北机成功在香港上市,北机与汉重、孙和平与杨柳的博弈就此开始,为了真正将北机做大做强,独立出汉重是北机的当务之急。

团结刘必定,收购其控股的红星重汽,与国资委新上任的老市长陈丽娟一拍即合,月下追萧何,与红星重汽的任延安寻求合作,在多方博弈后,北机终于从汉重独立出来。

反倒是杨柳调任后的汉重集团江河日下,孙和平身份反转成了“救世主”。

北机厂的故事实际上是一部时代变迁史,在周梅森的笔下,孙和平、杨柳、刘必定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而博弈出了各自精彩的人生,创造了中国制造的辉煌。

“孙和平、杨柳、刘必定这三个角色虽然没有什么好人和坏人之分,但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制造业的梦,拼一个你死我活。”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均衡博弈,在周梅森的理解中,博弈的意义在于强者赢和此消彼长的力量对比,“在这部戏里,汉大三杰都曾经强盛过,但是最终都有挫折。”

正是几人棋逢对手般的较量,才使得这场博弈足够精彩好看,即便是孙和平,这一路赢下来也是万分艰难。

汉大三杰:大时代下企业家的写照

写《大博弈》,周梅森最早是因为关注到一家非常著名的制造业企业上市的过程。

2005年前后,中国面临股改之际,恰好他所关注的这家企业在2003年开始上市,“它从资本市场上收购了一家汽车制造业企业,完成了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上市的过程,而我在股改介入比较深,当时就以这个股改作为背景,写了这家企业在股改中的故事。”

以此为基础,周梅森将当初制造业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艰难起步,一直到最后走向辉煌的过程,力求全面地表述出来,也就成了后来的《大博弈》。

机缘巧合下,一家著名重装动力集团公司的老总向周梅森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这位老总在最困难的时曾远赴雅加达拓展市场,他发现当地鼠患严重,灵机一动,从国内购来老鼠药售卖,在当地很快供不应求。他神采飞扬地说道,当时在雅加达售卖一包老鼠药的利润甚至超过一台小发动机。”

老总说的随意,可听者有心,他的这段故事被周梅森化作孙和平的经历加入到创作中,除此之外,企业家身上所具备的坚强毅力和商业嗅觉让周梅森敬佩不已,“之后我跟踪了他许多年,几次到他旗下的企业采访,体验生活,受益匪浅。”

去年播出的《突围》,号称是写改革的作品,可相比之下,周梅森认为《大博弈》才真正讲述了各种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和变迁,“剧里有大型国企集团,有从破产到新生的上市公司,有民营大型民营企业,关于各种经济体制的生存状态,和他们20年走过的道路,都有比较精彩的表现。”

周梅森把故事的几位主人公设计为大学时代老同学。

孙和平是临危受命,拥有强烈市场意识的「末代厂长」。

刘必定深谙资本运作规则,是擅长从中借力的民营企业家。

杨柳是进退有度、运筹帷幄的国企掌舵人。

“这三个人物代表三种不同的人格和类型,他们都是大时代下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家的写照。”

周梅森最喜欢他们身上的英雄主义和奋斗精神。

孙和平甘愿忍气吞声最后逆风翻盘,杨柳在其位谋其职,时刻维护汉重集团的利益,刘必定不承认失败,也不甘心于失败,破产坐牢后依然选择重新来过,他清醒地知道,“这是一个给所有人机会的时代,甚至给像我这样的失败者以机会。”尽管最后“二进宫”仍然心系商场利益。

周梅森的作品通常规模大,人物关系复杂,这是他一以贯之的风格,“我喜欢纵横捭阖的感觉,喜欢人物在大的时代舞台上演出荡气回肠的大剧。再伟大的理想,再大的舞台,都是人在表演,所以我努力写出每个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就像观众猜测的那样,周梅森创作时也想到过《三国演义》,“他们与《三国演义》的三方人物一样,各有各的出发点,各有各的利益,好人之间并不是没有矛盾,有时候矛盾还是相当尖锐的,才最终形成了这场博弈。”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曹魏一统江山的历史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在周梅森看来,一个好的作品应该足够发人深思,引起人们无数的联想,关于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的无数的联想,他希望记载一段历史的《大博弈》也是如此。

技术门槛努力跨

观剧门槛要放低

周梅森除了编剧的身份,还身兼艺术总监一职,因此对《大博弈》影视化的困难深有体会。

“剧的前面涉及重卡装备、企业的技术性问题很多,后面关于资本市场博弈的专业内容、高层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也有很多,这部剧的技术门槛儿让整个拍摄制作起来相当难。”

一方面,周梅森力求要做出时代的高度和深度,要写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另一方面,他又希望最广大的观众和读者能够进入并接受自己的作品,“关于这部剧,在创作之初我就考虑了市场的问题,怎么让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普通观众能够迅速的被这个剧情所吸引。”

观剧的门槛太高,只会把年轻人和普通的观众挡在场外,周梅森深知这个道理。

像《大博弈》的开场,在审看后,周梅森决定放弃国际股东会议的原开头,将倒叙变为正序,从东南亚卖老鼠药,碰见枪战开始,从很小的地方和切口开始讲一个国际大博弈的故事。

“把沉重的东西先暂时拿到一边,用一个生活化的,每个人都能看懂的逆风飞扬的故事,把孙和平的人物形象和观众、青年人拉近。况且这么严肃的剧,如果没有点幽默感,门槛儿不放低,不接地气,估计观众就不会看了。”

一提到主旋律商战片这几个字,大多数人会觉得“索然无味”,可《大博弈》却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轻松有趣的对白、熟人相处的闲适,松弛有度的戏剧节奏无时无刻不吸引着观众的追剧欲望。

“越是主题宏大的题材,越不能端着架子教育观众和读者。”要想讲好主旋律故事,除了要生动活泼的讲关于人的故事,周梅森认为,“紧紧抓住这个时代的本质同样重要。”

实业技术的相关题材影视剧在市场上并不是年轻人的观剧首选,周梅森坚持此类题材创作的目的一直没变过,“中国制造几十年来的崛起震惊了世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这个不能不正视。农民、工人是国家的基础,文艺工作者有必要有义务为他们做些东西。”

钱萍生前的最后一通电话这样开解深陷汉重改革的孙和平。

她说:“伟大的历史,都是由各种渺小而琐碎的过程而构成的,伟大的历史是不会被人忘记的,永远不会。我相信世人会给我们这些改革开放的实际开拓者应有的评价的,他们会满怀敬意,缅怀我们的奋斗和付出。”

这同样是周梅森作为文艺工作者希望通过作品传达给大众的内容。

从《人民的名义》《突围》到《大博弈》,周梅森一直在不断拓宽创作的内容和艺术形式,他说自己是一个不愿意重复自己的作家,当然更不会重复他人的模式。

《大博弈》舍弃了工人困境、工匠精神、企业生产经营改革等最常见的小叙事角度,而是宏观讲述了企业资本运作的大戏,这恰恰是周梅森想要突破的。

目前,他正在写一部政法整顿题材的作品,“因为我一直写反腐作品,这是我很喜欢的题材,已经创作了有半年了,这部作品暂定名是《刀刃向内》。”

(喜欢本文的话,点击顶部【AKA桃叨叨】关注,这里不缺好故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