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玛丽与魔女之花》:质量稳定,但并不惊艳
《玛丽与魔女之花》尽管2017年便已在海外大规模上映,却是2018年内地引进的第一部日本动画电影,真真是让影迷们久等了。作为米林宏昌离开吉卜力工作室后的首部作品,《玛丽与魔女之花》倒也当得起海报上“全世界期望的最新作”的宣传推介语。不过对于阅片经验丰富的观众而言,《玛丽与魔女之花》谈不上惊艳。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让《玛丽与魔女之花》更像是新瓶装旧酒,虽然质量也过得去,总还是少了些新鲜感。
《玛丽与魔女之花》海报尽管电影改编自英国作家玛丽·史都华的儿童小说《小扫帚》,对吉卜力工作室洋洋洒洒几十部作品都能做到如数家珍的资深影迷,还是不难从影片中识别出《魔女宅急便》、《天空之城》、《千与千寻》等作品的影子。与上述作品一样,《玛丽与魔女之花》的叙事策略和绘画风格,既明显地不同于好莱坞动画电影,又明显地缺乏日本本土风物特色——《玛丽与魔女之花》中的世俗生活场景,也即是玛丽暑假所寓居的乡下,是典型的英伦乡间建筑风格和山野风光;玛丽的红头发外形,也显然不是东亚人的体貌,倒让人想到瑞典儿童文学作品里的长袜子皮皮。
“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的论断,或许不适用于既立足本国市场、而又面向全球市场的日本动画电影,体现在《玛丽与魔女之花》上,便是对民族性的模糊,和在世界观设定上的避免指涉具体时空。——电影剧情当然依托于原著,但与《魔女宅急便》、《天空之城》、《千与千寻》等影片一样,可以脱离开特定的时空架构。这一叙事策略,让电影的受众门槛大幅降低,代价是让电影越来越“千人一面”——《玛丽与魔女之花》给观众的似曾相识感,不见得是电影制作本身的因循旧例,而是电影创意推陈出新的速度,赶不上观众观影经验积累的速度。
《玛丽与魔女之花》中的乡下屋舍除了让观众联想到《魔女宅急便》、《天空之城》、《千与千寻》等吉卜力出品,《玛丽与魔女之花》也会让观众联想到同为英国文学作品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剧情并不复杂,起承转合都有规律可循。小女孩玛丽到乡下阿姨家过暑假,被小黑猫所引领进入森林,误拾紫色花朵并进入隐秘的魔法学校,进而卷入魔法学校不可告人的秘密中。这一情节所涉及到的人物关系、场景关系,在类似的儿童魔幻文学作品里屡见不鲜。绝对意义上的亦步亦趋,除非是原封不动的翻拍,因而《玛丽与魔女之花》的叙事,仍然有其独特性,也仍然可以吸引到观众,但并不具备与众不同和激动人心的“魔法”。
电影当然有值得关注的新颖之处,尽管呈现出的效果对观众而言因人而异。与吉卜力动画惯常塑造的女性角色相异,小女孩玛丽性格中明显存在不完美之处,让观众觉得其不够可爱,甚至十足“熊孩子”。然而《玛丽与魔女之花》的原著本就为儿童所创作,电影的改编并没试图将故事复杂化和成人化。小女孩玛丽身上的小毛小病,如爱虚荣、爱撒小谎等,都是儿童常有的问题。电影通过叙事上的“危机考验”,完成对小女孩玛丽性格的锤炼和修正,策略上是正确的,不过情节上的转折来得略迟,不足以彻底扭转观众(尤其是成年观众)对小女孩玛丽的偏见。影片世界观的设定,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属于安全范围内的有限度展现黑暗面和残酷面。电影中试图使用魔女之花进行生物改造实验的魔法学校校方,与《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中猎食儿童眼珠的“噬魂怪”,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反派。不过《玛丽与魔女之花》中的魔法学校,并不是黑暗力量的罪恶渊薮(电影中魔法的本质,是人类对超脱生死这一终极问题的寻求);玛丽初入魔法学院,影片以宏大的场景,给玛丽和观众造成视觉冲击,都是在暗示魔法/科技力量的无远弗届,而对魔法/科技力量本身的正邪,则不置臧否。电影折中的态度,或许会让成年观众觉得价值观暧昧与模棱两可,对未成年观众倒提供了点到为止的思考空间。影片的高潮情节与《天空之城》和《千与千寻》相对比,悬念性略有不足,但也足够精彩。玛丽重返魔法学校,带领被困生物实现胜利逃亡,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快乐结局。电影留下开放性的口子,不对魔法学校的命运给出决定性的断语,也是高明的留白,不过成年观众或许会觉得意犹未尽。《玛丽与魔女之花》在媒体处收获的评论,比从观众处收获的更积极与正面。在IMDB网站与豆瓣网站,《玛丽与魔女之花》的评分分别为6.8分与6.4分,只能算马马虎虎。倒是在MetaCritic上的媒体评分为73分,表现不错。对于成年观众,《玛丽与魔女之花》的剧情未免太“清淡”;对于未成年观众,《玛丽与魔女之花》倒口味咸淡得中庸。家长朋友如果只是想为孩子挑选一部老少咸宜的动画电影,《玛丽与魔女之花》总还是最正确的选择。-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