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多事之秋迎来东风-26入列: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4月26日下午,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宣称,解放军的火箭军部队已经列装东风-26型导弹。该型导弹经过试装试用和作战检验,具备了整建制装备部队的条件,授装后已正式进入火箭军战斗序列。
东风-26型导弹是我们国家新一代中远程弹道导弹,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武器。二是战斗部核常兼备,既可遂行快速核反击任务,也可遂行常规中远程精确打击任务。三是打击目标陆海兼备,具备对陆上重要目标和海上大中型舰船精确打击能力。四是融合了多项新技术,通用化、集成化、信息化水平高。
东风-26导弹武器系统模型。视觉中国 资料图反舰弹道导弹:非对称作战思想
“具备对陆上重要目标和海上大中型舰船精确打击能力”所指何意,想来已不必多说。
作为区域拒止战略的重要砝码,反舰弹道导弹这一技术发明源于苏联。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特别是指挥、侦察、控制、通信系统的性能限制,这种武器的实战化水平始终存疑。随着冷战结束,人类战争技术形态从机械化战争过渡到信息化战争时代,为反舰弹道导弹提供战场信息保障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国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具备实战能力的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C/D。
据海军专家杨震介绍,反舰弹道导弹ASBM的概念实际上源于中国发展弹道导弹的经验,因为陆基弹道导弹能从隐蔽机动的平台上发射,击中距离中国沿海几百英里的目标。事实上,中国对于“反舰弹道导弹”的初始概念研究起步也很早。早在“文革”时期,就有人提出:“我们是大陆主义者,现在导弹发达,安装在岸上,它们可以击中任何目标,没有必要建立一个大海军。” 这个观念基本上就是一种不对称的建军思想。
要想拒对手航母于本国安全距离之外,中国首先要考虑海洋监视体系的涵盖范围、经济效益、数据传输与目标可容许逃逸的最大范围,并选择一种成熟的、可陆上机动的中程弹道导弹加以改造。因此,中国选用了可机动发射的东风-21固体燃料推进导弹作为发展基准型。末段制导的东风-21C的首次试射可能在2002年12月19日,2003年6月或7月进行第二次试射,该导弹的研发据说只用了24个月。继东风-21C之后的改型是东风-21D导弹,到2010年中国“十一五”计划结束时,一种射程在2500千米的升级版反舰弹道导弹进入解放军二炮部队(现更名为火箭军)服役。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进步,第二代反舰弹道导弹开始出现在世人面前——东风-26开始闪亮登场。
东风-26:核常兼备
东风-26首次公开亮相是在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是核常兼备导弹方队首个型号。央视报道称,东风-26能在进入大气层后以超高音速飞行的同时自动寻找目标,并与东风-21D配合使用。
作为中国最新研制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东风-26导弹状态多样、发射平台集成、作战运用灵活,可实施机动无依托随机发射,反应速度快,能够对多种目标实施有效精确打击。
东风-26体格硕大,弹体长约14米,搭载于中国最新研制的12×12运载、起竖、发射三用车。与使用五轴载重车的东风-21相比,东风-26明显长的多。东风-26导弹的头锥长度很长,这意味着它可能采用类似东风-21D导弹的大气高层“拉起”减速的设计,在降低速度到7马赫左右后使用弹上的雷达扫描地面目标,并实施攻击。
再结合中国当前战略需求,可大致推断该导弹的基本性能。该导弹长约14米、直径1.4米、发射重量20吨、采用两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可携带重量为1.2吨至1.8吨的核弹头或常规弹头,并具备投送3个分导式多弹头能力;在射程方面,作为一种中远程弹道导弹,为实现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东风-26导弹应具备携带常规弹头打击4500公里外目标的能力。
作为一款核常兼备的导弹,东风-26导弹在使用上应以常规打击为主,核威慑为辅。常规中远程弹道导弹虽然火力投掷能力弱,但具有突防能力强的优势,在反应速度上更是占尽上风,是现有技术和工程手段下最合适的手段。对于常规弹道导弹而言,要具备有效的杀伤和威慑能力,战斗部重量是一项关键指标。俄“伊斯坎德尔”近程弹道导弹有多种类型战斗部,其重量在480-700公斤之间。以该导弹作为常规弹道导弹发挥毁伤和威慑能力参考的话,东风-26携带的常规战斗部至少应达到500公斤。考虑到再入机动弹头等设计导致的增重,东风-26的常规弹头重量应不低于1吨。
常规弹头虽然重量更大,但弹头威力远小于核弹头,必须用更高的精度弥补威力的下降。对于“核常兼备”能力而言,精确制导其实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当需要使用核武器攻击坚固地面目标的时候,精度越高所需要的核弹头当量就可以越小,对提高导弹射程、突防能力都有益处。当前弹道导弹的主要制导方式仍是惯性导航,也可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末制导再入机动弹头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打击精度。在携载常规弹头时,即使东风-26导弹使用了杀伤范围较大的集束弹头或子母弹头,要保证对机场、港口、油库等大型面状目标的杀伤威力,圆概率误差应低于30米,如果要打击通信指挥控制中心、雷达站等点目标,需达到10米的精度。因此,完善在新型战术、中程弹道导弹上可能已得到验证的再入机动弹头和雷达末制导应该是必然选择。
从现有技术分析,东风-26导弹很可能使用了大推力高加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减少助推段工作时间,降低被外军天基红外预警卫星发现和跟踪的概率;中段飞行期间,东风-26导弹可以使用箔条和诱饵等干扰突防措施,还可能使用更先进的中段机动变轨措施;至于飞行末端面对“萨德”(THAAD)和“爱国者”PAC-3导弹,东风-26导弹必然使用的再入机动弹头本身就可以提升突防能力,降低被拦截击毁的可能。
总之,东风-26能够大区域无依托机动发射,可实施快速核反击,能对陆上重要目标和海上大中型舰船实施常规中远程精确打击,是解放军核常通用、全域慑战的新型“撒手锏”武器。未来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序列中,不仅有东风-21D,还有了一种性能更为先进,可具备打击海上大中型舰船能力的新成员——东风-26。
武者,止戈也
中国列装东风-26型导弹的影响是较为深远的。
首先,进一步限制了美国航母的有效活动范围。中国的新型反舰弹道导弹既是对美国在西太平洋不断增强的军力部署的战略回应,也是对其的战术挑战。目前,美国还不拥有针对东风-26的反导弹能力,因此美军舰艇在特定范围内成了非常脆弱的目标,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航空母舰。为了免遭致命打击的威胁,美军的大型舰艇不得不在解放军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外活动——这将会进一步限制美军航空母舰的威慑力,而美军航母的F/A-18 E/F舰载战斗轰炸机已经在作战范围上受到质疑。
不过,美军配备“宙斯盾”系统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正在配备新的SM-3型反导系统。该导弹系统已经对雷达进行了升级,未来可能有能力对付解放军反舰弹道导弹。但即便这样,它们还是不能用来完成其他任务,例如保护人员不受损伤。而且,目前还没有一种反导弹系统能够接近提供完全可靠的防御。所以对中国来说,反舰弹道导弹提供了一种利用导弹对美军军舰实施“饱和攻击”的方法。何况,当反舰弹道导弹从舰艇上空实施垂直攻击时,必将伴随着由潜艇、飞机和舰艇发射的反舰巡航导弹攻击波。其直接后果是,航空母舰作为美国对外干涉工具的有效性下降了。这对于一直将航空母舰作为国际政治笔尖的美国来说,是一个需要重视并做出深度思考和调整的问题。
其次,提高我国海防系统的作战效能。我国传统的海防武器无非是岸炮、岸舰导弹(飞航式导弹)以及岸基飞机,其射程从几十公里延展到2000公里之内,超出这个范围就得让轰-6系列轰炸机携带反舰导弹进行攻击。鉴于战斗机半径所限以及缺乏大型加油机,缺乏战斗机护航的轰-6能够有多少战场生存能力存疑。而东风-26的出现使中国海防系统的作战范围一下子扩展到4500公里,包括关岛在内的海域都处于有效打击范围,在丰富了我军打击手段的同时提高了中国海防体系的作战效能。
总体而言,东风-26对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反干预作战能力是十分显著的。从本质而言,反舰弹道导弹就是信息化战争时代反介入与区域拒止战略(解放军将之称为反干预作战)的典型产物,是综合了航天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先进海洋态势感知技术等一系列尖端科技的先进武器,结合了海、陆、天、电多维空间力量。这样横跨多种作战空间维度的反介入武器既是信息化战争时代高技术的产物,也是中国海洋军事观中不对称作战思想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将会很大程度上改变甚至是颠覆海战的规则。
在恰逢“台独”势力企图兴风作浪、美国对华施压力度空前加强的多事之秋,东风-26型导弹使中国实施反干预作战的范围成倍扩大。东风-26如能有效遏制美国动用航母的企图,则无论对地区稳定还是世界和平都是有积极的战略意义的。
古人云,武者,止戈也。然而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敢战方能言和。东风-26入列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作者系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一带一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副教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