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路易·艾黎故居今开馆,长孙解释为何楼上几层仍住着居民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2022-12-02 16:4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上海愚园路上一座砖木水泥结构三层西式楼房,带着红色故事,向公众开放。

12月2日,时值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工合运动重要发起人路易·艾黎(Rewi Alley)诞辰125周年纪念日之际,经过重新修缮和展陈复原的上海路易·艾黎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12月2日,上海路易·艾黎故居正式开馆。 上海长宁区 供图

路易·艾黎在华工作生活60年,上海是他来华第一站,地处华阳路街道的愚园路1315弄4号是他1932-1937年在沪居住的寓所。据《艾黎自传》记载,这是一幢砖木水泥结构的三层西式楼房,室外有扶梯可直上二楼居室。艾黎居住期间,底楼前为会客室和餐厅,后为厨房等辅助用房,当中还有一间工作室,内置一台车床和一些工具。底楼沿弄堂有汽车库,房前有小花园。

“这次我们在4号楼底楼其中一间,布展还原了会客室的场景。大家看到的书橱、写字桌、靠椅、茶几、椅子、台灯、衣帽架等均是参照民国时期的家具进行了复原。”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副主席陈永弟介绍。

上海路易·艾黎故居外景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事实上,此次选用整栋住宅的一间来做向公众开放的故居点位,而其楼上几层仍然是正常居住的居民。这里,路易·艾黎长孙段海龙分享了一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一个周末,我为艾黎拆了一封信念,是上海市外办写来向他征求意见的,说想把愚园路1315弄4号收回来作为他的故居来保存。他听完说,这个地方我后来去过,现在住了17户人家,都是工人,如果收回来做故居的话,他们住哪儿?我的意思是,算了,就保持这样。”段海龙笑着说,因此,虽然他自己来这个场所的次数屈指可数,但从小对这里就很有印象。“展厅虽然是小小一间,但是路易·艾黎的精神和故事却可以从这里传播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段海龙还向上海路易·艾黎故居捐赠了打字机,是20世纪70-80年代路易·艾黎用于旅行、度假期间外出使用的原物,《艾黎诗选》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出版的作品和一些旅行报告就出自这台打字机。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打字机如今就放在故居会客室场景的书桌上,用玻璃罩罩住进行了保护。

上海路易·艾黎故居内景。长宁区 供图

此外,故居内还摆放有小型便携电子管收发报机、二战绑腿电键、桌面两用电键及军用电台耳机,据介绍,共产国际中国组就在艾黎居住的顶楼房间里设置了秘密电台,与长征中的红军保持联系,参观者从中可以感受到路易·艾黎当年支持中国军民抗战的场景。

在同日举办的上海路易·艾黎故居揭幕仪式上,路易·艾黎重外孙何洋作为亲属代表向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华东联络处捐赠了艾老签名版书籍和亲笔家信,并作了发言。何洋表示,当年曾外公选择了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结伴同行,将他的一生献给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与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这种执着永远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路易·艾黎后代,左为段海龙,右为何洋。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路易·艾黎,1897年12月2日生于新西兰,1927年4月21日来到中国。1937年,路易·艾黎与斯诺夫妇发起成立工业合作运动,支援抗战前线。两年后,宋庆龄在香港发起创建工合国际委员会,委员有艾黎、斯诺夫妇等20多人。截至1945年底,工合国际共筹集国际捐款和捐赠物资价值上千万美元,为支援抗战和工合运动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路易·艾黎为发展中国人民同新西兰及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增进各国人民对新中国的了解作出重要贡献。

从20世纪90年代起,艾黎故居先后被列为名人故居、市级纪念地、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和长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馆仪式当天,艾黎故居被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授予“国际主义教育基地”。

路易·艾黎后代捐赠的打字机原物。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另外,在今次开放的路易·艾黎故居附近,还有经更新升级后重新开放的路易·艾黎微展厅。据悉,从路易·艾黎微展厅的筹建、运行直至路易·艾黎故居的正式开馆,愚园路1315弄的居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的居民把自己的房子出借,改造成为路易艾路故居陈列馆;有的居民作为楼组长积极协调楼里面的居民,通过居民自治协商,收集了大多数居民的意见后,确定外立面的改造内容,改造后得到居民的好评;有的居民讲述当时艾黎先生住在这里的一些小故事,为解说增添了不少亮点。居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路易·艾黎精神”,目前通过居民志愿者的自我协调自我管理,微展厅的运转已经形成一种常态,他们把微展厅当做自己家一样,安排得井井有条。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