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锁云展览 | 士大夫既有文可定国的学识,还有武可安邦的胆识

2022-12-03 09: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请大家先欣赏一幅图

明  《耆英胜会图》(00:57)

该画作的创作背景是:司马光因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闲居洛阳十余年,元丰年间,洛阳聚集了一大批因反对变法而远离朝堂的士大夫,其中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13人,置酒相约,定时聚会,时人称之“洛阳耆英会”。当时士大夫集会、饮茶,也呈现了他们闲散肆意的表象下,不甘远离政治生活的状态。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

文人士大夫一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也是备受尊重的群体,

他们是中华文化的奠基者、传承者,

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今天,

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认识下这一特殊的群体。

01

“士大夫”由来

 

“士大夫”一词,由周代封建制度中“大夫”和“士”两个称号演变而成。“士”初是保卫疆土之武士,后变为文士,成为保卫文化学术尊严之士。西汉前期,“士大夫”一词主要指武人或军官;其后士族兴起,及至东汉,“士大夫”乃成为士族、官员、豪族的通称。

02

历代士大夫

先秦之士

“士”,在西周、春秋时是封建统治公职者之称、为封建阶级之一,多为卿大夫的家臣。西周时代,士为封建制度下的一种阶级身份,在卿大夫之下,庶民之上。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专业与知识分子的统称。

汉代至唐代

汉代的官员选拔制度还不十分完善,主要是王室贵族推荐一些品德高尚的人才进入政府, “举孝廉”往往是选拔官员的标准,而考试不是必须的。魏晋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竹林七贤”。他们既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又有高洁的道德操守,但一方面又狂放不羁,放浪形骸。

宋代

虽然隋唐时期就有了科举制度,但真正意义的士大夫,是在武则天大开科举以后,逐步形成的文化群体。到了宋代,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如此,哲学精神的传承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士大夫”(或称“士)这一群体应该说在宋代正式形成了。

元明清

该时期,能在科举中层层上攻到殿试成为天子门生是士大夫的最高荣誉。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化考试成了做官的唯一合法途径。这从制度上保证了“士大夫”群体必然是一个精英知识分子阶层。

消亡

士大夫阶层和“科举制度”相伴相生,科举制度的撤消,也就意味着士大夫阶层失去政治制度保障。1905年9月2日,慈禧上谕明告:“著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03

“士大夫”主题展

 

2021年12月7日,

深圳市南山博物馆承办的

“志于道  游于艺——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理想、

生活和审美”展览正式展出,

雅昌艺术数据

受邀为该展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展览。

 

此次展览选取150件(套)珍贵馆藏文物,

分为胸怀天下、逍遥尘世和风雅艺趣三个部分,

以“士大夫”为中心,

表现在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下,

他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最高人生理想,

以及注重个人修养,

陶冶性情所反映出的精神追求和艺术审美。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士大夫,

他们文可定国,武可安邦,

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

为中华文明增添了斑斓色彩,

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