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京盙百年诞辰:看他与丰子恺、白蕉等的笔墨交游
王京盙先生(1922—1996)
王京盙(1922—1996) 字劲父,号澄翁,又号铁翁,别署守正楼主、宝敦楼丁、力学斋主、慈湖外史。原籍浙江镇海,生于杭州。当代海派书法篆刻家、收藏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九三文澜艺苑副会长、浙江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等。
王京盙之子、书法家王运天在展览现场对澎湃新闻说:“我父亲对我说,学习书画一定要走正道!我父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带我在上海福州路买过不少旧书、书画,这次展览在地处福州路的笔墨博物馆展出,感觉尤其有意义。对我父亲的书法,从我个人的评价,他的篆隶尤其突出,有个性,篆书方面,他学过泰山刻石与邓石如、吴让之等,并进行了融合,在规整中求刚劲,这是他的一个特点,比如他一件展出的他1963年的作品,已经跳出赵之谦、邓石如的风格。”
王京盙书法作品
“我在父亲的教诲下,确实学到了不少,但我运气好就好在,我父亲把我带到王蘧常先生处,跟随先生学习,而我对王先生又无限崇敬,从其学而受益终身,前几年我参与编辑出版的《蘧草法帖》,我个人总的是比较满意的,更是弘扬恩师王蘧常先生的书法与人格。”王运天说。
王京盙书法作品
王京盙书法作品
王京盙自幼喜习书法、篆刻,得申石伽、韩登安启蒙,19岁求学于上海大学,复从王福庵游,又师从胡朴安、丁福保、姚虞琴、蒋维乔诸师。工多种书体,尤以小篆见长,书风谨严古雅。篆刻出自秦玺汉印,或浑厚劲朴,或纤细匀秀,均能入古出新。偶作山水、花卉,亦得笔墨情趣。善鉴赏。其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并被编入《全国首届书法篆刻作品集》《西泠印社社员作品集》《中国现代书法选》《国际书法展览作品精选集》《中国古今书法选》《全国文史研究馆馆画作品选》《江南名家书画作品选》和日本出版的《中国现代书画选》等,或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他曾编撰《宝敦楼随笔》等书稿,可惜因遭劫被毁,未曾付梓。2003年其遗作经亲人整理出版《王京盙書法篆刻集》,今年由众弟子合力汇编《力學以經世——纪念王京盙先生诞辰百年作品集》。
白蕉贺王京盙新婚《兰子兰孙图》
朱屺瞻为王京盙作画
冯其庸先生在《读王京盙先生书法篆刻集书感》记有:“先生书法精四体,而於篆隶尤长。予读其所作篆书,直追秦汉,下及唐李阳冰、南唐二徐,皆所取法,今集中'老色苍然来,餘年亦自惜''欣处即欣留客驻,晚来非晚借灯明'及岳飞《满江红》词,欧阳炯《南乡子》词,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联,其篆法,皆於精整中寓流畅飞动之意;自其静者而观之,银钩铁画,玉筯金丝,静穆如古佛,庄严如宝相也;自其动者而观之,则如流水迴环,清波婉转,意态飞翔,拈花微笑也。忆予幼时,亦喜秦篆,尝取泰山刻石摹之,后至岱庙,得见泰山刻石早期摹本,尚存灵动之意,非徒整饰也。今观京盙先生所书,真得古篆之意而远超乎明清,直叩冰、斯矣。”
王京盙所作篆书,“偶亦取赵撝叔、吴让之、徐三庚笔意,用笔方圆兼融,结体中别俱嫵媚。”“先生於隶书亦戛戛乎独造,非当世之流也。世之事隶书者,多取汉隶之瀟洒飘逸者,如《曹全》《史晨》之属,而先生独取汉隶之古厚者,若《张迁》《衡方》之属。更有异者,先生復於古隶中融入篆法,遂又另开新面,独立於当世矣!”
展览现场 丰子恺题《力学斋》
上海地区,明代有位名士陆深,字子渊,号俨山老人,是弘治年间进士,曾任国子祭酒。王京盙对其十分崇敬,尤其对其“力学以经世”之语,诚为信奉,将此作为座右铭,刻苦勤学,终生践行,并起斋号“力学斋”。众多前辈名家对王京盙的致学精神及书法篆刻造诣十分赞赏,纷纷为其题写斋名横幅。本次选展即有其师韩登安,以及朱屺瞻、叶圣陶、丰子恺、周谷城、顾廷龙、唐云、启功、赖少其、程十发等名家所题斋额。
《力学斋》启功题
《力学斋》唐云 题
《力学斋》 韩登安题
早在上世纪40年代,20多岁的他就已享有书名,并活跃在沪上书坛。1947年他积极参与丁福保等人创办的“上海贫儿工读院”,并任执行副院长,救济培养众多贫困学子,孤儿成长后都称其为“家长劲父”,更有参军入伍后以立功喜报谢恩者。
“上海贫儿工读院”全院师生合影
王京盙(左一)
新中国,他被安排担任高桥中学语文、美术教师。高桥地处滨海远郊,生活条件难与都市中心相比。他安之若素,将此当作第二家乡,敬业勤教,诲人不倦,授艺传道,培育新一代社会主义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书画篆刻爱好者。他兼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东郊区分会”委员,此职有责无薪,而他乐意地义务为高桥地区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先后勘定、保护碑刻一百余块。并投入大量心血采访编撰《增补宝山县志》、《高桥镇志》。为保护文物他更尽心竭力,在动乱浩劫中,当在一块珍稀明御碑:明成祖朱棣亲撰航海碑“宝山烽堠碑”即将被砸遭毁时,他挺身而出,以死护碑,铮铮铁骨,无私无畏。
展览现场的王京盙书法
1982年,他退休后返居故里,被浙江省文史馆聘为馆员。因此,虽他成名于上海,在海上艺坛活跃近四十年,是名符其实的海派名家。但由于晚年生活在浙江,所以在上海对他的宣传和介绍较少,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此次百年诞辰纪念展,能使人们重拾往事的回忆,重睹海派大师的风采。如本次展出的一张当年上海贫儿工读院师生合影,记述他在旧上海为社会所做善行义举。多张御碑亭、明御碑、碑亭题额等图片,既是明碑文物的风采的展示,更是王京盙丹心护碑的历史见证,让我们铭记他为这个都市留下历史文脉所作的功勋。
王京盙书法作品
篆刻选集
篆刻选集
印蜕
展陈的几枚印章和众多印蜕
上海笔墨博物馆展出以书画笔墨作品为主。王京盙工于小篆,展出的多幅篆书作品都是由其哲嗣王运天和在沪部分弟子提供的收藏精品,自然必是此展吸引人们眼珠的亮点。他精通各体书法,展品中有一直幅,四体书作十分精妙,风格各异,中规中矩,书作后的四段题跋更如画龙点睛。展陈的几枚印章和众多印蜕,让大家欣赏到他初学浙派、后追秦汉,入古出新的精湛篆刻技艺。
展出的手札作品中,有一幅唐云先生致王京盙札,信中有“请在府等我,备黄鸡一只,白酒两斤,得暇与蔡先兄前来作竟日游,时间不定,要来就来。”可见二人的熟稔程度。
唐云手札
王京盙手札
叶圣陶手札
除了书法作品外,还有许多他与恩师、书友、弟子间的书信往来,充满亲情友谊,笔墨酬答,看来饶有情味,倍觉亲切。展出中有其恩师申石伽、韩登安,以及叶圣陶、陶冷月、郑逸梅、顾廷龙、丰子恺、谭建丞、沙孟海、许士骐、唐云、田遨、陆元鼎等名人的信函。还有他为弟子起名、字、号、室所书字幅,其逻辑哲理、隽秀书法,显示其宏博学识和关爱亲情。
郑逸梅手札(左) 顾廷龙手札(右)
郑逸梅手札
陶冷月手札
(注:此次展览咨询电话021-63281558。)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