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活好自己,胜过取悦他人

2022-12-01 18: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天给大家解读的是小说《在轮下》。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

豆瓣网友说:“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1891年,黑塞在全家的厚望中,以优异成绩考入毛尔布伦修道院神学院。

然而,仅仅过了一学期,他便逃学自杀,并最终,被送入精神病院。

直到12年后,在卡尔夫老家长住的黑塞,再次回想起这段炼狱般的时光。

悲愤之间,他撕扯下自己的经历,融入这部自传式小说——《在轮下》。

阿德勒曾说:

定义自己的是自己,而不是环境、教育或素质。

人这一生,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活出自己。

最大的心累,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父母总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鞭策我们。

而小说主人公汉斯·吉本拉特,就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天资聪颖,一点即通,因此收获了校长、老师、父亲,甚至所有人的器重。

大家对汉斯抱有巨大希望,期待他能考入神学院,成为小镇的荣耀。

在这样的环境中,汉斯不得已地,早早压抑起了孩子的天性。

他放弃兴趣爱好,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并且由于过度劳累,早早得上了头痛病。

可即便如此,周围人无一关心他,而是愈发严苛,变态地要求他努力。

久而久之,汉斯自己,也将满足众人的期待,视为了毕生的宿命,即便心力交瘁,依旧心弦紧绷。

好在,由于基础牢固,他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神学院顺利录取。

消息传来,所有人沸腾了。大家拍手叫好,甚至本地的报纸,也将他放在了头版新闻。

如愿以偿的汉斯,以为终于可以享受假期。但没几天,新一轮的压力又滚滚而来:

牧师觉得,汉斯应该趁热打巩固希腊语。校长告诉他,如果想在神学院名列前茅,就要加倍努力。

于是,汉斯不得去各处补课。甚至自己偶尔放松,都会产生负罪感,觉得对不起大家。

直到假期最后一周,众人才勒令他无需用功了。

可汉斯却早已对自由失去热情,只是木然地等待着开学。

置身于大千世界,你我也许都曾为别人的期待而活。

为了一句“当妈的还这么爱打扮”,放下心爱的口红,素面朝天羞于见人。

为了一句“不能做点正常的事”,放弃了喜欢的领域,行尸走肉般游走于写字楼间。

为了一句“你怎么不能懂事一点”,压抑了内心的想法,将自己套在对方的标准之下。

我们按照他人撰写的剧本,来表演自己人生的喜怒哀乐。

却又无数次被不甘和痛苦啮咬着,并默默叩问:这样的生活,你真的喜欢吗?

这世上鲜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懂得。

一如《被讨厌的勇气》所说:

人生是不断与理想的自己进行比较,而非生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下。

依附于他人,难得真正的救赎

进入神学院后,汉斯延续着过去的模式,埋头学习,循规蹈矩,做着一名“好学生”。

可猝不及防地,一个与他截然相反的“问题少年”,闯进了他的生活。

男孩叫海尔涅,他骄傲、叛逆,积极反抗着眼前牢笼般的生活,活得热情而自由。

汉斯本来无比排斥。可架不住内心压抑的天性,他逐渐被吸引,被感召,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精神寄托。

在汉斯眼里,课本是圣物,学习是不可亵渎的崇高追求。

海尔纳却一针见血地指出:

你根本不喜欢这些功课,也不是自觉自愿地去做这些功课,纯粹只是出于恐惧。

尤其是经历了一次同学的自杀,压抑已久的汉斯,似乎猛然觉醒。

他不再执着于分数和名次,也不再克制自己的灵魂,而是追随海尔涅,像他一样,去享受真正的生命。

他们一起散步,晒太阳,聊理想,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甚至会懵懂地谈论起爱情。

眼见曾经的“优等生”走向“堕落”,校长用最温柔的语气,给出了最毒辣的提醒:

“亲爱的。千万别松懈,要不然就会滚到车轮下面去的。”

这句话,让汉斯再次陷入纠结。他企图回归学习,却始终力不从心。

更令他绝望的,他本想从海尔涅身上找到力量。

但对神学院无法忍受的挚友,却逃离了这处牢笼,去追寻自己的世界。

没了海尔涅,脆弱的汉斯,瞬间被打回原形。

他不敢抗争,却又无法跟上功课,只能任凭老师们责备自己堕落,并最终退学,回到老家。

奥修曾说:

“任何依靠别人的东西都无法使你达到最终的自由,你仍然保持是依赖的。”

海尔涅的出现,给了汉斯短暂的救赎。

可惜的是,自始至终,汉斯都是一副仰望者的姿态,从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力量。

回归现实,我们何曾不会这样:

依赖父母,顺从伴侣,追随朋友……企图从他人的生命中,给自己分得一点亮光。

然而,百态人生,各有前路。别人能渡你一程,却无法护你一世。

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试着自我救赎。

从每一次悲欢离合中修行,并练就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人生才能峰回路转。

随波逐流的人生,注定悲剧收场

故乡风景如旧,可对于汉斯而言,这里的一切,早已天翻地覆。

他本是小镇的骄子,众人尊崇的天才。

可再度归来,却沦为了街头巷尾议论和嘲讽的对象。

理想和现实的拉扯中,汉斯慢慢走向了衰落。

他整日麻木恍惚,颓丧度日,等待着死神对自己的召唤。

他不再反抗现实,选择了接受父亲的安排,成为了一名机械工。

而当他向命运低头,去融入市井生活后,他的人生,终于一步步堕入深渊。

他原本喜欢干净,可如今却为干净的工服羞耻,因为工友们都穿得肮脏破旧。

他为双手的水泡难过,可当工友说熬过就就好时,便默默吞下了委屈,继续忙碌。

第一周的工作结束,汉斯已然心力交瘁。他只想好好休息一场。

但为了和大家变得一样,并拉近关系,他还是勉强答应了工友共度周末的邀请。

混在人群中的汉斯,彻底失去了自我。他学别人抽烟,听大家吹牛,跟大家走着一样的路。

然而即便如此,各种嘲笑和讥讽,依然在耳边此起彼伏。

心事重重的汉斯,终于克制不住内心的压抑和痛苦,叛逆和放纵了一回。

他破天荒地将自己灌得烂醉,并拒绝别人的护送,独自在黑夜中,踏上了回家的路。

可惜的是,这一次,汉斯终究回不去了。

因为就在当晚,他便不知何故,悄然坠河离世。

漫画家蔡志忠说:

“死了才随波逐流,活着就要做自己。”

这句话,像极了对汉斯命运的写照。

他不是死在了那晚,那条河。从他选择顺从之时,他的人生,就已轰然陨落。

人活一世,最难的,莫过于和世界顽抗,去守住内心的方寸天地。

有些人牺牲自己的原则,去迎合他人的期待;

也有人压抑自己的内心,去逃避现实的重荷,以为这样就能被生活高抬贵手。

可到最后,非但没有获得想要的幸福,反而在卑微和迷失中越走越远。

有句话说得好:

坚守底线,你不一定会得到全部你想要的。但你得到的,一定不是你讨厌的。

活好自己,永远是人生最重要的命题。

写在最后

有人说:“《在轮下》是一部穿越百年的写实佳作。”

生活在上个世纪的汉斯,不仅控诉了作者的命运。也扫射了无数当代人,唤起我们心底的“共鸣”。

这或许是因为,无论何时,如何活着,是人们永远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难题。

而借着这部作品,黑塞给了我们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如汉斯般,在沦丧中落寞;如海尔涅般,在觉醒中重生。

恰似《秋日传奇》开篇所写:

“有的人能够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人也许会成为疯子,但或许,也会成为传奇”。

原标题:《活好自己,胜过取悦他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