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MAP展览|引力剧场:坠入徐冰的“文字漩涡”

2022-12-01 08: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浦东美术馆 浦东美术馆MAP

2022年8月12日起,艺术家徐冰的大型装置艺术作品《引力剧场》正式亮相浦东美术馆中央展厅X。一时间,关于它的图文报道席卷各大媒体平台,吸引着大批观众前来一睹真容。

中央展厅X是浦东美术馆众多展厅中最为特殊的展示空间之一,它位处建筑中心,高30余米,长、宽各为17米,纵贯5个楼层。这个难得一见的巨型实验性展厅对艺术家的创造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也正是建筑本身的天然“高门槛”。

特殊的空间、不好用的空间

反倒可以将艺术家的思维推得更远。

——徐冰

中央展厅X ©浦东美术馆

在此处,展览“徐冰:引力剧场”历时数月完成布展。艺术家团队克服了项目难度高、布展时间紧等多重考验,终为中央展厅X量身定制了一个全新的、具有视觉震撼力的、又具有高度观念性的大型作品。

徐冰的这座“引力剧场”内正在上演怎样的一出好戏,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件基于透视原理的,

而并非终结于视觉性的装置艺术作品。

01

引力剧场 引力无限

《引力剧场》展出现场

©浦东美术馆

踏入展厅,强烈的巨物感迎面袭来,一个巨大的英文方块字的“文字漩涡”跃然眼前。遮天蔽日的“英文方块字”宛若依附于一张硕网之上,而“网”的重心处随着地心引力作用逐渐坠向地面,英文方块字也似随之簌簌落下。

《引力剧场》布展延时影像

©徐冰工作室

布展过程中,1600个铝合金制造的英文方块字被逐一固定在巨大的、旋涡状的钢丝结构之上,作品的整体架构随着搭建过程不断升高,好似在空间中逐渐生长。徐冰把二维的文字在三维空间中“拉伸”,被“拉伸”的文字发生变形,最底部的文字经过“拉伸”后高度超过四米。

截取自《引力剧场:移动的视角》动画影像

©徐冰工作室

《引力剧场》展出现场

©徐冰工作室

按照徐冰的设想,作品顶部框架上升至美术馆3层与4层之间的高度上,一篇原本是二维的文本,在空间中其形态被拉伸至地面,使其底部尖端恰好触碰到B1层底部的巨大镜面,并“穿透”到镜像空间之中。

作品底部镜面

©徐冰工作室

这件作品并不是被简单的“放置”于一个巨大空间当中。浦东美术馆中央展厅所提供的特殊可能性及限制性都被调动起来,有机地包含在艺术语言的考量之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经过反复推敲,徐冰将作品名称确定为《引力剧场》。表面上看,“引力”似乎对应了作品形态与其镜像共同形成的“虫洞模型”,而“剧场”则提示了展厅所提供的多重“观看”可能。这件纵向贯穿美术馆五层空间的“巨物”,向观者提供了可从不同楼层的不同高度和角度欣赏作品的多样体验——

B1层视角 /

来自B1层视角

©浦东美术馆

来到B1层,站在作品下方,如同置身于“剧场”的中心,观者只能看到背面的文字,加之其在空间中的拉伸与交叠,便无法辨识文字内容。即使反转的文字在镜像空间中得到修正,变得可以阅读,而身处其间的观者,却始终无法看到作品全貌。

1-3层视角 /

来自1-3层视角

©浦东美术馆

随着楼层的升高,装置与美术馆空间的配合似乎又呈现出戏剧般的诱导性,变形的文字在观看视角的改变中趋近正常,愈发刺激着观者想要从正面完整阅读文本的欲望。

4层视角 /

来自4层视角

©浦东美术馆

到了展厅最高层,又获得了一番别样视觉体验。看向作品中心,一丝晕眩瞬间涌上,仿佛自己也要随着英文方块字“坠入”这个“漩涡”一般。而在此处,即使观众终于可以看到文字的正面,但却仍然无法完整地阅读文本。

在馆内,观者每移动一层,他的所见就会因视角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作品下方往上看时,文字的阅读方向是反的;但通过底部镜面看,呈现出正常的阅读状态;再从作品上方往下看,文字正常了却无法识读中间部分……徐冰通过多种手段制造阅读障碍,互相纠缠拉伸,又抵消混杂其中。

02

是鸭头还是兔头

《引力剧场》中出现的“英文书法”内容摘自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著作《哲学研究》。其中探讨“观看”与“面相”的这一段文字,在表面上呈现为对几个视觉案例的简单分析,而实际上却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出发,指向人类认知上的共通误区,提示出“语言”给人类所带来的认知上共同的扭曲倾向。

来自《引力剧场:文本对照》

©徐冰工作室

摘取的文本原文为德文,后被广泛翻译为英文,在《引力剧场》的创作过程中又转换成徐冰自创的“英文方块字”,再将文本进行“拉伸”形成“视错觉”,仿佛道道转弯、层层加码,试图阻碍观者阅读。

维特根斯坦的“鸭兔头”案例

维特根斯坦提出经典的“鸭兔头”案例,它既可以是鸭子,也可以是兔子,并揭示出文字的局限与误区的存在。而徐冰在这件作品中采用的“英文方块字”也有异曲同工之意,看起来是中文,但其实是英文,观者在观察和解读这些文字时,难以界定是中文还是英文。

徐冰认为,人们用逻辑归纳的方式总结概念,并试图通过对概念的澄清,系统地透视世界,实际上却让我们远离了世界真实的部分。

《引力剧场》展出现场

©徐冰工作室

他说,“原点透视法的有效,来自于自然人的视线不能转弯的局限性,而此刻,这种局限性本身成为一种‘材料’,被使用在作品中。透视法是描述世界的一种语言,它如同所有的语言,成为我们的思维与外部世界的中介。而我们的思维也由各种语言所塑造,它必定带有盲点。”

徐冰在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人类依靠语言认识世界,而语言存在局限性和歧义性。

03

无法抵达的理想视角

踏入“引力剧场”,观众们不由自主地试图找寻阅读这篇文字的视角,可是永远也找不到最理想、最完整的角度,因为任何一个角度都是被干扰和带有盲点的。整个装置如同一个巨大的“视错觉”模型:人们习惯于阅读书写在平面上的文字,而文字在空间中的拉伸则会使视角反向推远。

在三维到二维的转换中,透视规律内在地规定了一种角力关系,使作品形态与观看视点在动态关系中相互拉扯,迫使“理想视点”被拉升至美术馆空间之上无法到达的位置,它不能被看见,但是存在。

“理想视角”示意图

©徐冰工作室

“引力”的拉伸力量,使作品中的文字掉入了无法识读的混乱之中,而这混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指向着高悬在展厅之外的那个无法到达的“理想视点”。想象我们在美术馆建筑上空俯视作品,才能最完整地恢复这篇文本的二维形象,其原理就像是看高速公路地面上的文字。

自此,“剧场”一词所内涵的“观看”线索,反而将我们的思维拉向“剧场”之外。

纵使无人可以抵达“理想视点”,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最佳视角”。前段时间,MAP向入馆的观众们发出“寻找最佳视角”投稿征集活动,收到了观众们的热情反响。

观众拍摄的“最佳视角”照片

©MAP观众

《引力剧场:寻找理想视角》展出现场

©浦东美术馆

此外,美术馆B1公共区域展出了一套由不同视角组成的,体现作品不同视觉可能及解读方式的《引力剧场:寻找理想视角》艺术微喷。

04

揭晓"剧场"幕后

围绕主体装置,除上述《引力剧场:寻找理想视角》艺术微喷之外,此项目在B1展区,还同时展出了其他的一系列配套作品:

《引力剧场:透视模型实验》展出现场

©浦东美术馆

小型视觉装置《引力剧场:透视模型实验》在展现作品细节的同时,更帮助观众直观了解透视法的运用。观众通过展台前面的黑色方孔,就可以看到被拉伸的文字未变形的样子。

《徐冰:引力剧场》纪录片展出现场

©浦东美术馆

《徐冰:引力剧场》纪录片呈现了作品构思及制作过程,记录与揭晓了这件大型装置作品的诞生,非常值得坐下来细细观看。

《引力剧场:文本对照》展出现场

©浦东美术馆

《引力剧场:文本对照》

©徐冰工作室

《引力剧场:文本对照》将徐冰写书法前的英文原稿、徐冰的书法文本、理想视角的文本以及每个文字拉伸后又组合在一起的文本,这四张代表作品不同的创作阶段,却又相互对应的效果图,展示了出来。

《引力剧场:手稿》展出现场

©浦东美术馆

动画影像《引力剧场:移动的视角》展出现场

©浦东美术馆

此外,还展出了《引力剧场:手稿》以及动画影像《引力剧场:移动的视角》,这些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展品,为观众对《引力剧场》的解读提供了不同的“接口”,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角度。

《引力剧场》呈现效果动画展示

原标题:《MAP展览|引力剧场:坠入徐冰的“文字漩涡”》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