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进化的逻辑︱失控的尾巴

史钧
2022-11-30 08:21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城邦 >
字号

有长尾巴的孔雀,就会有短尾巴的孔雀。可雌孔雀为什么偏偏喜欢长尾巴的雄孔雀呢?那么长的尾巴除了好看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雌孔雀自己没有长尾巴,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事实上,这种审美品味在鸟类中相当普遍,从长尾寡妇鸟到欧洲仓燕,莫不如此。并且,雄鸟的尾巴越长,越是能够通过信息评估,得到雌鸟的青睐。

长尾寡妇鸟

为什么会这样呢?达尔文认为,这是性选择(sexual election)的结果。但长尾巴既不利于飞行,也不利于躲避天敌,堪称花样作死的性状;而雌性偏偏就喜欢,加在一起,简直是双双作死,与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的原理颇有出入。

那么,到底是性选择理论错了,还是自然选择理论不成立呢?

达尔文认为两者都没有错,对于它们之间的矛盾,他选择了无视。达尔文去世后,性选择理论渐渐无人问津。毕竟,生物进化的科学体系不应该由两个互相矛盾的理论组成。

最终将性选择与自然选择协调起来的是罗纳德·费希尔(Ronald Fisher)。在1930年的《天择的遗传理论》一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失控理论”(Fisherian runaway),说明达尔文的理论体系并不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存在逻辑冲突,它只是缺少一片拼图。

下面我们就以孔雀的尾巴为例,看看失控理论是怎样衔接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

费希尔认为,雄孔雀的长尾巴是身体强壮的标志,同时也是合适的性信号,可供雌性选择时参考。

问题是雄孔雀为什么要用长尾巴来当性信号呢?

这正是费希尔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费希尔假设,孔雀的祖先是短尾巴,后来由于基因突变,有些雌孔雀开始喜欢尾巴稍微长一点的雄孔雀。恰巧有的雄孔雀尾巴较长而且非常健康,和它们交配可以生育较多的后代。这些后代都继承了父母的性状,雄性全部拥有长尾巴,雌性全部喜欢长尾巴,形成了默契的两性关系。长此以往,长尾巴的雄孔雀就会越来越多,喜欢长尾巴的雌孔雀也就越来越多。

这样一来,雄孔雀为了讨好雌孔雀,就会在与其他雄性进行的间接竞争中比较尾巴,看看谁的长、谁的美。这里,雄孔雀好比参加一场拍卖会,标的是雌性的卵子,为了竞拍成功,它们不得不轮番抬高价格——也就是增加尾巴的长度,最终导致价格失控。

年复一年的拍卖会,使得雄孔雀的尾巴越来越夸张,甚至会影响到生存,也就是说,出现了与自然选择冲突的苗头。但此时雌性和雄性都已骑虎难下,雌性无法放弃选择标准,雄性无法放弃竞拍冲动。于是失控的性状继续下去,直至达到危及生存的程度——这时自然选择开始发挥作用,尾巴太长的雄孔雀被捕食的可能性大增,以致生殖利益也受到损害,失控才告一段落。

简单说,因为性选择,雄孔雀的尾巴才会失控;因为自然选择,雄孔雀的尾巴才没有彻底失控。在费希尔的推理中,性选择和自然选择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同时存在,彼此协调和相互制约的。在交配时节,性选择的压力更大;在平时,则自然选择的力量更明显。没有哪种“选择”可以单独行事。

如果没有性选择,雄孔雀就不会长出长尾巴;如果没有自然选择,雄孔雀的尾巴就可能长到十几米甚至更多。现在雄孔雀尾巴的长度,不但没有导致雄孔雀灭绝,还成功吸引了雌孔雀的目光,这恰恰就是性选择与自然选择妥协的结果。

这就是费希尔的失控理论。

根据费希尔的观点,不光是尾巴,动物的许多性状都存在失控的可能。有些鸟类不以尾巴长短来展示身体状况,比如鹪鹩,它们体型很小,不适合用长尾巴作为性信号。那么雄鹪鹩怎么自我炫耀呢?它们唱歌。雄鹪鹩在发情季节会卖力地歌唱,甚至唱到远远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程度,把自己给活活累死,属于典型的失控。

鹿豚是野猪的近亲,主要生活在东南亚丛林中。雄性鹿豚有两对獠牙,起初是进攻性武器,后来又叠加了雄性炫耀的功能,以致獠牙的长势趋于失控。有些雄性的獠牙会弯曲生长刺进脑袋,活活把自己扎死。

盲蛛是一种蛛形纲动物。雄性盲蛛的后腿特别长,属于典型的大长腿,在勾引雌性时特别有效——后腿越长,越容易得到雌性的青睐。长腿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硬来。雄性会张开腿等着雌性送上门,然后用腿将雌性死死锁住,接着就可以霸王硬上弓了。

但腿太长也有麻烦,遇到天敌时会影响逃跑速度。有时盲蛛会像壁虎那样断臂求生,切下的断腿会持续抽动,以便分散捕食者的注意力。与壁虎不同的是,雄性盲蛛的腿断了以后不会再生,只会越来越短——短腿明显更麻利,逃跑速度更快。由此可见,长腿是实实在在的失控性状,并不实用;短腿才是实用的好腿。但为了吸引雌性,雄盲蛛又不得不冒险长出超级长腿来。

自然界里类似的失控性状还有很多,比如大角鹿的角、长颈鹿长长的脖子,似乎都可以用失控理论加以解释。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失控理论都被认为是理解雄性失控性状的标准答案,人们相信,性选择和自然选择之间的矛盾已经得到了完美解决。但在1962年费希尔去世后,特里弗斯在复盘费希尔的推理过程时,居然发现了一个小小的bug。

特里弗斯认为,费希尔假设了一种理想状况,而非现实——最初雌性并没有喜欢长尾巴的理由。特里弗斯质疑道:一开始,雄性的长尾巴对雌性能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没有好处,雌性何必非要喜欢长尾巴呢?它们可以喜欢雄性的任何特征,只要这个雄性健康就好了。换句话说,费希尔推理的前提并不存在。

如果不是费希尔说的那样,那么雄孔雀的长尾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特里弗斯自己又是怎么说的呢?

下次我们就来继续聊聊这个话题。

-----

史钧,生物学博士,专注于进化论领域的科普写作,已出版多部科普作品,其中《其实你不懂进化论》获得第十六届文津奖,并入围2020年中国好书。生命的进化是符合逻辑的过程,底层逻辑就是自然选择,在此基础之上,又衍生出了许多其他逻辑,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本专栏将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深度梳理,详细介绍其中的各种逻辑关系,讨论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

    责任编辑:单雪菱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