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逃离苹果“炼狱”的果链企业,在新能源、VR能活的好吗?

2022-11-29 11: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梁观

出品:全球财说

苹果公司作为规模、市值均位于全球前列的巨无霸,拥有庞大经营体系。2022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显示,单季度营收达901亿美元,净利润达207.1亿美元,再创该财季即7-9月业绩新高。

与此同时,以苹果公司的经营体量必将需要同等庞大且遍布全球的供应商体系支撑。

备受业界关注的是,在苹果庞大的供应商体系中,国内供应商所占份额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在苹果公司披露的2021财年供应商名录中,共计190家供应商,苹果表示,这些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内为苹果提供了原材料、制造和组装服务,占苹果采购总额的98%。

其中,在2021财年供应商名录中,中国供应商占据91个席位,占比接近50%。相较于苹果首次公布的2011财年供应商名录,彼时156家供应商中,国内只有8家供应商在列。

对于国内供应商而言,被纳入苹果供应商体系往往意味着海量且稳定的订单,随之供应商的营业收入将会迅猛增长,并且部分供应商因通过苹果认证,对品牌声誉等软实力方面同样有所裨益,或成为各大品牌商将会首先考察的潜在供应商之一。

然而,随着近年欧菲光、歌尔股份等供应商脱钩果链事件相继发生,也将供应商的另一面血淋淋地揭开。

苹果“炼狱”,供应商或成利润蓄水池

对国内供应商来说,并入果链或是拉动业绩一飞冲天的发展机遇。

以这次风头浪尖上的歌尔股份为例:2018年,歌尔股份获得苹果AirPods大额代工订单,约为代工总量的30%,一跃成为AirPods全球第二大代工厂;之后的2018年-2021年间,在苹果产业链的拉动下,歌尔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营业收入由237.5亿元增长至782.2亿元,归属净利润也由8.68亿元增长至42.75亿元。

AB面的B面,歌尔也形成了对苹果依赖。

2021年年报显示,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高达86.54%。其中,第一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更是达到42.49%。多方信息显示,苹果是促成这一失衡的主因。

另一位“难兄难弟”欧菲光的情况也与之相似。

2016年,欧菲光收购索尼位于广州生产iPhone模组工厂,随后并入苹果供应链。至2019年,受益于苹果的订单,欧菲光在手机模组领域的市场份额已处于全球第一。2020年,来自于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比已达到30%。

在对苹果形成依赖的同时,供应链企业的议价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在苹果向供应商开出海量订单的同时,也会积压供应链的利润水平。一位制造业的资深人士表示,类似苹果这样手持订单足以影响一家公司全年营收的巨型品牌商,往往会要求供应商逐年按照比例降低供货价格。

这一做法并非毫无道理。通常情况下,随着生产的推进,包括生产线在内的设备及条件也将逐步完善,供应商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与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从而在议价能力不足、价格下滑时维持利润。

苹果对于供应商利润的不断挤压,正体现在供应商不断下滑的毛利率上。

果链两大龙头中,自2018年开始,立讯精密的综合毛利率就一路下滑,已由2018年的21.05%下降至2021年的12.28%。2021年主营业务消费类电子实现营业收入占比87.46%,毛利率为11.36%,较上年同期减少6.48个百分点。同期,立讯精密第一大客户占比达74.09%。

歌尔股份作为另一个龙头,亦不能独善其身。2021年年报显示,歌尔综合毛利率从2018年的18.81%逐年下滑至2021年的14.13%。其中,以果链业务为主的智能声学整机业务毛利率低于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等业务,仅为10.33%,较上年同期下降4.54个百分点。

除议价能力不足外,由于利润本就较薄,外部因素对于成本的影响也十分关键。若是处于平稳经营期或尚能承担,但当行业经营环境发生剧烈波动时,压力也会陡然大增。

2021年至今,受疫情扰动及大国博弈等宏观事件影响,全球贸易格局变动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芯片短缺且原材料价格上涨,诸多因素一同抬升了苹果及供应商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消费电子市场疲软,iPhone销售也受到挑战,高通表示消费电子市场至少到2023下半年才能复苏。

面对经营困境,苹果脱难的办法之一就是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表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危机背景下,苹果为了降低成本,进一步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给供应商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

与之相应的是,歌尔股份等供应商,可能因为不愿降价而失去苹果订单。《财经》曾报道,歌尔股份人士在一次小范围交流中透露,歌尔股份报价较高可能才是首要原因。苹果采购负责人近期要求主要供应商配合降价,立讯精密的配合度比歌尔股份更高。

在苹果的威势下,此时的供应商已经缺乏经营独立性,几乎成为苹果的利润蓄水池。

脱钩苹果,智能硬件等短期难撑发展

相较于苹果不断对利润空间形成挤压,供应商更加担心与苹果脱钩。过去数十年里,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在设计、功能上不断推陈出新,相应的生产制造技术、设备与流程也与之不停歇地更新迭代,每一轮革新都需要巨大的资本开支用于研发、构建生产线以及人员培训。

这笔巨额支出,往往成为果链企业赢得苹果青睐的先决条件。一旦苹果更新某项技术或放弃某项产品设计,将会致使对此已经投入不菲的果链企业深陷困境。

如Dialog,作为苹果曾经的电源IC供应商,自苹果手机问世即为其供货。自苹果推出自研电源IC,Dialog成为弃子后一蹶不振。2017年,苹果出资6亿美元向Dialog换取三百名研发工程师与部分设备技术,了结两者之间的专利权纠纷。2021年,Dialog被瑞萨电子收购。

再如欧菲光,自从与苹果脱钩后,不得已只能大幅减值此前投入的资本开支,在2020年、2021年分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7.71亿元、11.7亿元,致使2020年、2021年亏损达19.45亿元、26.25亿元,至2022年前三季度仍计提各项资产减值达14.96亿元。

面对着经营缺乏自主权的两难窘境,又有脱钩后悲惨境遇的前车之鉴,部分国内果链企业正谋求多元化,以逃脱苹果“炼狱”。

如歌尔股份希冀将AR/VR、智能手表、游戏机等智能硬件作为自身下一业务支撑。目前,歌尔股份已是Meta旗下Oculus Quest2、索尼PSVR以及字节跳动Pico VR的代工厂商,至2022年上半年智能硬件已实现营业收入248.1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56.90%。

然而,智能硬件业务中的主要AR/VR业务却横生波澜,作为VR主力产品的Quest2产品性能仍存缺陷。如今,业内普遍认为一款AR/VR需达到分辨率24K高清、刷新率达到50-240Hz视网膜清晰度、重量150g等关键性指标,才能谈得上是具备潜力的产品。以此为标准,Quest2还有不小的差距。

因尚未有成熟产品问世,用户对Quest2等VR产品仅抱有尝鲜感,无法形成如对智能手机般的强粘性。近年来,因广告业务下滑致业绩承压,Mate放缓对VR领域的投入。受此影响,新产品的迭代也随之停滞。

知名科技分析师郭明錤也曾在社交平台表示,Meta元宇宙智能硬件业务有下滑趋势。Meta缩减2022年Oculus系列头显出货量40%,从原有预期1000-1100万台下调至700-800万台。此外,Meta还暂停了2024年之后的所有新的XR头显硬件项目。

不论是AR/VR亦或是元宇宙,虽然业界认为前途光明,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上述种种对于歌尔股份而言,智能硬件的业务前景或许也不再光明如初。

立讯精密方面则目标抢占新能源赛道。2022年初,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与奇瑞达成战略合作,并称此举为实现公司核心零部件的多元化和规模化发展,同时致力于实现公司成为汽车零部件Tier 1领导厂商的中长期目标。

这一举动其实并不突兀,早在2012年,立讯精密已涉足该领域。2012年-2014年期间,立讯精密先后收购福建源光电装和德国SUK,补强自家的汽车线束和注塑的能力,并成立汽车事业部主攻汽车电子领域。

不过以市场格局来看,奇瑞并非当下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同时,立讯精密在这一领域虽多有布局,但皆为非核心部件。最重要的是,无论新旧势力车企都将生产平台视为绝对的核心技术,未来采用立讯精密提供的共享平台意愿有多强,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观察。

尽管果链供应商想要摆脱业务依赖的意愿十分强烈,但是新能源、VR等新领域目前仍无法任由他们驰骋。如今,原有的消费电子主力产品智能手机已慢慢滑入创新沉寂期,新兴的VR、新能源汽车暂时缺乏成为接棒新产品的必要性。

在这样新旧产品交接不畅的时期,前期少有独立开发终端产品成功经验的果链企业,面对的挑战恐将大于机遇,《全球财说》也将保持持续关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