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传统文化进楼宇,《御制耕织图》文化展在香港广场里举办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18-04-24 16:2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为彰显劝课农桑之宏旨而作的《耕织图》形象生动、细腻传神,是清代宫殿版画的代表作。它被称为“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是解读中国农业史、纺织史、艺术史的珍贵文献。

4月24日,“漫步淮海 耕织幸福”传统文化进楼宇——《御制耕织图》文化展揭幕仪式紧随着第23个“世界读书日”的脚步,在上海淮海中路香港广场举行。

此次文化展由淮海中路街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古吴绣皇、香港广场共同策划,以宣纸彩印画册和苏绣作品的形式共同呈现。

古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意思是一男子不耕作,就有人会挨饿;一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相传,康熙二次南巡时,江南士人进呈南宋於潜县令楼璹所作的《耕织图诗》。康熙览后甚喜,即命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运用西洋画透视的原理,重新绘制《耕织图》。绘后,工雕善画的著名木刻家朱圭、梅裕凤奉旨镌版印制,于康熙三十五年(1691)方成书。书成后康熙又亲自作序、题诗,印发各地,劝谕农桑。

此次展出的由康熙作序题诗的《耕织图》是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珍藏的墨印彩绘本为底本影印而成的。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这种墨印彩绘本在国内仅有两种,分别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非同一版本系统,可谓十分珍贵。《耕织图》共计46幅图,其中耕图、织图各23幅。其中“耕”部,绘有浸种、耕、把耨、耖、碌轴等农事图;“织”部,则绘有浴蚕、二眠、三眠、大起、捉绩等图。康熙皇帝亲笔作序,并为每幅画题诗。

2016年,日本陶艺家山根彰正教授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耕织图》版本,精心制作了四十六件备前烧陶画,并捐赠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备前烧,是日本六大著名的古窑之一,更是日本古窑中历史最为悠久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为了丰富观众的参观体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挑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与御制耕织图密切相关的六幅日本备前烧陶画参与展览,并以此回溯、致敬“江南农耕文化”。

这样的展览为何选址香港广场举办?淮海中路社区(街道)是上海市高档商务楼宇较为集中及区政治文化中心地域之一,也是老城厢石库门比较集聚的区域。淮海中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金韶靖表示,“漫步·淮海”是淮海中路街道融合并丰富居民与白领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级向四级延伸的重要抓手。

2016年,淮海中路街道在18个楼宇组织举办了“白领午间课堂”,2018年举办了“苏州桃花坞年画展”、“《御制耕织图》文化展”和各种线下体验课程。这些活动为社区居民群众、楼宇企业员工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据悉,近期还有百余组家庭、白领青年将亲身参与文化站系列讲座、织布、刺绣、扎染等体验活动,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御制耕织图》,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珍本为底本,进行仿制。

【附康熙为《御制耕织图》作序】

“朕早夜勤毖,研求治理。念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尝读《豳风》、《无逸》诸篇,其言稼穑蚕桑,纤悉具备。昔人以此被之管弦,列于典诰,有天下国家者,洵不可不留连三复于其际也。西汉诏令,最为近古,其言曰: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源也。又曰: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欲臻斯理者,舍本务其曷以奉。朕每巡省风谣,乐观农事。于南北土疆之性,黍稌播种之宜,节候早晚之殊,蝗蝻捕治之法,素爱咨询,知此甚晰,听政时恒与诸臣工言之。于丰泽园之侧,治田数畦,环以溪水,阡陌井然在目,桔槔之声盈耳,岁收嘉禾数十种。陇畔树桑,傍列蚕舍,浴茧缫丝,恍然如茅檐蔀屋。因构“知稼轩”、“秋云亭”以临观之。古人有言:衣帛当思织女之寒,食粟当念农夫之苦。朕惓惓于此,至深且切也。爰绘耕、织图各二十三幅,朕于每幅制诗一章,以吟咏其勤苦,而书之于图。自始事迄终事,农人胼手胝足之劳,蚕女茧丝机杼之瘁,咸备其情状。复命镂板流传,用以示子孙臣庶,俾知粒食维艰,授衣匪易。《书》曰:惟土物爱厥心臧。庶于斯图有所感发焉。且欲令寰宇之内,皆敦崇本业,勤以徕之,俭以积之,衣食丰饶,以共跻于安和富寿之域,斯则朕嘉画元元之至意也夫。”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