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纪委机关报:违法排污不停的背后是沉睡甚至装睡的监管部门
在各界密切关注、舆论不断发酵之下,这起被多次曝光的企业排污事件终被查处。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不遗余力。“1048人被问责,其中省部级干部3人,厅级干部159人,处级干部464人。”这份涵盖从省部级领导到县处级干部的问责清单,是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七省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后的“成绩单”。
问责背后,暴露出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没有认清环境保护的紧迫形势,懒政怠政、监管不力。
违法排污怎就停不下来?
灰色和白色两种工业废渣从卡车尾部倾泻而下,好似两种颜色的“瀑布”;浓浓的白色工业废水从汾河岸边隐蔽的排污口汩汩流出,伴随着刺鼻的气味流入山西的母亲河汾河。
这是不久前央视曝光的山西省洪洞县三维集团工业废料倾倒、污水直排的画面。报道称,三维集团一直以来违规倾倒工业废渣,直接将废水排入山西的母亲河汾河,恶臭污水大量污染农田,导致庄稼绝收;工业废料不但污染大气还会随着雨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值得注意的是,该集团违法排污被曝光已然不是第一次。2014年、2016年、2017年,多家媒体对此进行过报道,甚至2017年环保部还派出督察组对其进行过督察。
然而,该集团的违法排污行为直到今年4月被媒体曝光前还在继续。
无独有偶。前几日,一段河北省宁晋县当地村民“红水浇地”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当地村民反映“自己种的粮食都不敢吃”,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经调查,造成“红水浇地”的是河北昊汇科技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主要从事化工产品技术研发以及有机颜料、染料、染料中间体、医药农药中间体等化工产品制造销售。4年间“红水”“一路顺畅”,着实让人惊叹。
而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八桥镇民乐村,一家小型养猪场的生猪粪便通过一条沟渠直排入河流中,周边写字楼中的工作人员、居民区的居民对此苦不堪言。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家养猪场已违规存在了13年之久。13年的“坚挺存在”,上演了“猪坚强”的闹剧。
类似的事件近期被曝光不少。
企业的污水怎么排?废气该如何处理?废弃的材料怎样做到循环利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对生态环境保护这道“考题”。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还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罔顾环境的承载力肆意为之,这其中,监管部门环保执法的刚性约束至关重要。对于上述几起违法排污事件,大多数人心中都会闪现一个疑问:这些年,当地监管部门都去哪儿了?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委、区政府牵头,成立环保督察组,严查全区“散乱污”企业,并深挖背后存在的基层党员干部涉黑涉恶等腐败问题。图为近期督察组人员在该区腊市镇庙岭村某“散乱污”企业开展督察。李诚伟摄“沉睡”甚至“装睡”的监管部门
在曝光的三维集团违法排污视频中,洪洞县环保局副局长对排污事件的看法令人印象深刻:“村里人拿了人家钱说你们不用管了”“我们不是公安,我们没权力去调查,知道吗”……在他看来,哪一级拿了企业的钱,哪一级就对排污事件负责。这哪里像一个环保部门的领导干部说出来的话,心中哪里还有一点责任意识。
更加令人咋舌的是涉事村干部的做派:扣押记者(一开始被村干部误认为是环保部工作人员),对反对企业排污的村民实施殴打。这哪里还有一点村干部形象,简直就是黑社会做派。
在这个事件里,三维集团的领导人员如果能及时自查自纠,村“两委”如果能够代表民意阻止企业排污,洪洞县有关部门如果能够及时介入查纠,企业也不至于违法排污多年。
可这样的事情却一再发生。2017年4月至5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期间,将关于鸿升纸业长期违法排污问题的信访线索转湖南省办理。随后,企业所在地永顺县委、县政府对企业负责人和环保局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相应处理。然而,督察组进驻结束后,鸿升纸业在未实施具体整改措施的情况下,擅自恢复生产,违法排污问题突出,永顺县政府及经信、环保等有关部门,以及泽家镇党委、政府对企业擅自恢复生产、污染反弹行为视而不见,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当地经信部门及泽家镇政府甚至暗中默许企业恢复生产。
很显然,企业的肆无忌惮来自于监管部门的层层监管缺位。为了追求漂亮的经济发展数字,而把生态环境保护放一放、缓一缓,甚至是“搞一阵风”。如此不作为、慢作为、阳奉阴违,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极不负责。
更有甚者,监管部门执法人员与企业沆瀣一气,大搞利益输送,充当企业污染环境的“保护伞”。
曾经风光一时的“环保明星”——山西省环保厅原厅长刘向东,背后与企业进行着权钱交易。他在担任山西省环保厅厅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在企业环评审批、环保验收、环保违法处罚、环保专项资金拨付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主管全省环保工作的一把手,刘向东倒在钱和利上,环保监管的“闸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可有可无的“隐形门”。
祭出问责利器 抽醒“沉睡的羔羊”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这次三维集团违法排污事件被曝光后,多个部门迅速反应,启动调查、问责程序。
4月18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山西省人民政府进行挂牌督办,并会同证监会对三维集团进行上市公司联合惩戒;4月19日,山西省国资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省属企业以三维集团环境违法问题为鉴,立即对企业生产经营、在建项目进行全面环保排查。4月20日,临汾市委快速反应,包括县长、副县长以及环保、国土、水利等职能单位负责人在内的15名相关责任人被免职、停职。4月21日,山西路桥集团党委依纪依法启动问责程序,从决策层到管理层,5名相关责任人都被免职。
问责是从严治党的利器。2017年出台的新环保法中,问责是关键词,因此,它也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在一年多的实践中,从对甘肃祁连山污染事件的严厉问责,到中央环保督察的“痛下狠手”,“最严”的底色越来越亮。问责,也正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件利器。
在具体实践中,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开启环保问责的“地方篇”——
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湖南省重大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从省级层面探索建立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今年3月,湖南省对此前鸿升纸业督察结束后污染反弹问题,责成湘西州对包括永顺县副县长、县经信局局长、县环保局局长、泽家镇党委书记在内的10人进行了问责。
而重工业大省河北也出台了《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试行)》,对负有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能的省政府相关部门责任进一步细化。4月21日,河北省环保厅已完成对宁晋县“红水浇地”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将依法对涉事企业予以处罚,并建议邢台市纪委监委启动问责程序。
“问责就应当是动真的、碰硬的、来实的。”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魏永刚表示,“环保问责要发挥作用,就要‘问’到人。只有让每一件事情都有具体的人来负责,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更大成绩。”围绕“人”来做文章,问的是环境问题之“责”,也是在问作风之“责”,对于扣紧“责任链条”,形成人尽其责、各司其职的局面大有裨益。
守住绿水青山,留住古道乡愁,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尤其需要监管部门的主动作为。
可以预见,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监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需求日益提高的当下,污染环境的企业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原标题:违法排污不停,监管部门去哪儿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