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宋徽宗寻觅一生的绝色,为何成为了“杀手锏”?

2022-11-28 08: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CCis LicorneUnique

hello,我是CCis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浅青、秋葵绿、郎窑红、茄皮紫……这些清雅素净的色彩,自古就是令人称绝的中国之色。

2023年早春系列以中国传统单色釉艺术为灵感,撷取十种古典釉色融入品牌标志性的设计之中,致敬这一时期这项极简高雅的陶瓷美学

与声名鼎沸的唐三彩、景泰蓝和青花瓷等代表性瓷器相比,「单色釉」对于大部分人似乎并不熟悉。

但其实,中国的单色釉瓷器一直被广泛认为是陶瓷界的重大成就。

01

一道绝色

单色釉,又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是指瓷器烧制后釉面呈现单一色彩或渐变的瓷器种类,既无复杂的图案纹饰,也没有丰富的色彩搭配,瓷型简约,通体一色,浑然天成。

清 康熙 豇豆红单色釉瓷器/瑞士玫茵堂旧藏

早在唐代以前,单色釉瓷器就已出现,只不过因烧制工艺不成熟,实用性远高于观赏性,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并不多见,直至宋元时期“六大窑系”、“五大名窑”的确立,单色釉工艺才得以蓬勃发展。

明清时期是单色釉的鼎盛时期,宫廷御用的单色釉更是受到空前重视。在帝王审美的影响下,工艺迅速发展,诸多釉色也由此诞生。

上海ART021博览会上非遗传承人邓希平打造的160件单色釉陶瓷金钟碗

清代单色釉瓷器/V&A博物馆藏

那饱满光润的色泽,在一天之中不同的光线下熠熠生辉,又附以龙纹、祥云等拥有祥瑞寓意的纹饰,如眼波流转,俘获了一代代帝王将相的心。

清 康熙 黄釉团云龙纹盘

清 康熙 白釉刻云纹马蹄尊

清 乾隆 青釉浮雕葫芦纹葫芦瓶

只是到底是平实单一的色调,却又如何在众多叫人眼花缭乱的中国瓷器之中独占一席?

别看单色釉不加过多的修饰,色彩种类却千变万化。一切古人受自然与日常启发的色彩,皆能从中窥见。

大多数曼妙多姿的中国传统色皆来源于自然与生活

大至天空、海洋、森林,小至青梅、胭脂、茶叶末,这些常被人忽视的中式传统色,不仅在单色釉这里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也得到了最佳的诠释。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单色釉瓷器

但,一件赏心悦目的单色釉,往往是可遇不可求。正是因为缺少了繁复的装饰,单色釉对器型和釉面质地的要求都更为严格,在烧制工艺上也更为讲究。

首先光是这一抹釉色,就大有文章。

《如懿传》中魏嬿婉碰坏了乾隆的甜白釉,却因不识货说成白瓷而被乾隆嫌弃

02

单色美学

作为颜色釉的一种,单色釉的色彩皆来自天然矿物。工匠在烧好器型后,于底釉或素坯上施以加入金属氧化物为呈色剂的釉料,再入窑炉烧成。

根据釉料内所含物质的不同,以及其在不同温度及焰性下的各异反应,制作工序中最难把控的便是釉色的变化。

每件瓷器从建模开始就凝聚了匠人精诚所至的结晶

在釉料之中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在不同温度及焰性中烧制,最终便会呈现不同的色泽

不同种类的单色釉,从底釉、色釉到面釉,用到的釉料皆不尽相同,烧制的温度亦有高温和低温之差,需得经过匠人反复调试,才能得到想要的釉色,甚至有言道,“一名单色釉匠人一辈子都烧不出同样的色彩”。

青釉

青釉,是最早出现也是最经典的颜色釉。以铁着色,高温烧制后的色泽古雅莹润,釉质紧致细腻。虽然古人也有将青、蓝、绿统称为“青”的说法,但青釉自身的变化就足以在众多釉色之中首屈一指。

清雍正粉青釉贴花双龙盘口尊,以1.4亿港元(1.24亿元)天价成交,刷新了明清官窑单色釉瓷器的世界纪录

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翠青……光是青釉一类,颜色就有诸多分支/清 康熙 青釉鱼跃龙门莱菔尊

说到青釉就不得不提「天青」。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与其说是描绘青花瓷,更像是形容北宋皇帝宋徽宗最爱的天青釉。

汝窑天青胎质细腻,色调稳定,世间绝无仅有

始于宋朝的它被各大古窑竞相烧制:钧窑天青呈淡蓝色,汝窑天青则更为神秘,应证了徽宗梦中“雨过天青云破处”那般难以言说的色彩,将中式的含蓄儒雅完美诠释。

传说徽宗一日梦见雨过天晴后透亮的天青色,甚是迷恋,醒来后下令窑工烧制出这种颜色,终成天青釉

北宋汝窑莲花式温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天青釉汝窑托碟/大英博物馆藏

源自龙泉窑的「豆青」和「粉青」,是青釉之中的小清新。豆青以青中泛黄为特征,柔和淡雅,釉面平实,化身茶具,颇有一丝“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的意趣。

清 乾隆 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曾拍出69,905,400人民币

粉青则以石灰碱打造出略带乳浊性的釉面,仿佛江南烟雨氤氲开来。

清 乾隆 粉青釉镂空雕牡丹蕉叶如意纹长颈套瓶/曾被英国私人收藏,拍出69,000,000人民币/

绝美的镂空雕刻将单色釉的风采更添了几丝花样

此外,还有似云雾笼罩的影青、浓翠透亮的梅子青、青嫩如竹的翠青……烧制时铁含量和温度的不同,让青釉呈现出千变万幻的色泽,恰如自然之景一日百变,其乐无穷。

红釉

红色,一直都是充满中华民族象征的颜色,然而红釉的种类之繁多,甚至比口红色号还甚。

红釉的出现可以最早追溯到北宋初年,以明初创烧的「鲜红釉」最为纯正稳定,多以铁或铜为着色剂,进行不同温度的烧制,浓淡不一,各有千秋。

纯正的纯红釉瓷器创始于元代晚期,至明永乐年间完全成熟,釉层肥润,呈色鲜红,釉面多有桔皮纹/鲜红釉葵花式洗/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鲜红釉碗、盘/故宫博物院藏

宣德时期在鲜红的基础上创烧「霁红」,高温烧制,色如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清 康熙 霁红釉梅瓶/故宫博物院藏

红釉之中最为贵重的当属色泽鲜艳、釉面明亮的「郎窑红」。清康熙时期,制瓷生产皆为专人监督,江西巡抚郎延极负责监督景德镇的窑务,此间仿制宣德红釉烧制的一部分瓷器便以其姓氏命名为“郎红”或“郎窑红”。

民间谚语有道“若要穷,烧郎红”,便可知其有多昂贵。

康熙时期郎窑红中有厚釉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故而又称“牛血红”,为西方所追捧/康熙郎窑红长颈瓶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以氧化铜着色,经13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还原焰焙烧而成

/郎窑红观音尊/曾拍出1,240,000港币

“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郎窑红的秘密皆在于浓厚的釉浆,和釉面高度的流动性。

烧制过程的高温下釉浆流垂,导致成品的口沿往往露出一圈白胎,俗称“灯草边”,而底部凝聚的釉色近乎于黑红色,浓郁如血。饱满的釉色又呈现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明艳动人。

为了釉浆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刮出一个二层台以隔断,是谓“脱口垂足郎不流”/康熙郎窑红观音尊

清康熙郎窑红釉琵琶尊

康熙郎窑红凤尾尊

豇豆红,是另一种以铜着色的釉色,也是高温红釉中最难烧制的一种。匠人往往采用吹釉的方式进行上色,由于制作难度之高以及呈色变化多样,仅供宫廷使用,传世珍品极少。

因其色调淡雅温婉,如施粉黛,亦称“美人醉”。

吹釉,即用一节竹筒蘸釉浆,于另一端用口吹釉于坯面,并反复喷吹达到厚度均匀为止

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玫茵堂藏

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

豇豆红釉菊瓣瓶

蓝釉

蓝釉堪称所有釉色之中变化最多的色系之一,根据不同用量的金属钴,从月光色到深蓝色,每一种过渡色调都有体现,最早见于唐三彩,并在元代景德镇烧制出高温品类,于明清时期备受皇室喜爱,色泽多变,异彩纷呈。

明代最受宫廷喜爱的,除了黄釉和红釉,就是蓝釉/明万历霁蓝釉大碗/曾拍出460,000人民币

乾隆蓝釉刻双龙缠枝如意纹盘口赏瓶

故宫博物院藏霁蓝釉梅瓶

霁蓝作为最正统的蓝釉之一,从顺治开始各朝都有烧造,是较为稳定的品种。较高含量的钴使得成品色调深邃典雅,颇具宫廷式的大气端庄,除了作单色釉外,还时常以金彩印花装饰,彰显皇家风范。

乾隆霁蓝釉天球瓶

霁蓝,又称“祭蓝”,是一种常用在传统祭祀仪式上的釉色/清 雍正 蓝釉菊瓣壶

天蓝釉是康熙年间从古窑“天青”演变而来的最为雅致悠然的釉色,常见于小型器物。其中深者谓“天蓝”,居中谓“天青”,淡者谓“月白”,色泽如天空多变,澄澈匀净,虽非正统,却以其惊鸿一瞥之姿而弥足珍贵。

天蓝釉通过施以含量不到1%的氧化钴烧制而成/康熙-雍正 天蓝釉葫芦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北宋钧窑天蓝釉盘/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

康熙天蓝釉花觚

若说天蓝恰似人淡如菊的大家闺秀,那么洒蓝釉必定是浓烈艳绝的异域美人。洒蓝釉首创于明代宣德时期,以其青金石般的艳丽色泽而闻名。工艺上以白釉为地,施以吹釉,形成深浅不一的斑点,隐约间显露的白釉地就仿佛飘落的雪花,梦幻之中透着一丝神秘。

康熙 洒蓝釉茶壶/故宫博物院藏

蓝白相间的质地像是波光粼粼的湖水,又像是夜幕中的雪花

光绪洒蓝釉留白龙纹碗(上)光绪洒蓝釉笔筒(下)

康熙年间单色釉的技术成熟,满足了宫廷帝王高雅的日常爱好,但因烧制工艺的难度之高、标准之严格,流传下来的佳品大多为明清官窑烧制,民间流通的数量较少。

而这对于当时为单色釉深深迷恋、渴望“效仿”的西方世界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03

西方世界的回响

明清时期被称作单色釉的鼎峰时期,不仅是因为工艺的精进与成熟,更是因为此间创造的传世珍品对西方世界的重大影响。

18世纪清代记录景德镇瓷器制运工序的《瓷器制运图》甚至被画成外销连环画,备受西方市场欢迎/香港海事博物馆藏本

在大量出口的中国瓷器中,单色釉的绝美色彩吸引了西方匠人的注意。

法国皇室御窑塞弗尔工坊,曾以其独树一帜的釉色闻名欧洲,但早在其还是前身“文森讷皇家工坊”时期,就开始从中式单色釉汲取灵感,创作出了一系列声名远扬的经典色。

塞弗尔的每一种釉色都让人如痴如醉

康熙年间的洒蓝釉也时常加以描金花卉纹作装饰相比浓郁的青金石蓝,还有一种蓝更受法国宫廷夫人们的喜爱。1753年,路易十五举办的盛大王室晚宴上,一组绽放着绿松石光泽的蓝色餐具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同样是模仿中式单色釉诞生的色彩,此“天蓝”却非彼“天蓝”,而是更接近中式孔雀绿釉的成色。

(上)路易十五晚宴上的塞弗尔天蓝釉带盖糖罐(当时还叫做文森讷)/1753

(下)清康熙年间孔雀绿釉瓷器/故宫博物院藏

加拿大华人艺术收藏家Chienlc简先生收藏的孔雀蓝餐具

此外,18世纪80年代塞弗尔还在一种新的硬膏体技术中运用了「深黑色Fond Noir」,这种颜色源自中国稀有的乌金釉,色黑如漆,深沉似水,十分名贵。为了强调“中国风”,塞弗尔还在诸多作品上装饰金饰的中国风俗场景,犹显古韵悠长。

(上)塞弗尔黑色釉冰酒桶,上面装饰着中式古亭廊桥的场景/1791/保罗·盖蒂博物馆藏

(下)清代乌金釉萝卜尊/德兴市博物馆藏

简先生收藏的塞弗尔18世纪黑漆金彩中国风餐具组

以塞弗尔为首的名工坊从中式单色釉种汲取的色彩灵感,让本就作为欧美市场宠儿的中国瓷器更为瞩目。而随着中西贸易的进一步加深,东方韵味十足、淡雅素净的正统单色釉陆续映入西方人的眼帘,恰如“花花世界”中的一股清流。

19世纪末瑞士知名陶瓷收藏大家阿尔弗雷德·鲍尔收藏的662件中国瓷器中就不乏许多单色釉/日内瓦鲍尔收藏馆

19世纪末瑞典工业家卡尔·坎普是最为出名的白釉瓷器收藏家,1965年出版的卡尔坎普图录里面记载了他的九百件中国藏品

这其中不乏来自欧美叫得上名号的传奇藏家,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以非凡的眼界和庞大的瓷器收藏而闻名,还坚持通过展览、撰书和捐赠将这份美传递给世人。

以“清宫旧藏”为标准的传奇瓷器藏家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的收藏中也有许多单色釉瓷器

石油大亨家族戈登·盖蒂夫妇也是著名的官窑单色釉瓷器藏家,他们位于旧金山的大宅被誉为全球最华丽的住宅之一

时至今日,仍然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藏家愿为这神秘的单色釉驻足。因为他们知道这一件小小的瓷器不仅是千百年间匠心凝聚的结晶,还是应被世界艺术传承记载的文明瑰宝。

简先生收藏的美轮美奂的“彩虹大军”

单色釉不及青花瓷繁复,不及唐三彩富丽,然而它的「纯粹」却给予人们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空间,更于细节之处浓缩了一方文明的审美和工艺巅峰。

入窑一色出万彩,谁知道下一个自然赋予的色彩又是何般模样?

雍正十二色菊瓣盘/故宫博物院藏

今日单色釉似乎比以往更受欢迎,或许正是因为它与当代人越发崇尚极简主义的想法不谋而合,毕竟“less is more”,静水流深,美到极致便是简。

小编 | CCis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原标题:《宋徽宗寻觅一生的绝色,为何成为了Loewe的“杀手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