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浙大女学霸放弃美国五名校offer,去宁波商务委做选调生
近年来,浙大毕业生赴境外留学的比例越来越高。来自浙大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的2014级本科生徐静,原本也是出国大军中的一员。她曾收到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杜克大学经济学、乔治城大学经济学、波士顿大学经济学、弗吉尼亚大学统计学这五所美国知名高校的offer。
然而在人生的重要关头,本要向左走的徐静,却毅然决然地向右拐:决定赴宁波做选调生。放弃了这么多名校抛来的橄榄枝,这位姑娘心里到底咋想的?
我还是想做“选调生”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公务员考试就像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要“上岸”,颇费一番功夫。
可在徐静这儿,考上选调生,实在是“最好的安排”。
去年年底,正在就读大四的徐静,以托福105分、GRE329分的成绩,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多所美国知名高校的统计学、经济学专业硕士项目。
就在她焦急等待录取结果的时候,一则发布在“浙大就业”微信公众号上的消息,让徐静的心中荡起了涟漪——去年年底,浙江省省市级机关首次面向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11所“双一流”高校择优选调186名优秀应届毕业生。“反正录取结果还没出来,不妨试试看?”没有太重的心理包袱,怀着服务基层的真心,徐静参加了这次考试。
笔试环节中,有一道题令徐静至今记忆犹新。这道题需要她评价一段现在创业者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业者的评论文字。评论文字认为,现在的创业者没有那么吃苦耐劳,成功也不如那时的创业者显著。徐静就从创业环境、创业成果需要时间检验以及创业政策的角度,条理清晰地展开阐述。而回忆起面试,徐静却说:“感觉答得并不太好,评委都比较严肃。”可是,就像许多传奇故事的结局一样,徐静考上了。
已有五所美国名校offer在手,加上宁波商务委选调生的机会,本来五选一的题,又多了一个选项。在局外人看来,这道混杂着甜蜜与纠结的“开放”题的确不好做。如果放弃名校offer,等于放弃了很好的深造机会;如果放弃选调生资格,又不确定再过两三年还能否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徐静的“舍弃”,波澜不惊,定力十足。在明确了现阶段的自己更“想要什么”后,她说:“我现在和社会的联系比较少,书生气重,需要去接触一些现实的东西。”在她看来,宁波市商务委的工作,很“接地气”,贸易和流通的工作内容,能帮助她学以致用。至于为何选择宁波,这位绍兴姑娘很自立:“离爸妈远一点,这样就不会老想依靠他们。”
2017年,浙大共有213名毕业生选调到全国各地,而2016年的人数则为65人,比例明显提高。为引导更多毕业生扎根基层,浙大每年都会为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学子举办欢送会,以示鼓励;为有志于去基层工作的学生开展培训;积极组织走访调研活动,让更多学生了解基层工作情况。
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明清时代的士大夫,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曾提出“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的观点。徐静的气质里,倒有这层“经世致用”的味道。
徐静的微信头像是半张自己的脸,一棵印有“文化中国”logo的树“种”在了她的头顶。“文化中国”的全名是“浙江大学晨兴文化中国人才计划”。
“晨兴文化中国人才计划”最初由浙江大学教授、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生春发起,以培养认同中华文化之精神,具有全球视野,未来社会各界领袖人才为目标,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杰出人士担任导师,学员在一至两年内完成学业。课程内容融贯中西、连接历史与现实。
周生春老师为“文化中国”学员授课徐静为啥作出“赴选调生之约”的决定?也许能在“文化中国”中找到一点“痕迹”。
高中时,徐静读的是理科,直到大学,她才较多地接触到人文社会科学。“高一对历史的记忆是背诵,”徐静坦言。可自从修读了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元的课程,徐静对历史的“感觉”就变了。“张元老师对我们说,要‘神入’,就是用平常人的感觉去理解历史人物以及他当时的心情。”以“神入”的姿态去理解汉武帝和太武帝,历史“活”了过来,给当下许多启示。令徐静感动的是,张元教授回到台湾后,还用铅笔为每位学员的“荐书作业”写下评语,并从海峡对岸邮寄回大陆。
张元老师为“文化中国”学员授课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文化中国”的学员们,做了许多“脚踏实地”的事,如保护非遗、医药下乡、开办公益网课、访学美国及港澳。项目中,同伴们促成的每件好事,都会嵌入徐静内心深处,更坚定了她“学以致用”的想法。
也难怪徐静会说:“很难说清‘文化中国’到底是什么,但它是一群差不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的组织,是大学四年中最宝贵的经历。”在同专业的同学们纷纷投身实习、保研、出国,为“赶上时代”而奔跑时,徐静反倒偏居一隅,并在“文化中国”项目中渐渐明确自己今后的路径。
歌唱爱好者
其实,翻开徐静满满当当的简历一看,就会明白,所有的“准备”,都是“功在平时”。
丹青学生会副主席、经济学专业班班长、文琴合唱团团员、社团联合会干事、CUBA篮球赛啦啦队队员、校红十字会支教活动音乐老师、越剧社演员……多重身份加持,徐静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文艺爱好者。
听徐静说话,是件特别享受的事。嘴角挂着甜甜的微笑,每一个吐字都中气十足,娓娓道来,很照顾听者的情绪。这种说话风格的成形,也许得益于她多年来的声乐训练。从初一到高二,徐静学习了5年的民族唱法,腹部力量在不断的训练中增强。
徐静在浙江大学越剧社年度大戏《梁祝》的后台进入大学,徐静立马加入了文琴合唱团。以前接受的声乐训练,更多是独唱。而在合唱队里,懂得合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合唱更重要的是耳朵。只有通过默契的配合,最后营造出来的东西才是最美好的。”徐静说。
2016年7月,徐静前往俄罗斯索契参加了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最终获得青年混声组和民谣组金奖。2015年9月,在浙江省“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群众合唱音乐会上,徐静为呼唤世界和平而歌唱。
2016年,徐静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大剧院门口唱歌最近,徐静正在学习钢琴和合声。“在中国,古人们强调‘礼乐’,‘乐’其实是教育的一部分。”徐静说,将来,自己想推广音乐教育,现在,就要从很小的事情开始做——欣赏音乐之美、加入合唱团、学习乐理知识……尽管这些长期目标和眼前的职业规划并无太大关联,但徐静表示,人生的路还很长,未来将有无限可能。
(原题为《浙大女学霸放弃哥大等5所美国名校offer,这位“别人家的孩子”说“还是想做选调生”……》 来源:浙江大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