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自愈力,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原创 胖妞不爱动 樊登读书
作者 | 樊登读书 · 胖妞不爱动
主播 | 樊登读书 · 一凡
✎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樊登读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遇见》。
今天给大家解读的是一本既专业又好读的心理学故事书——《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这本书荣登《纽约时报》《时代》《人物》等媒体年度必读书榜单。
所有的困境,都有出路~
曾看到这样一张漫画:
一个人不断摇动面前的铁栏,拼命地想出去,却没有发现其他面是没有铁栏围着的,其他面都可以轻松地出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现实中,也有许多数人似这漫画里的人一般,在自己心中摆了一道铁栏。
以为是某件事,或是某个人困住了自己,才导致生活的停滞不前。
而《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一书的作者洛莉却说:
“人生没有走不出来的困境。”
身为心理治疗师,洛莉一直通过聊天的方式,帮助患者理清他们想要做的事情,走出困住自我的心境。
但在经历了一次次疗愈之旅后,她希望给更多的人带去自愈的力量,于是写下了《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本回忆录。
书里的几位主人公,就如生活中的你我一般烦恼,有错的纠结,爱的遗憾,死的恐惧。
他们痛苦过,徘徊过,挣扎过,最终都选择了勇敢地面对一切,做自己人生的摆渡人,成全了那段不美好却珍贵的特殊时光。
如果你年纪轻轻,正规划和期待着未来,却被告知时日无多,你会怎么办?
33岁的大学教授朱莉,就面临着这样的考验。
她刚刚度完蜜月回来,便发现自己处于癌症晚期,死神随时都会降临。
和其他心理患者相比,朱莉显得格外冷静。
她讨厌人们在她面前避谈“死亡”,劝她好好休息,那些客套和沉默只会让她感到愤怒和被孤立。
所以她来到诊室,希望洛莉把她当作一名普通人,陪她真诚地聊聊天,直到死亡。
她和洛莉分享她所有疯狂的想法。
比如,去做一名快乐的超市收银员;即使身体不好,还是坚持要一个宝宝;
给自己写讣告,策划葬礼,并要借此机会为丈夫寻找新的另一半。
说着说着,朱莉便情绪激动地在诊室里大哭大骂。
她还有好多事想做,好多爱要给予,可就这样毫无征兆地被剥夺了幸福的权利。
全球健康专家阿兰娜 · 莎客说过:
如果厄运找上门,那你依旧退无可退。
当厄运不可避免,那我们就把人生当做是一场想要去意大利,最后却落机荷兰的意外,重新计划行程吧!
所以,洛莉没有敷衍地安慰朱莉,而是陪着她一起发泄呐喊。
然后积极规划所有她想做的事情,认真迎接死亡的到来。
朱莉发现,虽然每天都离死亡更近一步,但她却比以往更快乐。
一来是她对幸福的感知力变强了。
任何一件曾经不在意的小事,无论是清晨的鸟啼,还是美味的食物,都能让她感到幸福。
二来是生命的不确定性,更坚定了她按自己意愿去生活的勇气。
每到周末,朱莉就去超市当收银员。她的工作效率高,结账队伍进度快,每位顾客都很喜欢与她聊天,这让朱莉工作得很有成就感。
故事的最后,洛莉赴约,出席了朱莉那与其说是“葬礼”,不如说是“派对”的团聚。
来宾人数众多,大家都会上台讲讲和朱莉的趣事,她和丈夫则互相为彼此写了一份“约会资料”,希望他们在不同的世界,拥有新的爱人。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曾说:
我们改变不了问题,但我们可以改变对问题的态度。
变化,乃是生活的本质。
如果你选择逃避,不仅无济于事,还可能让结果变得更糟。
但若积极看待,努力适应,就能牢牢把握人生的主动权,赢个漂亮的翻身仗。
约翰是一位成绩斐然的好莱坞编剧,也是一名视旁人都为“蠢货”,性格傲慢的家伙。每次来诊室,都会疯狂吐槽身边人。
洛莉试图跟约翰建立沟通,走进他的内心。
可约翰却一直逃避交流,总是单方面滔滔不绝地讲完就离开了。
这样的场景重复出现了很久,直到洛莉牵着儿子去看比赛偶遇约翰之后,才迎来了变化的转机。
那是约翰第一次在治疗室里谈起自己的儿子,以及那场事故。
原来,约翰一直活在失去儿子的痛苦里。
早年,工作繁忙,鲜少陪伴家人的他,答应妻子带着全家去自驾游,不接电话,不聊工作。
却在开车途中,还是忍不住接了一个电话,导致意外发生,儿子丧命。
自此以后,妻子玛戈常常以泪洗面,陷入抑郁。约翰则选择封锁情绪,以此惩罚自己。
可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让夫妻双方缺乏感情交流,也让家庭关系陷入紧张。
洛莉告诉约翰,要允许自己拥有一个正常人所有的情绪,包括崩溃地发泄,生活才会好转。
同时,在家里自然地谈论儿子的事,才是放下愧疚,留住思念的最佳方式。
约翰听完,终于释放出积压已久的情绪,歇斯底里地哭出来。
这时的他,才开始了真正的心理治疗。
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曾说: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水面上往往风平浪静,缓缓流淌,但水下却常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生而为人,我们都曾犯过错。
有的人深陷悔恨的泥潭里,痛苦不堪;
有的人封锁情感的出入口,备受折磨。
可惩罚不是最佳的解决方式。
放下过错,消除痛苦,才是最勇敢的承担。
美国作家玛丽安娜·威廉森说过:
沉溺于往事并不能让过去的伤痕愈合,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抚平昨日的伤痛。
有些过错,我们无法改变结果,而有些遗憾,我们却有机会弥补。
69岁的瑞塔一进洛莉的办公室,就喊着如果在70岁生日前,生活依旧没有改善,就要永别这个世界!
瑞塔一直沉溺在往事的遗憾中,她觉得自己活得很失败:
有过三段错误的婚姻,被孩子们记恨着,一个朋友也没有。
她渴望又害怕亲密关系,也不敢进行社交,如今过着一个人独居,没有爱人,也没有亲人的生活。
瑞塔每天都会用猫眼,偷瞄邻居一家的生活。
邻居一家四口,父亲在家办公,会常常陪孩子们玩;
母亲回家时,孩子们会欢呼雀跃地拥抱她,爱人则会给她一个深情的吻。
这些都是瑞塔渴望却不曾拥有的经历,所以她每天都会借着那份温暖的亲情,慰藉自己孤独的灵魂。
直到某次意外,孩子们发现了瑞塔的画画天赋,缠着让她教授,她才跟跟邻居有了进一步的接触。
有一次,孩子们发现瑞塔从不跟回家的妈妈打招呼,她回答道:“因为我不是你们的亲人呀。”
“你是呀!你是我们的加州奶奶!”
这句回答让瑞塔猛然发现,生活其实在慢慢变好,渴望的亲情也近在眼前,可她却未曾留意到这些积极的变化。
顿悟过来后,瑞塔释怀曾经的遗憾,深思熟虑地写下忏悔邮件,主动跟儿女们坦承自己没有照顾好,保护好他们的过错。
同时也迎接当下的新生,勇敢面对新的感情,走出家门积极社交,接受这个特殊又温暖的“亲人家庭”。
一位作家说:
每个人都有变好的能力,但是能帮助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无论你遭遇了什么遗憾,历经了怎样的痛楚,都要明白:你才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
与其被遗憾纠缠,不如活在当下,积极地疗愈内心,这样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马家辉在《圆桌派》里说过:
生命无非就是苦来了,我把它安顿好了。
也许你是害怕变化的年轻人,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找不准自己的定位。
可能你是备受煎熬的中年人,挣扎在复杂的感情世界里,有无法倾诉的痛苦。
又或者你是被往事缠身的老年人,对于没有用力过好的前半生,饱含遗憾愧疚。
但不论如何,都要相信:
生活有安顿痛苦,消化失败的办法,你也有走出困境,顽强自愈的能力。
不要纠结,唤醒内心的强大力量,不要放弃,走出自我救赎的第一步。
点个「在看」,愿你头顶的乌云,早日消散,灿烂的未来,即将开启。
作者 | 胖妞不爱动,一个身体安于小城,思想却不愿受限的广东姑娘。爱好读书写作,追求终身成长。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音乐 | 月海花千野 - Raining Night
原标题:《《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自愈力,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