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生赚钱为济世——中国百货公司创始人马应彪先生故事

2022-11-25 18: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聂崇彬 中国香港 上海纪实

早几年为了香港身份的父母养老和自己回来有个落脚处,就在全国号称氧吧的五桂山脚下的中山置了家。那是全国宜居乡镇,和香港联系交通很方便。这么说吧,如果你的私家车有两地牌照,那么来往内地香港出入境不用下车。我就试过,在香港医院做完手术出院时,租的两地牌照车子在香港医院接了我,直接可以开去在中山住所的车库。五桂山是广东省中山市唯一的山系,其古称“香山”,因盛产沉香而得其名,方圆三百平方公里的“五桂山”孕育了中国一半以上的野生土沉香。不过在2011年中山市荣获“中国沉香之乡”称号之前,香山早改为中山了,因为那是孙中山的故乡,改名就是为了纪念他。

最近才知道,中山地方如此人杰地灵,不仅是孙中山的故乡,还是上海先施公司创办人马应彪先生的出生地,而且当年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的创办人都是中山人。最难得是马应彪先生,除了经商有道外,他创立了中国百货业几个先河,一百多年后,各行各业还在用他那时候的经营方法。更令人感动的是,马应彪先生亦是辛亥革命支持者。早年曾经济上支持孙中山革命工作。

从打工仔到卖菜小贩、水果商,再到开百货行业之先河,成立先施;积累巨额财富后又资助孙中山革命活动,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抵制美国董事会决定,创办为中国培养农业人才的农学院。他的成功之道和爱国精神,值得今天的我们深思和借鉴。

故事就从走访马应彪先生的故居开始说起。

中山侨乡良都

中山南区有个侨乡沙涌村,离孙中山故居所在地翠亨邨40分钟的车程,从我家过去近点, 只需要20分钟车程。沙涌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街区,掩映绿山环绕之间,总面积约16公顷,主要形成于清末民初,现保留着完整的居住建筑群和传统格局的街巷空间,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宗谱记载,沙涌的开村先祖马驳、马驿是岭南马氏始祖马端之子。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马端的三儿子马驳、四儿子马驿从新会县城金紫街迁来定居,因村旁河涌多沙,定村名沙涌。

沙涌有一条著名的路,叫应彪路,提及这条路,人们自然联想到先施公司创办者、中国百货第一人马应彪先生。沿南宝大街继续前行,就是应彪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马公纪念堂就在这里。

那天,在朋友的陪伴下,我前往南区沙涌村探访马应彪纪念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进门,一座中式重檐八角尖顶式建筑映入眼帘,马公纪念堂在明亭。亭子后面的白色建筑物在椰树的掩映下,南洋风味浓郁。

马应彪纪念公园由马应彪故居扩建而成,公园包括3座民国时期聘请欧籍工程师兴建的建筑:进门正对着的建筑是一元堂,是一栋两层楼的意大利风格建筑。建筑主体中间最上面为希腊古典式三角山牆,下面为三个罗马式拱劵门,相映成趣、一元堂是马公应彪先生祭拜祖先的祠堂,原本是为纪念马应彪的父亲而建,陈设了与其相关的物品。一楼正厅陈列著马公雕像、碑志及马公与昔日沙涌公园、幼儿园的珍贵影照等历史照片和文字记载。

花园左边的南源堂,是一栋仿英钟楼式的三层建筑 ,是马应彪先生全家人日常的居所。南源堂的取名,是马应彪先生从马健南、马健源两个孙子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还有仿西班牙式的三层建筑妇幼院(沙涌先施学校)。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620平方米,建筑群历经数十年风雨依旧如新,这些建筑的超前设计似乎也标志着它们的修建者理念超前,修建者的商业思想穿越时空。

据历史资料记载,中山县内第一个对公众开放且具一定规模的公园是沙涌公园,也是马应彪出资5万元兴建,于1921年3月1日正式落成。公园内除了建有池塘,养有多种鱼供人垂钓取乐,还建有120平方米的游泳池。为方便村民休憩,修建公园的地点选定于村内的大祠堂前,公园建成后,他特意立下遗嘱并向政府备案:“公园成立后即作为沙涌永远公产,日后应彪子孙及乡人均不得有盘踞变卖……”。为把公园管理好,马应彪亲自组织人力,先后制订《公园规条》《沙涌公园游览规则》。当年的报道这样描述公园之貌:草木皆葱,式如欧美,水秀沙明,鱼游鸟舞。此外,马应彪还在家乡投资了岐关公路、四邑轮船等。

马公纪念堂周边有沙涌先施学校,沙涌球场,沙涌先施学校又名“妇幼院”,是马应彪专门为当时村中妇女、儿童设计建造的,旨在为妇女、儿童提供学习场所。为确保教学质量,妇幼院的教具均从香港购置,堪称当时中国农村里设备最齐全的妇女学校,也是当时中山农村最早的妇女学校。在马应彪的观念里,男女是平等的,他除了兴办实业,也特别注重教育,特别是女性教育,捐款创办沙涌妇女学校、幼儿园、石岐世光女子学校等,是多所女子学校、女子师范的校董。

马应彪是中山近百年来在华侨、港澳同胞中第一位捐赠巨额款项支持家乡建设的人。他捐巨资除了在沙涌村建造了中山历史上第一个人造公园、第一所幼儿园、第一个人工游泳池,还捐资建成 “香山城世光女子高等小学”,兴办岐光医院、中山市平民医院等,在华侨、港澳同胞中传为佳话。

马应彪去世后,其子女继承其遗志,继续维护修缮其生前捐建的学校、公园等众多公益设施,这些设施现在大多完好如初。

作为商人,马应彪不仅格局大、眼光准,更是一生勤勉,劳心劳力。作为一名爱国人士,马应彪创办诸多实业,以巨额金钱支援革命工作,兴建慈善项目济世利民。后世提起他,均为赞誉之声。香港著名经济学者黄冷观贊曰:“先生之于商,如战士之于疆场,奋往迈进,未尝懈怠也。”

有人曾问他,“一生赚钱,所为何事?”他答:“济世救人,报国强国。”

马应彪先生奇人奇事

马应彪出生于1864年,家境并不好。19岁跟着同乡的叔伯去澳洲打工,同时去寻找早年出去的一直没有回来的父亲。是他用了节省下来的200个银洋做盘缠,才能去到澳洲的。澳门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郑德华认为,马应彪并不属于那些早期的苦力贸易那些贩卖猪仔到外国的,而是自己去到国外找工作。但是他也不是有很多钱的,他不但去找工作,也是去寻亲,他父亲去了澳洲后一直就没有消息。他储蓄的200个大洋,也只够他坐船和到了澳洲那边落脚而已。

好在有中山同乡帮忙,他在澳洲的Darling Harbour(达令港)站住了脚,做水果批发生意。那时候,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一家澳洲出名的叫David Jones百货公司。他们两个堂兄弟就立下誓言。当我们赚到第一桶金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回去开办一家这样的百货公司。他很聪明也很会赚钱,在澳洲做生意的时候,他就看到了华人商铺不懂得用英语和客户交流,有时候还会贪小便宜这样的种种弱点,所以他在自己的摊位上用英文写明货物的名称及价钱,保证不二价,受到欢迎。旁边的商铺华人商铺竞争不过,索性就让他代理自己的生意,然后按比例抽成。马应彪就是这样把自己的生意做大的。1890年,马应彪和几位同乡在澳洲最大的城市悉尼,创办了永生公司,经营澳洲和香港之间的果蔬贸易。1892年,他30岁的时候回到了香港。

1894年,马应彪在香港开设信庄及永昌金山庄,开办侨汇兼经销进出口生意。但这种生意虽能挣几个钱,但多少都是辛苦费。思虑之后,马应彪萌生了开一家中国人自己的百货公司的念头。

1899年,马云标吸纳了同乡、澳洲以及美国华侨香港富商一共11位股东集资2,5万港币,在香港大道中172号开设了先施公司。

先施之名,是来自四书《中庸》篇“先施以诚”。意为“先”以诚实“施”诸于人,即以诚实的服务态度,取得顾客的信任。反观当时的华人商铺,差不多全是独沽一味,商品也没有明码标价,买卖时都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先施也是英文Sincere(诚实可靠)一词的音译,意思是先要以诚实的态度服务于人,令顾客觉得你的生意可靠,这样来取得市民的信任。

做任何一件事情,开头很重要,而信心又是开头能不能做好的最关键。筹资成功后不久,马应彪便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72号买得一个铺位,开设了先施百货公司,并于1901年1月正式开业。

这家公司便是后来雄霸香港,成为民国上海滩百货标杆、与永安、新新、大新几大百货公司统称为中国四大百货公司的先施百货。

1910年,先施再集资4万港元,在广州长堤兴建5层大楼,并于1912年6月开业,是为广州先施粤行,并将公司门前的马路修建成广州第一条可通汽车的马路,先施粤行也是当时广州最大的百货公司。

1913年,马应彪于香港德辅道中173-179号置地建6层大楼,作为先施公司总行。1917年1月8日,总行大楼开设,初设升降机,楼顶设天台乐园,附设酒菜、茶点,四面种有奇花异卉,还设有演唱会、杂技表演等,游人如鲫,是香港当时唯一的游乐场。

到了1917 年10月20日,位于上海南京路的先施百货开业,当天,它附设的屋顶戏院、东亚旅馆和豪华餐厅同时开张。杂耍、宁波滩簧、绍兴戏、京戏、变魔术的……各式花样,应有尽有。一时间人山人海,轰动了整个上海滩。有的人流连忘返,甚至数日不归家。上海先施公司开业第二年,营业额已达439万元,马应彪乐呵呵地拿到了相当于投资两倍的回收。

一是首倡“不二价”。“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是20世纪以前中国商号的传统,马应彪率先採用“不二价”,干脆利落地明码标价,这是对含糊、模棱两可、态度暧昧的传统方式的颠覆,也最接近市场经济的本质。

二是首次引入“环球百货”的概念。派人全球采购最新上市的时尚服饰与食品,用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顾客。

三是大胆招聘和使用女店员。那时中国尚处于清朝末年,妇女缠足束胸,受三从四德禁锢,因此,招聘启事贴出一个多月,也没人敢来应聘,老板娘霍庆棠决意冲破封建罗网,索性亲自披挂上阵,第一个走上了先施的柜台,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售货员。先施聘用女售货员,打破了中国由一身灰长衫的伙计立柜台的传统。勇气可嘉的她, 一度是先施百货公司的活招牌。这位老板娘不是作秀,她身体力行,直到生下第五个儿子才辞去售货员之职。

四是将娱乐与商场捆绑。马应彪在广州和上海设立的每一个商号,都以酒店或娱乐中心来配套,不但可以一站式购物,还将吃喝玩乐一体化,从各个层次上满足了市民的世俗欲望。这种商业综合体的模式,即使现在,仍有许多商家沿用。五是开展多样化运营。马应彪百货业有先施,服务业有东亚大酒店,工业有汽水厂、化妆品厂、玻璃厂、铁器厂、皮鞋厂、饼干厂等,还设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先施水火保险公司和先施信托银行等。

可以说,马应彪的先施百货,和以往的商铺根本就是两码事,引发了中国商业的一场革命,不但开创了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内地民众的消费习惯。不仅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达。更开启了垄断商业模式,肥水不流别人田啊。

1944年,马应彪在香港病逝,他传奇的一生为之落幕,但是,他在中国民族工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也会因此存活在无数中国人的心里。

2020年5月15日,屹立香港百年的百货公司先施,宣布获中资公司伟禄集团洽购。先施一代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落下了帷幕,但华资百货业这一重要章节的丰碑永远屹立。

贤内助霍庆棠

马应彪如此生意一帆风顺兴隆,离不开他的贤内助霍庆棠。

霍庆棠是牧师霍静山的二女儿,霍父虽是牧师却一心想救国救民,在他的影响下,霍庆棠打小便和父亲一样一心想要有所作为。小小年纪的霍庆棠知道,在那个饱受封建的年代自己若想有所成就非得联合男人不可。那个年代,国家虽掌握在身为女人的慈禧太后手里,但本质上它是一个纯粹属于男人的世界。11岁那年,霍庆棠便在听完了一段评书后给自己定下了:“要找个好男人共同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

几年后,霍庆棠便在同是牧师的叔叔周容成介绍下,认识了在澳洲做过矿工的一位马姓青年。初见这位马姓男子时,霍庆棠便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男子虽看起来穷酸却眼神坚毅,他那方方正正的脸相更是让他那坚毅的眼神多了几分魅力。

在得知眼前这个男子曾为生计在村里拾过大粪、又曾在悉尼当过矿工、卖过水果后,她对他的印象瞬间不一样起来。当时的霍庆棠便料定:这个男子和别的男子完全不一样。后来,经过进一步交谈后,霍庆棠知道这个男子名叫马应彪,因为出身贫寒他仅念过三年私塾。但到达澳洲后,他以免费给外国人帮佣的方式学会了英文。从那以后,他开始自如和当地人沟通并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理念,他的中式思维也迅速被西化。最让霍庆棠意外的是,马应彪也和自己一样: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

其实,马先生创立百货商店,也是因为他的太太霍庆棠而起。当年他张罗婚事的时候免不了要置办很多用品,但那时候的香港经营方式是就是街边铺位。购置商品地也不会集中,他们经常要在这边买衣服,再去那一边买鞋子,东奔西跑非常地不方便,这时候马应彪又提起自己以前在澳洲打工时的想法,那时候他经过澳洲的百货商店就非常羡慕,因为只要一进店就能把所有的物品备齐了,根本不用像他和太太一样,为了结婚要像燕子衔泥筑巢一般,满世界的找齐结婚用品。

聪明好学又非常领略时代新思潮的霍庆棠,凭着女人特有的敏感,觉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商机,他们两个人又分析了一番,认为香港紧挨着广东,发展势头较澳洲好;而且当时香港的零售业只有英国人开的连卡佛一枝独秀,销售的是洋货,顾客也是洋人居多,即便有中国人光顾,也是非富即贵有钱人,小市民根本不敢踏足。而反观中国人的商店,没有明码标价买卖,双方为了一件货品成交,要费很大一番口舌,更不要说为顾客所设置的专柜货架了。比较中西商业的优缺点,他们一致认为开百货公司,确立新的商场范式,使交易更加有规则,诸如明码标价、按价选货等,不让洋人专利,这也是救国的一个途径。

在妻子的鼓励、马应彪自己的努力下,百货公司开出来啦。深谙包装门面之道的他,他租好香港先施百货铺面,花了重金装修,最后只剩5000元进货。权衡后,他做出决定,进的货品,数量可以少,品种务求丰富,一旦现金回流马上补货。这也成为后来香港、上海先施百货的经营方针。

马应彪去世后,留下九个子女和他的遗孀。

霍庆棠晚年所居的马家大宅位于香港的半山豪宅区,但其内装潢却朴素简单,抽水马桶还是拉绳的。这座三层楼高的别墅里,他们的孙子马健隆回忆:“我的奶奶住二楼,楼下住着马健启,三楼属于八叔和他的子女,隔壁别墅住着另外一个大伯,他的楼下租给了外人。”当时,半山区没有太多高楼,在马家大宅的房间里,可以望见大海。如今,这些老房子多被拆掉,被一片高楼大厦所取代。

和孙中山先生的交往

1892年,马应彪打算回国发展,到香港为自己的事业探路,在路上,马应彪偶遇一位早已结识多年却并未深交的同乡,此人正是孙中山。

一路上,孙中山侃侃而谈,从行医救人到实业济民,再到富国强兵,他说:“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行。此四事者,富强之大径,治国之本也。”一席话说得马应彪确立了自己实业救国的方向。临别之际,他对孙中山说:“以后但凡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 他的一生也因为此行而改变。此后,他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并在同盟会成立的时候,专管起义急用的军需。

有一次孙中山的侍卫郑卓德冲进先施公司的会议厅,直接塞了一张纸条给马应彪,上面只写有几个字:请借500。落款人:文,也就是孙文,马应彪二话不说,拿出了500现钞交给了来人。这样的事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但每次马应彪都是有求必应,并把那张纸条撕烂扔掉。当时的500元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目。因为每个员工的每月薪水才只有港币3元,而500元可以买到一栋楼。

1904年,兴中会黄兴会光复会联合成为同盟会,战争即将打响,马应彪被任命为急用军需庶务长,革命的经费十分紧张,不少开支都要他自己从钱包里拿出来。同一时间,他也派人去澳洲为革命捐款,作为一个在澳洲声望很高的侨商,他收获的捐钱数目非常之大,据记载,墨尔本的捐钱数目,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筹到4万两那么多。

除了军需庶务长这个职务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宣扬革命思想。和孙中山认识之后, 他剪辫易服,表明心志,并在渡轮上扮演宣扬革命的传教士。因为是澳门香港来往的渡轮,清政府不敢明目张胆进行干预,但是为了阻止反叛,清朝政府也派出了不少杀手进行暗杀活动,所以在船上宣传革命也要面对生死危机。郑卓德在回忆当中写过:马先生常年公开身份是澳洲华侨,在香港设有金山庄经营汇兑业务,香港当时没有私营业务办理私人的兑换业务,实际上就是今天的私营银行,成了革命军饷的特别通道。他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特别浓厚,他参加革命团体比一般人所付出的代价更大。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辞去了大总统一职。实行实业救国,马应彪也积极响应,并再次投入到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发动的护法运动,担任了大元帅府总庶务,救国图存,革命、实业、教育,缺一不可。

据马应彪第四子马文辉生前说过,马应彪为支持孙中山在内地革命,除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之外,并参与革命党偷运军火弹药到内地,供应革命党活动。他常常将军火包装成为货物,以紧急运货的理由,吩咐妻子霍庆棠将这些货物,赶乘“车仔”(人力车)到三角码头,从省渡运输,转往内地。当货物托运完毕返到家中,马应彪才告诉妻子所运的是革命党急用的军火,为要进行革命是义无反顾的。马霍庆棠乐于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对丈夫所做的是极力贊成。辛亥革命成功之后,马应彪被委为筹饷委员,在港进行筹款支持孙中山革命政府的工作。

马应彪只读了三年私塾,因为贫困,没有办法继续上学,他全靠自学,所以在先施公司刚创办的时候,他就萌生振兴教育的念头,据不完全统计,他是沙涌等学校的校长,广州培英中学培正中学广志学校等学校的校董,对教育的扶持更是不余遗力。

那时中国教育最薄弱,最让人揪心的是高等教育。一个国家,如果在高科技领域没有自己的尖端人才,难以在各方面竞争,救国强国也就更无从谈起,中国要振兴,首先要培养自己的人才。就是这种决心,令马应彪成了岭南大学校董会首位华人校董,其中的过程相当曲折。

岭南大学,是美国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中国注册的众多学校当中的一个,校董全部是美籍,时任岭南大学副校长钟荣光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他就想办法夺取大学的教育权,他提出中国大学有中国人自己来办。马应彪当然全力支持他。要成为华人董事,不但要有名望,还要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在当时除了用基金会的一些基本开支,所有的大学费用都是靠学生的学费和各界的捐赠,这时候学校经营非常困难,所以钟先生就向孙中山大帅府军政府求救,这时候军政府自己的经费也是靠各界的捐助,但是教育要紧,孙中山还是拿出了2000块钱给了岭南大学。身为大元帅府总庶务的马应标,他不但自己捐赠了大学的学生宿舍和招待所。随后又捐赠了一个养护院以及参予出资建立有名的十友堂。借此机会,钟荣光借助省府以及有关方面的力量,加上马应彪的贡献,他终于实现了收回校权的第一步,让华人进入了校董会。

当时的中国社会几乎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大国,十之八九都是农业人口,但粮食竟然不能自给自足!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农业生产十分落后,产量低弱。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要必须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农业科学技术人才。不少中国有识之士都抱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实施起来一点都不容易,这要有专门的院校做支持才行,钟荣光提出在岭南大学开设农科学院,但校董会一致反对。他们从大学财政出发,觉得办农业大学得不偿失。美国董事们讲明了他们办这个大学主要为培养人才走出去,给美国社会服务的,美国已经不需要农科人才了。但钟荣光马应彪依然坚持非办不可。最后的结果是马带头捐款,南方政府出资3万做开办费。每年再补助经费1万元。剩下的款项,依靠社会捐赠,这样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岭南农科大厦学院,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出现一个培养科技人才的农科大学意义非同一般,其中的功德更是无法估量。

当时广州是南方革命的重镇,又以岭南大学作为培育人才的最高学府。其时岭南大学附设有中学和小学,全是寄宿学校,海外和香港不少华侨将自己的子女保送入学,这不但使子女获得美国贵族式的教育,并且希望培养自己的子女有爱国的情操,日后为建设祖国出力。所以马应彪的子女多是被送入岭南就读,而且是由霍庆棠负责带子女前往入学;每逢长假,又要到广州带子女返港。加以广州设有先施分公司,因此她对于广州是非常熟识。

1927年,岭南大学终于收归国有,并成立了新的董事会,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担任董事长。钟荣光校长一番的心血,终于获得回报。作为中国百货业的第一个大资本家,中国民族资本家中的佼佼者马应彪,农民出身的他靠着自身的能力,积累资本,首创股份合资公司而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工商业立柱,事业有成之日不遗余力地资助革命活动,在兵荒马乱之际,夹缝中求生存,发展民族工商业,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占据了一席之地。正是侨商们不忘故国,众多仁人志士不遗余力,才能支援中国实业走过最艰难的岁月,给以后的富强打下基础。

因马应彪对革命的杰出贡献,孙中山任命其为广东都督府庶务长、财政厅总参谋、广州红十字会主席等职。后期,孙中山想再任命其为财政厅厅长,马应彪请辞。

他说,“我没有文化,粗人一个,不适合做官。我还是通过兴办实业的方式来救国吧。”此后,他根据自身业务和市场的需要,办了上文提过的各种类的实业,甚至还曾生产蒸汽电船、铁器皮革,直接与美英日货竞争。

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期间,马应彪更是兴办了广州的方便、光华、广东公立医院,以及中山惠爱、香港雅丽氏和何妙珍等医院;而且他倾情教育,关心桑梓,热心社会公益,建树良多。

上海出生,在传统的书香门第熏陶中长大,中学就读于上海华山美术学校,香港理工大学(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管理专业毕业,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China Academy of Art)。曾任酒店和广告公司经理。移民美国后弃商投文,在《星岛日报》(Sing Tao Daily)当副刊记者,新闻编辑以及生活资讯主编,美国上海等地多份报纸杂志的专栏作家,北美食尚杂志《品》(Distinctive Taste)的总编辑。曾出版了《梦寻曼哈顿》(Seeking Dreams in Manhantton),《行走美国》(Rambling in the US),后者由陈香梅女士Mrs. Anna Chennault写序,以及纪实小说《年华若水》 。现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Overseas Chinese Women Writers Association)永久会员,美国岩彩画画家,曾由旧金山市立总图书馆开了个人画展。

原标题:《万象 | 一生赚钱为济世——中国百货公司创始人马应彪先生故事 | 聂崇彬【中国香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